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简爱》译本中的应用分析
2017-11-28毛德娟
毛德娟
[摘要]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约翰·卡特福德提出了翻译转换理论。这一理论的首次出现是在其所创作的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1965年)中,并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本论文基于翻译转换理论对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Charlotte Bronte所创作的《简爱》的汉英文本作为语言研究资料,对该作品中的翻译转换现象进行研究。本论文针对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在《简爱》译本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简爱》译本;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应用
引言
二十世纪50年代,语言学研究快速发展起来。西方的一些学者在对于语言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翻译理论进行了研究。约翰·卡特福德就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提出了翻译转换研究理论,首次提出是在他的研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思想。约翰·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研究理论是对语言学层次和范畴的发展,其中充分运用了韩礼德和弗思关于语言学层析研究和范畴研究的思想,向翻译实践理论延伸。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层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各种翻译著作涌现出来。面对翻译作品所存在的质量问题,应用翻译转换研究理论针对译作的语言方面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扩展翻译的思路。虽然在学术界对于翻译转换理论上存在异议,认为该理论的研究中没有对非语言因素予以重视,但是,翻译转换理论是作为系统化理论存在的。
一、语言结构的转换
语言结构的转换是基于语言表达的范畴不同,使得对原语翻译的过程中,以目的语表达出来,使得所表达的涵义有所偏离,就需要对翻译的语言结构进行重新处理。在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按照翻译转换来了,需要符合两个方面的条件,即原语和目的语为同一个语言层次:原语和目的语表达形式是对应的。
(一)肯定句和否定句之间的语言结构转换
在《简爱》译本的翻译过程中,选择的肯定句和否定句有所不同,所获得的翻译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原语中的否定语言翻译为汉语后,所表达的就是肯定含义,即在词汇的翻译和短语的翻译中,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做出了调整,使得语句的表达有所不同。
比如,I found abasin not inuse,(50页)
其中的“not in use”表达否定的涵义,即“没有用”。再翻译为汉语后,就转变肯定句。整个的语句翻译为:我发现有一个脸盆能用。如果遵循原文,就要翻译为:我发现一个没有人用的脸盆。这样的翻译是很绕口的,也不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表达习惯,改为肯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更为自然一些。
(二)被动语态和主动语态之间的语言结构转换
英语和汉语在语态的应用上存在着不同。英语语言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度相对较高。将英语翻译为汉语,主要是使用主动语态。汉语语言中,被动语态往往会被用于表达不吉利,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想象到不吉利的事情。英语语言中使用动语语态,是用于使句子保持连贯性。
在汉语语言中被动语态需要使用各种虚词,诸如“受”、“让”、“蒙”等等,英语语言中是应用语法将主动句转变为被动句,在英语语句中是"be动词+动词分词”的句型形式。英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都是长期语言文化积累的产物,要将这种语言习惯打破,就会导致语言表达不自然而被误解。
比如,If all the world hated you,and befieved you to be wicked,while your own conscience approved of you,you could still hold up your head,(78页)
其中的“to be wicked”表达被动涵义,在翻译为汉语后,就转变为主动语态。整个的语句翻译为: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憎恨你,都人为你很坏,只要你自己问心无愧,那么,你仍然可以昂起头来。
二、词类的转换
约翰·卡特福德将词的类别界定为,为了使相邻高一级单位结构充分发挥作用,将特定的单位成分进行组合。由于原语单位所属的语言类别与译语单位所属的语言类别有所不同,就需要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词汇的类别进行转换。英语和汉语所属的语系不同,两种词汇在应用和表达上也会存在着不同。在进行语言翻译的时候,往往会存在词汇找不到对等的表达方式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词类的转换,以使得语言表达准确。
比如,Something mande me pause——not a sound,not a sight,but a warning scent,(248页)
其中的“warning”,是名词,“警告,告诫”的意思,翻译为汉语之后,就转变为形容词词性,即“令人警觉的”。整个的语句翻译为:有什么东西使我停步不前——不是声音,也不是景象,而是一股使人警觉的香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翻译的过程中,应用约翰·卡特福德所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是非常具有实践价值的。翻译人员在对作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种语言转换模式,以保证翻译的语言自然而流畅,能够将原著的本意准确地表達出来,同时还与读者的语言习惯相符合。但是,在对翻译转换理论的具体应用中,就会发现该理论对作品中的非语言因素有所忽视,导致翻译作品中对于文化内涵的表达不到位。本文以《简爱》译本为例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翻译工作提供借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