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探究
2017-11-28刘津池
刘津池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对大学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个体性价值——获得生存资源的中介性条件;过程性价值——“再生产”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社会性价值——创造可能生活的一种实践形式。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个体性价值;过程性价值;社会性价值
媒介素养教育,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习者传授媒介知识,提升其认识媒介、使用媒介等方面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力军,其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着他们当下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因而,在媒介化社会所引起的文化重组、观念更新的多元化、复杂化的变革背景中,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个体性价值:获得生存资源的中介性条件
随着信息社会的深入发展,媒介素养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在个体层面上,媒介素养必将成为个体基本的生存能力和生活技能,是个体在“媒介化生存”时代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于广大大学生而言,只有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应对“媒介化生存”时代带来的各种新挑战,获得适应自身发展的生存资源。
(一)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媒介生存”的现代生存新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因此,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树立有效的生存理念以指引自己去追求向往的美好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蓝图的变换和社会关系的总体变迁,人们的生存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前社会,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个体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具体表现为:第一,生存世界的变革。自媒介出现以来,就不断变更个体的生活图景和社会关系,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媒介立体化的出现,人们的生活世界逐渐由“真实的客观世界”转变为“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生存模式取代了人们的原有生存模式;第二,生存模式的革新。非全息性和多维互补性是互联网和多媒体的突出特点。他们所带来的全息化、非线性的世界图景不仅使得个体的信息量爆炸式激增,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的生存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建立起以网络、多媒体和自媒体为中介的间接交往的生存模式;第三,生存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当今社会,互联网和多媒体等大众媒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娱乐、生活、工作无不依赖于媒介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可以说,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掌握着媒介资源,直接决定着其生存和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高速发展的媒介立体化时代,人们要想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和发展可能,首先就要树立与这一时代相契合的媒介化生存新理念。媒介素养教育就是在这样一个人人需要媒介的社会背景下自然而然应运而生的,因此,它既不能背离这个社会需求,也不能背离教育发展的基本框架与目标理念。在当今社会,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个体性价值首先体现在,通过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参与和创造性地使用大众媒介资源,引导大学生更新生存理念,为大学生适应“媒介化生存”这一新时代提供先进的观念,为其更好地进行当下的生活和规划未来的发展引领方向。从这意义上来讲,对于个体而言,媒介素养教育首先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生存观念,使其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生存发展和整体实践动能的智力支持。
(二)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生活素质
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接触媒介、理解媒介和使用媒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媒介以及其信息,引导大学生创造性地利用媒介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提升生活质量提供资源和机会。
1.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系统、高效地完善大学生的媒介知识结构,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以媒介素养为核心的育人活动,它通过向大学生传授相关媒介知识,使大学生了解媒介、理解媒介,在现实生活中将所学到的媒介知识与頭脑中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融合,形成正确理解媒介信息、恰当判断媒介价值的认知结构。可以看出,媒介素养教育所传递的媒介知识属于个体生活知识的范畴,关涉个体的自我认识的日臻完善。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首先要向大学生传授丰富的媒介知识,使其汲取充足的养料,建构完善的媒介知识结构,才能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媒介素养,才能提升大学生适应生活、改造生活的能力,为大学生实现美好生活的愿望提供可能。
2.通过增强媒介伦理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生活素质。在“媒介化生存”时代,媒介对于生活世界的最大影响就是改变了人的关系和活动,使得其无论是形态、模式还是速度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要建构新的价值观念,关键在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媒介伦理意识,全社会在认识媒介、理解媒介、使用媒介等方面达成新的共识。教育作为“成人之学”,其在引导个体建立价值的规范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不能忘却或忽视其育德的使命,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任务。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合乎伦理地参与媒介利用媒介的能力,增强其自身的媒介伦理意识。也就是说,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伦理意识,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形成相应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规范的基础。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性价值:“再生产”与“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教育能够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教育能够促进人的思想解放和不断开发,也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当代信息社会中,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对大学生进行潜能开发,促进大学生“现代化”的过程,促进大学生的“再生产”和“现代化”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性价值所在。endprint
(一)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环节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各子系统的作用都是这一功能的衍生。可以说,“教育不是为培养人而培养人,而是通过培养人,把其职能向前引申一步,产生存进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技术、精神文明发展的社会作用”。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具体形式,通过促进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可以“再生产”其劳动能力,推进其“现代化”的进程。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促进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促进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教育自身的重要功能之一。任何社会、任何形态的教育都概莫能外。媒介知识是媒介素养教育中教师传递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媒介文化知识传播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一方面,教育者通过将科学筛选出的系统的媒介知识传授给学生,改变学生的原有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学生接收到教师传递出的媒介知识,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被动接受,他们总是会将这些媒介知识与自身经验、社会实践等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认识、新的观念,也就是说,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教的“媒介知识”与学生经验中学到的“媒介知识”并不完全相同,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对教师传递的“媒介知识”进行了加工重组,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媒介知识”。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过程。
