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传承也是一种保护
2017-11-28代云凤
代云凤
摘 要: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县土陶技艺的概况,图书馆与学校就保护隆昌土陶技艺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提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能的保护不能忽视精神的传承。
关键词:隆昌土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概分为六大类:(一)传统语言文学;(二)传统艺术;(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风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1]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收藏条件和环境,整理、保护、开发利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隆昌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局作为主管部门,图书馆与文化馆作为保护单位,已经成功申请四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分别为民间文学《黄鳝的传说》、《碧玉簪的故事》,传统技能《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传统美术《隆昌夏布画》。
1 传统技能-隆昌土陶技艺
从联合国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至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走过了十一年历程,手工艺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具有以下价值:一是传承了先民的制陶技艺,展现了制陶历史;二是广泛适宜储藏发酵的工艺应用;三是经济价值高,从陶土变陶缸增值功能明显。创造社会财富,解决了百姓就业增收。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2016年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技艺成功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1 简介隆昌土陶
隆昌土陶历史悠久,是我国有名的土陶之乡,据史料记载,早在两汉时期(公元 前202年-公元220年)隆昌土陶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到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公元1567-公元1619)达到历史最好水平,1998年国家考古专家在隆昌县石燕桥附近刘家拱桥发现了宋朝烧窑遗址及大量文物,同时还有明、清窑址20多处,土陶烧制工艺为手工艺作坊生产,保持着原始生产方式。大型陶缸制作伴随着隆昌土陶历史而发展至今,从历史最好水平的隆庆年间算起,已有448年历史。
隆昌土陶大型陶缸制作是传统手工技艺,主要工序有取矿、晒矿、推碾、搓揉、物化化酵,制坯拉坯,上釉、烧制等工序,制品器型硕大,容量从50公斤-2000公斤不等,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主要用于储酒、泡菜、储水等。
1.2 隆昌土陶技艺保护
在隆昌县县委县政府,文休广新局的领导下,图书馆联合文化馆对隆昌土陶重点进行了生产性保护,以隆昌县碧檀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隆昌土陶大型陶缸生产企业有80多家,陶窑100多座,2010年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成功申报为四川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制定五年保护计划,开始对陶缸制作技艺确认为传统技艺,并建立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建立传习基地,保存陶缸制作技艺的工艺流程。有针对性的开展保护工作,传承制作技艺,广泛宣传陶缸制作技艺,成立专门机构研究陶缸制作技艺。
2 馆校合作,土陶精神代代传
隆昌县境内石燕桥镇油房沟,当地民谚称其为“前山矿后山碳,中间泥巴烧陶罐”,是大型陶缸制作重点分布区。隆昌县石燕桥镇油房九年制学校就座落于此,该校周围遍布大大小小的陶罐厂,有些学生家里几代人都在从事陶缸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字、音像资料等属于地方文献收集范围,图书馆安排文献资源部的2名同志参与课题研究,经过与学校多次研究讨论,确定课题为《土陶艺术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研究》,此课题2014年11月立项为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2.1 研究阶段
2.1.1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进行课题研究的资料搜集,确定研究课题;调查分析,收集材料,起草课题实施执行计划。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论证、申报立项工作。组建课题组,进行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研究的可行性,再次明确实验任务。通过各种资料、图片、视频等手段宣传土陶,了解土陶,理解土陶精神。请专家指导,并确定实施计划和步骤。规划陶艺室阵地建设,指派陶艺教师外出观摩、学习。
2.1.2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6年12月
第一阶段(2014年7月——2015年5月)
学习理论;专家指导。修建土陶制作小作坊,组建陶艺工作坊,开展社团活动──我是出色“小陶娃”。围绕课题制定的赏陶、品陶、学陶、绘陶、写陶等教材内容,安排听课,上课,评课及小专题报告。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教研论文,收集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总结反思,编写校本教程《泥之趣》。开展校级陶艺作品展示会,评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优异的陶娃。
第二阶段(2015年6月——2016年12月)
总结第一阶段的工作进展与效果,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会。继续深入开展实验课,探讨把土陶艺术与审美情趣的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影响,开展学生陶艺制作比赛活动,继续评选优秀“陶娃”,辅以赏识激励,并进一步完善《泥之趣》校本教材。
2.1.3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
编辑“陶娃”的陶艺作品,汇集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充实自编的校本教材。进行《泥之趣》陶艺校本教材的最后增补修订工作。完成研究资料的整理、数据统计,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总结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作好成果的整理、归总、分类、提炼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形成反映研究水平的课题研究报告。
2.2 图书馆大力支持课题研究
2.2.1理论支持促研究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图书馆尽自己所能,为课题组提供帮助。如供教师参考和阅读的论文集、与土陶有关的故事集、供学生参观的土陶作品80余件等。
在第一阶段开展“知陶”调研,做好“爱我土陶,增强审美”宣传与培训过程中图书馆提供书籍、图片、视频等相关材料,让学生知道土陶怎样影响当地经济。开展问卷调查学生对土陶制作与土陶艺术的认识情况,从而掌握“土陶艺术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备更好地找出课题研究的症结,做好前期的工作。
2014年3月图书馆组织学校部分师生参观位于隆昌县北关牌坊的土陶陈列展览馆,跟着行家学“陶艺”,长“理论”。2015年4月还邀请传习基地的老师在学校举行专题讲座。
2.2.2技术支持促发展
学校腾出54平方米的一间教室作为土陶制作练习坊,图书馆不定期邀请来自土陶制作一线的师傅为师生讲解、演示、制作,学生跟着师傅玩“陶泥”、绘“陶画”、做“陶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艺术眼光,传承和创新祖祖辈辈留下的传统工艺。
3 反思
3.1非物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技能不仅要保护,还要注重开发,利用及传承。
3.2图书馆在收集地方文献的过程中不是只把别人完善的资料收集起来就行了,还要参与进去。对地方文献的研究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即要迎进来,也要走出去。与社会力量合作,起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3.3这次与学校的合作,我馆投入的力量比较小,参研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图书馆要重视课题研究,培养一批专业化的研究人,研究的主题要有特色。
4 結束语
我馆参与学校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隆昌土陶技艺”的研究,为怎样保护、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子,传统技能的保护不仅要注重技术的传承,更要注重精神的传承。
参考文献
[1]https://baike.baidu.com/item/非物质文化遗产/271489?fr=aladdin
[2]http://www.71.cn/2016/0505/888527.shtml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