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
2017-11-28史朋飞
史朋飞
[摘要]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引起了对人民币需求的增加。“一带一路”所引致的双边贸易数额的攀升,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以人民币这一主要货币为结算币种的商品和服务贸易。人民币跨区域的流通会提高当地居民和企业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使得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加深。“一带一路”的实施推动了人民币流通机制的通畅,反过来带动“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行。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
一、“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
一直以来,人民币的国际化的程度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之后保持着高位运行,时至今日,我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我国主要流通货币的人民币,其在国际上接受度却不高,难以承担起我国在国际上经贸往来的重任。无论是国内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还是国际上主要经济体,都呼吁人民币早日成为主流的国际货币。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话语权不断加大,都对人民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走出国门,在中国以外的区域正常流通,承担正常货币的职能,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
“一带一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绝佳契机,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联系程度的加深将极大增强对人民币的需求,多边贸易体系也让以人民币为计价基础的商贸活动成为可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势必会促进人民币在沿线国家中的流通,中国企业在沿线区域内的投资和国内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双边频繁贸易活动,帮助人民币能够在“一带一路”周边区域的循环流通,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一带一路”的实践进程中,人民币确实如理论预测的那样,国际化程度逐渐加深。“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良性机制的形成,会让“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切实性成果,促进国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09年7月份,中國六部门共同发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办法》,正式迈出了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践意义上的第一步。中国政府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付出了巨大努力,2010年6月份,《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出台,把试点城市扩展到了包括北京在内的20个省市。一年以后,央行发布《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试点办法,接着,政府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区域扩展到全国。自此,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政策性障碍基本消除。国际主流货币例如美元、欧元等的份额有所下降,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也逐渐跟上了脚步,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及庞大的国际贸易数额,大量的中国资本流入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国际上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这都提高了人民币的受欢迎程度,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随之提升,可以说是成效十分显著。2014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到了6.5万亿,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根据最新数据,人民币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排在第二位,成为了世界上第五大主要支付货币。
“一带一路”跨越亚洲与欧洲,沿线横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腹地广阔,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市场潜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拥有者巨大的经济增长空间,是以后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一带一路”的提出了符合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也是与中国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相适应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的实施将极大带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人民币在沿线国家的流通,保障双边贸易的进行和人民币的跨境计价机制,适应经济发展情况,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消除投资、贸易障碍,扩大贸易领域,促进便利化、自由化贸易的开展,实现投资与贸易的融合,加强金融合作,依托于“一带一路”提供的广阔平台,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水平。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多是自己发行的主权货币,国际上的认可度不高,人民币在中国与沿线区域经贸往来中充当的多是国际货币,是贸易结算的基础货币。依靠对外投资和国内的金融支持,既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获得优质的投资项目,也能解决一部分资金难题,协助区域内经济发展滞后的经济体打破资金带来的约束,人民币作为国家的主权货币,也在区域范围内能够自由流通,在东南亚、非洲和中、西欧地区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三、结论
“一带一路”中人民币使用范围的延展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采用当地货币作为投资贸易的主要货币难免会出现一些风险,延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支撑着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政府也在努力为人民币国际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使用好这些有利条件。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带一路”中的耗费资金较大的大多是重大的事关当地长远发展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周期较长,所需投入的资金庞大,需要资本持续性注入方能支持工程的长期建设,考验着中资企业的耐心与应对能力。一般而言,这些大型项目需要运行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要想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几乎不可能。考虑到沿线一些国家的政治局势存在不稳定因素,经济发展滞后,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做好风险防控的工作。暴露在风险敞口之下,一旦有变,将承受巨大损失,危及“一带一路”的稳步推进,也将降低国际上对人民币的认可程度,国内的经济建设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