2.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将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尤其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成为了整个社会的普遍共识。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因此,作为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这一意义来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通过对大学生的基本媒介素养的培育,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大众传媒、对各种媒介进行科学地判断,进而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介参与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这样,大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就由具有某种潜在劳动能力的个体变成了现实的劳动力。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媒介素养教育体现着时代发展的需求,是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与当下社会运行逻辑相一致。从这一角度来说,“现代性”是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特征。可以说,培养适应当下社会的现代人,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实现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所在。
1.媒介素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时代对人提出的新要求。因此,促进人的“现代化”是媒介素养教育自身应有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就在于使人能够在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
2.促进人的现代化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归宿。媒介素养教育作为教育整体实践的一种新形态,以促进人的现代化为起点,但其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或结果同样是人的现代化。所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归宿。在媒介素养教育中,无论是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方式方法的运用还是教育结果的反馈最终都是为了达成人的现代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现代化是评价媒介素养教育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媒介知识与文化”作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生存和发展都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将媒介相关知识与文化传递给大学生,使其获得观念转变、能力提升、伦理重构,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其实质就是促进了大学生的现代化。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过程性价值的基本归宿。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社会性价值:创造可能生活的一种实践形式
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既关系到个人与社会当下的生存发展又关系到个人与社会未来的理想期盼。因此,其现实表现除了要传播契合当下时代需求的媒介知识、伦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出追求未来的超越性。由于生活是现实的存在的,这种“事实性”的存在就成为人们理解生活、建构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为人们进行价值选择与追求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因此,建构一种可能的生活就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又一使命,是其社会性价值所在。
(一)可能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现有生活事实的“改造”
在现代媒介立体化时代,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与由各种“媒介”构成的虚拟世界构成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尽管“媒介”本身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意义,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媒介与人的生活相联系,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会导致人们自身生活和社会环境的相应变化,进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现实性与超越性双重属性的媒介素养教育,在对现实与未来生活的考量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了“改造”,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既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生活也能从容应对未来的可能生活。
1.媒介素养教育是使大学生树立“媒介化生存”理念的重要途径。在当今社会,媒介充斥着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媒介已经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密不可分,甚至于,媒介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中心。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化生存”理念是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责任。在這一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让大学生在享受媒介为其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被媒介绑架的危险,成为媒介的奴隶。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一方面要让大学生体验到“媒介化生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既存的生活方式,将其作为一种合目的的价值理想,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大学生批判性地去选择媒介,恰当地利用媒介,使媒介成为其生活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其生活的目的,不是其生活的全部。也就是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价值就在于,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认识水平、实践能力,得心应手的运用媒介,从而使“培养人”的个体性价值转化为了社会性价值。endprint
2.媒介素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公共实践”生活治理方式形成的有效手段。在媒介化社会,借助在社会公共领域传播媒介来达到社会治理的目的,是改善当前公共领域社会治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媒介作为人与人互相沟通与交流的中介,不断在社会各领域传播、流动,可以形成一种社会舆论,通过舆论的力量影响人们的观念、意识,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或行动选择。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其目的就是提升人们解读媒体、思辨媒体、欣赏媒体,进而使用媒体的能力,有效运用媒体来表达心声,使媒介成为一种舆论力量,推动社会按照大众希望的方向去进行改造和治理。换句话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具有较高媒介素养水平的现代人参与公共实践,进而影响公共领域的社會治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只是单纯地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媒介素养,而且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实践能力和公共精神,客观上促进社会公共结构的转型,进而变革社会旧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生成新的可能生活。
(二)可能的生活意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对现有生活事实的“跃升”
德国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创始人埃德蒙·胡塞尔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带有总结性的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通过对自然科学意识形态的批判,揭示了现代人危机的根源,认为正是由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受到了“科学世界”的遮蔽,才使得人们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认识受到了冲击。换句话说,当今社会人们之所以出现精神空虚、道德虚无、诚信危机等种种问题,其根源就在于其缺乏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对人生意义的追寻。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提升大学生目前的生活质量,让其体会更好的可能生活,增强其对未来美好可能生活的追求动机。
1.关注人的发展需要,为“跃升”创造可能。这也就是说,教育一方面要满足于人的生存的基本需要,一方面还要满足人的发展以及精神需要。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也是如此,也要满足大学生个体生存、发展及精神享受三方面的需要。
2.关注人的社会性,价值观照“可能的生活”。在信息社会当中,媒介以其影响颠覆了以往的生活格局和生存环境,尤其是人与人之间以媒介为纽带形成了公共实践的共同体,不断追求公共价值、公共精神和公共发展,以往以个体为基点的发展模式变为共同发展,突出了人的历史性与社会性。这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相一致,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其价值并不仅仅是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念,影响个体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其社会性。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自身修养的体现,而且会影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行为,影响其留给社会他人的印象。因此,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媒介知识和文化上,还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介伦理陶冶和媒介批判能力训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伦理观念,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能够合理运用媒介,提升日常生活质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