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惠明寺建筑群勘查简报
2017-11-28石长城
石长城
【摘 要】本文通过对林州惠明寺古建筑群的勘查和分析,介绍了林州惠明寺古建筑群的历史、布局、及单体建筑的形制、现状、价值。
【关键词】林州惠明寺;古建筑
一、历史变迁
惠明寺,位于林州市区北11公里处的河顺镇申村。申村是古代的“利城”《重修林县志》载:“利城,在县东北二十里,城址已湮”《林县志》“据碑碣记载,惠明寺始建于宋。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因高僧惠明葬于此而改建,称惠明寺。”惠明是北宋政和年间人。当时的惠明寺,可谓鼎盛之时,建筑规模已非常宏伟。明、清两代曾多次修葺。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曾多次对惠明寺加以维修和保护。1979年10月林县革命委员会公布惠明寺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又公布其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至1990年由林州文物管理所负责实施,先后落实了保护小组、保护标志、保护范围以及建立档案的“四有”工作。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单体建筑介绍
惠明寺呈长方形院落,南北长110米,东西宽52米。现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佛殿、水陆殿,天王殿东南有恵明寺石塔。
喇嘛石塔坐北朝南,为石构喇嘛塔,高15.85米,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下为六角形叠涩基台,台上建双层六角形须弥座构成的基座。下层上枋雕缠枝牡丹,下枋雕缠枝花卉和覆莲。束腰的6个面均雕两条行龙;西北面的两条行龙互相追逐,中有火焰宝珠;西南面为二龙戏珠。束腰各隅雕盘龙柱,柱下施莲花柱础。上层须弥座的上枋刻缠枝牡丹花卉,花卉之间刻有8个印度中古时期的悉坛文字母。上、下枭刻仰覆莲瓣。束腰六面各雕观音菩萨故事图像两幅,都是宣扬观音拯救遇难众生的。束腰的各隅都雕力士,做承托用力之姿。两重六角形须弥座上又有一层雕仰覆莲瓣的须弥座,平面为圆形,上承托覆钵式塔身。塔身为圆形以青石块垒砌。南面辟门,门左右各雕一执剑力士。门额上饰有门簪两枚,其上雕二龙戏珠和龙头。门内为圆形塔心室,原有白玉佛三尊,现已无存。塔身北面雕一石室,中央辟尖拱形门,内坐一石雕菩萨。室内西北壁上嵌一块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修佛像题记。覆钵式塔身之上两层六角形须弥座构成的塔脖子,下层须弥座的下上枋雕忍冬纹。束腰各面饰有阴线刻人物故事画(现已不清楚),各角均浮雕一力士,分别执剑、杵等器。上层须弥座为圆形,雕刻仰覆莲瓣。塔脖子上承托六角椎体形的十三天,每层檐角翘起,类似屋顶。第一层六面雕有佛像,每面多为三尊,保存完好。二层以上六面均凿有拱形龛。
石塔始建年代不详,又未见文字记载,只有从塔的形制和特征來推断。塔的雕刻技法和内容,受豫北唐代石塔的影响;塔基座用二层须弥座构成,其座上刻莲瓣一周,且雕刻工艺精湛,浮雕生动,神情雄健;塔身比较肥硕,塔脖子面阔较大;具有明代的特征。以及塔心室内明弘治十七年修佛像题记石碣。
天王殿位于塔西北,居寺院中轴线上南部。该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架椽,东西长16.4米,南北宽8.2米。单檐庑殿顶,殿顶为灰色筒板瓦覆盖。大吻上部残掉,垂兽、走兽已无。檐下斗拱为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明间平身科二攒,次间二攒,柱头和稍间均无斗拱。明间翘头刻为龙头状,次间翘头为麻叶头。平板枋与大额枋断面呈“丁”字形,出头刻海棠线。殿正门上槛雕菱形门簪四枚,前檐墙正中砖刻楷书“惠明寺”三字。殿内梁架为七檩抬梁式,梁上使用瓜柱,檩下用枋子而无垫板,檐柱均砌于墙内,柱顶石与地面平。明间上金檩垫枋上墨书“大清康熙贰拾贰年岁次癸亥三月二十四日寅时重修”。各梁枋等露明木构件部分皆有彩绘人物故事、卷云、如意等图案。
大佛殿又名中佛殿,当阳殿,俗称转角殿。位于天王殿后,居寺院中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长12.88米,南北宽10.96米,建在1.32米高的台基上。台基用青石块垒砌,东西长13.9米,南北宽,13.6米。台基前设垂带踏跺八级,后设六级,该殿为单檐歇山式,殿顶施以绿琉璃瓦覆盖,脊部吻兽齐备。檐下斗拱为重昂五踩斗拱。明间平身科二攒,次间一攒,柱头科与平身科斗拱式样相同。大斗有明显的斗?,拱的卷杀平缓有棱角,下面呈内宽外窄的斜面,所有耍头皆用足材刻成麻叶头,昂为琴面昂,三才升呈菱形。角科为鸳鸯交手拱,各科斗拱后尾均有垂莲柱,承于下金檩之下。平板枋、大额枋形制同天王殿。台基周围砌一层高32厘米的条石,其上全砌条砖。殿正门设六抹头隔扇门六扇,门额上有门簪四枚,形制同天王殿。后面设板门二扇。
殿内梁架为九檩歇山式。梁、檩、枋皆制作规正,为彻上明造。梁上用瓜柱,檩下用垫枋,垫枋下均有雀替。明间脊檩垫枋墨书:“大清康熙五十四年岁已末三月庚辰初四日庚子吉日建。”前下金檩的垫枋墨书:“大清宣统二年辛寅积谷备材越二岁。”
水陆殿位于大佛脚殿北,居寺院后部。面阔五间,进深七架椽,东西长14.98米,南北宽8.18米。基台东西长16.98米,南北宽8.52来,高0.98米。门前设垂带踏跺五级。单檐硬山造,殿顶为灰板瓦覆盖。吻兽均已无存。排山沟滴为勾头坐中,山花砌一砖雕麒麟。前檐用一斗二升斗拱,后檐省略。明间、次间、稍间平身科均为二攒,柱头科为桃尖梁出头刻成的麻叶头,殿门原为隔扇门,现换为两扇板门。
三、建筑群的价值
惠明寺系一组明、清建筑群,有少部分宋、元瓦饰和构件,有部分明代木构件,瓦饰、彩绘皆系清代所作。各段建筑雄伟、庄严,结构严谨、整齐,彩绘色彩鲜艳、明快,构图疏密有致,确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比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中石塔为我省现存较大的石构喇嘛塔,经历了600余年的风雨侵蚀,经受了明万历十五年、清道光十年、1966年3月、l967年3月、1967年11月五次地震的严峻考验。而石塔距震中仅70余公里,却安然无恙,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该塔在设计、建造方面,又表现了古代匠师们的高超技艺。它以青石块砌造,却能完好地保存至今,所以又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特别是采石原料、砌筑方法等,很有研究与借鉴之处。该塔整体造型优美,比例匀称,雕刻精湛,内容丰富,具有明显的艺术价值。线雕的观音菩萨故事图像和花卉图案,构图协调,线条流畅,纹理清晰。浮雕的二龙戏珠、佛像、力士等,形象生动逼真, 栩栩如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创造才能。
总之,惠明寺作为一处明代建筑群,在我省已为数不多,具有较重要的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理所当然地应当受到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珍惜和保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