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良成:一颗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种子

2017-11-28黄博

新城乡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利民水泥路种养

黄博

驻村6年的王良成,一颗撒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种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带领群众开出致富奔康的幸福之花

“乡亲们不脱贫,我决不离开!”这是巴中市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良成对乡亲们的承诺。驻村6年来,母亲病危,他没能守在病榻前;孤独的父亲需要陪伴,他托付给了胞兄……他像老黄牛一样躬耕在利民村的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带领村民们打基础、兴产业、治“穷症”,让昔日贫穷的小山村走上了致富路。

枝叶关情——百姓有了“主心骨”

“这次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年轻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情况不熟。”2014年9月,已经驻村2年的王良成完成双鹿乡茶叶产业一线蹲点指导工作后,组织再一次找到他,希望他担起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的重任。

顾不上已经瘫痪6年、病势愈加严重的母亲,带着一心为民的真情,时年52岁的王良成又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这一去就是4年。

“快点回家,妈快不行了。”2014年12月,正在走访民情的王良成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然后,来不及看上匆匆往家赶的小儿子一眼,老人家便溘然长逝。怀着对母亲的愧疚,王良成又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中。走农户,算收支;串院户,访民心;讲政策,解民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村民遇到的困难,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村民李新英在重庆务工时遭遇意外,右手粉碎性骨折,家里丧失主要经济来源,读高中的儿子面临着上不起学的困境,王良成便找学校减免了学杂费,找教育局申请到生活补助,并自掏腰包500元给以资助;贫困户李天猛智力低下,妻子常年多病,且有3个孩子读书,家里十分贫困,王良成将其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每年为3个孩子给予生活补助2000元;患严重矽肺病的李文昌因经济困难准备放弃治疗,王良成主动去谈心,并向民政部门争取困难补助3000元,让其安心治病……他认为,这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他把群众当亲人,群众视他为家人。“如果要把王同志换走,我们就跑到县委去把他要回来!”“这么好的书记打着灯笼火把都找不到”“我们离不了这个主心骨”…… 2015年平昌县发改局党组织准备另选派干部任第一书记时,利民村村民“强硬”地要求留下他。

群众的挽留是对第一书记的最高褒奖,王良成把年迈的父亲托给了胞兄,毅然选择和利民村的群众在一起,这一干,又是2年。

一颗赤心——致富路修到家门口

王良成初到利民村时,凹凸不平的泥巴路上,少有车辆来往,偶有驶过车辆,但冒起遮眼的灰尘。王良成眉头紧皱:“难怪利民村如此贫穷。”

在与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多次会商后,王良成对症下药开出治穷“处方”,排出“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见成效、四年全脱帽”的脱贫奔康时间表,并把脱贫攻坚的突破口选在了道路建设上。

办公,在村小教室;生活,则以“打游击”为主。这期间,村民的朴实善良让王良成十分感动:不管走到哪里,都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不论开会多晚,都能在村民家里喝一杯热水;不管地方多小,条件多差,都会给他铺上一张床……

如今,村里的鸡鸭装上车通过村水泥路拉进城;外面的钢筋水泥通过水泥路拉到“巴山新居”聚居点建设现场。

这里的乡亲一直记得,当初计划修路时,王良成带领村两委干部冒着酷热查看路线;施工现场,王良成和工人、群众一起抡起锄头挖路基、蹲下身子铺片石;遇到困难时,王良成輾转多地多部门协调争取项目资金。群众渴望改变,王良成又怎能辜负组织的厚望和群众的厚爱。殚精竭虑、夙兴夜寐的日子一晃就是4年,55岁的他头发已花白,额头的皱纹很深,但看着村里的泥巴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王良成有种说不出的喜悦。

路通则百业兴。拉出去、运进来,原本冷清的利民村一天比一天热闹。不仅如此,在王良成的东奔西走中,村里1316人安全饮水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相继完成了村小、村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便民超市等农村综合体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不负诺言——大山里长出“金蛋蛋”

七月的利民村,一片片丹参苗迎风而动,村民李光平笑眯了眼,看着这两亩多丹参的长势,他心里盘算着今年收入肯定不下两万元。“当初不敢种,担心折本。”李光平有些不好意思,“多亏了王书记。”

产业发展是脱贫奔康的有效抓手。2015年5月,王良成和县农业局专家调研后,认为利民村具有大面积种植高经济价值丹参的条件。但和李光平一样,村民们都有顾虑,担心亏了老本。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王良成带上部分干部群众,去同县的青凤镇万亩中药材基地参观学习。在他和村两委的带领下,2015年全村推广种植丹参50亩,每亩收益达8000元。

“必须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在村民大会上的承诺,王良成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金坡子生态园建起了,红心蜜柚产业园建起了,花椒园建起了,预计2019年后盛产期年纯收益可达400万元左右。村民们终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刨出了“金蛋蛋”。

有了这些成功经验,他又多方联系本乡本土在外发展的成功人士,多渠道邀请他们回乡创业,一批批外出务工者又陆续返回利民村。李梅夫妇在江苏一家养殖企业务工,学到种养技术积极回乡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建起300余亩养殖场,加工成风干食品卖进了上海年货市场,年产值达30余万元,带动党员群众12人人均增收3000元;李峰成原在北京带建筑队务工,在王良成的动员下回乡投资成立醇源种养专业合作社,年产值达50多万元,带动党员群众14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有王书记的带领,我们按期脱贫、同步小康不成问题!”村里富了,村民笑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民水泥路种养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城市的地下有什么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建好水泥路 敲开幸福门
水泥路的面积
玻纤格栅在水泥路面罩面补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