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教风、学风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探讨
2017-11-28吴向丽
吴向丽
摘 要: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校风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软环境;教风会对学生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和质量,三者缺一不可。本文主要对校风、教风、学风与大学生创新意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校风建设;教育介质元素;高等教育;专业型人才;课程设置
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专业型人才,以此促进现代社会主义的快速、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为此,各高校需从校风、教风以及学风等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加快该目标的实现。
1 各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
首先,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阵地,但当前仍有个别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少数高校目前尚未将该教学任务提升至日程,在课程设置上,创新创业课程常被定义为选修课,可有可无,存在的意义不大,故十分缺乏完善、系统的学科制度,课时分配也较为缺乏合理性,在教育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尚未达成共识,故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质量。
其次,学生作为接受教育的主体,若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素质问题,便会直接导致教学过程的不可预见性。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创新意识教育上存在较大的认识偏差,且并未真正了解和认可该教学存在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而常被动接受,甚至认为该课程是为那些没能找到工作的同学而准备。由于大学生之前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因而在其潜意识中认为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并可顺利拿到文凭才是重中之重,故对于其他的事情基本不予理会。
再次,所谓的教育介质元素主要包括教育模式、教育机构、教育内容以教育目的等等,这些均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着较为关键的影响。当前,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时常存在着教育机构的散漫性、教育内容的单一性以及教育目标地的盲目性等问题,且未能得到社会多方的理解和支持。在少数高校中,甚至还存在着认识、理解上的偏差,他们常将目光放在眼下,存在着心态上的问题,十分缺乏前瞻性和长远性,已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1]。
最后,当今社会发展中,有必要对教育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政府及其他相关行业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且在政策法规上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缺陷;其次,由于资金的的缺乏,抑制了建设效果的提高,进而使提升科研标准、优化办学条件沦为空想,仅依靠学校提供的资金对于创新意识教育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最后,教育管制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高校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
2 从校风、教风、学风入手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有效途径
2.1 良好校风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沃土
校风是学校在长时间的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并由广大师生共同创造,在发展中加以继承和更新,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软环境。其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校风中蕴含着教育目标的创新要求、开拓精神以及人才培养理念的进取精神,为大学生的成长方向和追求目标提供了正确的“风向标”。若校风过于呆板、守旧,则培养出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存在以上特征;反之,若校风建设充满活力、积极向上,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意义。两者在這一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第二,强化功能。校风所倡导的信仰、价值观念,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并帮助其养成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此击退其内心的不良情绪,并激发内在的创新意识。
第三,约束功能。校风对教职人员的行为和思想观念进行了一致性的规范,进而也使学生逐渐开始主动接受行为约束,并将相关规定法则内化于心。
通过校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对原有不合时宜的校风加以剔除,并结合自身实际的办学条件,开展全方位改革。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可定期开展歌唱大赛、诗歌朗诵大会、书画比赛、音乐大赛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使其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2]。
2.2 良好教风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助推器
教风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教学风格和个人品格,其中个人品格具体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感、教学态度等等;而教学风格指教育观念、手段、评价方式等。高校教师的首要工作便是明确教育目标,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创新意识教育理念,教风会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较为直接和关键的影响。
现代大学生普遍反感传统说教,为此,在培养其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树标垂范,以身作则,突破原有教学方式的局限,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用自己的创新思想来熏陶和影响学生。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而创新意识在他们的大脑中一般会呈萌芽状态存在,良好的教风可激发学生的潜在意识,而不良的师风,极易将学生处于萌芽状态的创新意识扼杀在摇篮中。为此,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杜绝“填鸭式”教学,而是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和需求。北京大学以“兼容并包、学术自由”为办学宗旨,这一点十分值得各高校借鉴。
2.3 良好学风是强化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催化剂
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学风同样不可忽视,其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和效果。在学风优良的班级中,时常会涌现出一批学习领兵和标杆人物,这些学生的出现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班集体向前发展,反之,一滩散沙,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3]。尤其是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今后的工作岗位是各大幼儿园,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家长都十分重视幼儿教育问题,故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其爱国情感,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可使他们意识到创新与国家的命运与未来发展息息相关,而大学生只有充满理想和抱负,才能为民族的发展和兴旺提供动力。其次,端正学习态度,要努力改正学生“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同时还要改善其学习方法和思路,将其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最后,完善激励机制,可定期评选“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等等,使其在毕业人才选拔中脱颖而出,并给予该类学生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通过该方式,也可对其他同学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共同提升创新意识。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当前各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校风、教风以及学风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措施。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校园、社会、师生的共同努力,从而有效实现该目标,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持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方鹏.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278-279.
[2]黄钞华.辅导员职业能力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交际,2015,184:145.
[3]卜天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132-1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