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问:打开学生积极思维之门

2017-11-28沈权

文理导航 2017年31期
关键词:提问政治思维

沈权

【摘 要】富有艺术性的课堂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提问的效率呢?这就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

【关键词】提问;政治;思维

提问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真正做到“善学,师逸而功倍。”设问应注意启发性,要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并做到“因材施教”。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目标

1.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首要目标,为此教师首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听课。因为记忆的效率首先决定于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两个人同听一堂课,同读一本书,带着问题读书和听课的学生的识记效果明显优于不带问题读书和听课的学生的识记效果。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和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把孤立的、零碎的政治知识整理成有联系的系统知识,借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第三,教师要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时提问,借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是主要目标之一,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政治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与综合政治问题的能力。而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提问。因为,没有问题,分析与综合便没有目标。所以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或对提出的问题展开一番议论。

3.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就政治教学而言,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如纵向比较提问,就是把同一国家或地区不同时期发生的政治现象、政治事件或不同时期的政治人物进行比较,发现政治的发展规律。横向比较是把同一政治时期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似的政治现象、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进行比较,求同存异,深化认识,寻求规律。如果教师长期坚持这样纵横提问,引导学生探求,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多彩的史实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去异存同去表及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要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去,以构成概念的思维过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5.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政治是由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具体事件和现象所构成。各民族、各国家政治发展的具体途径、方式、速度是多样的,整个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其间存在着很多偶然性。这种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偶然性和变异性,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准备了思想材料,奠定了客观基础。

6.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政治是过去性的知识,要把过去的事情展现在学生眼前,没有想象力是不行的;学生要把政治事件、人物活动以及中外关系等纵横复杂的事情联系起来分析,没有想象力也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提问的手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遵从问题设置的原则

1.求异性。同一问题,可从不同侧面提出,提出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享受学习”一节时,可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意义是什么?”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但是,若一反常规地发问:“你知道什么是知识经济吗?为什么说知识也是财富?”对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思维也就因之激起。

2.激疑性。教材中有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情趣与兴趣”一节时,学生对“兴趣”这一内容似乎极易就掌握,但不同的兴趣有不同的作用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教师趁势对其引导,从而使他们深化了知识。

3.诱导性。在提问时,可故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令其有所发现。例如:在讲授完“情趣与兴趣”这一内容后,可如下设问:“我们该如何培养高雅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求异、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递进性。教学中有不少内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逐步引导,以期收到各个击破的效果。经多步设问,加上教师的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他们很快就得出有关结论。

5.启发性。所谓启发性是指所提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考。这种提问往往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的分析和推理,思维含量较高。同时,还必须科学的安排提问才能够实现启发。俗话说:“不悱不启,不启不发。”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悱”的状态,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的最佳时机。

6.科学性。在问题设计中我们除了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线索;同时还需要吸取、融合史学研究新成果、政治新课程改革理念以及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才能站在更高的境界,有针对性提出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的问题。最忌含糊其辞,不着边际,无法作答。

7.开放性。开放式的问题,最能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政治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开放式问题让学生自由去选择、去证明自己的答案。

8.迂回性。有些政治问题较复杂,让学生正面回答,效果不佳。若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

在課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政治课堂教学更具有探索性、创造性,更加充满活力。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智慧的涌动和思维的闪光。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政治思维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