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几(jǐ)”的词性

2017-11-28岳海燕

辞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数词词类量词

岳海燕

一、 现代汉语辞书中“几”的词类标注

“几(jǐ)”是现代汉语常用词,其词义是显豁的,但从现代几部权威词典的标注来看,人们对其词性的认识是模糊的。

从词典标注来看,“几”更多地被认为是数词。

《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第5版列两个义项: 数 ① 询问数目(估计数目不太大): 来了~个人?|你能在家住~天?② 表示大于一而小于十的不定的数目: ~本书|十~岁|~百人。

《现汉》第5版将两个义项整体标注为数词,第6版和第7版进行了改动,将义项①标注为代词,义项②仍标注为数词。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以下简称《现规》)“几”列四个义项都标注为数词,现已发行的三版标注皆相同。

《应用汉语词典》(以下简称《应用》)“几”列三个义项都标注为数词。

《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所举的例子以古文献为主,兼有现代汉语用例。《大字典》标注类似于《现汉》第7版,将两个义项标为不同的词类。“表示疑问,用以询问数目的多少”义标注为代词,所举例子有:“《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少子废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唐江为《江行》: ‘越信隔年稀,孤舟几梦归?”“表示数量甚少”及“表示数量不少”的两个义项标注为数词,前者所举例子有:“《左传·昭公十六年》:‘韩子亦无几求。宋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后者所举例子有:“元宋旡《春日野步书田家》:‘陂塘几曲深浅水,桃李一溪红白花。闻一多《贡臣》:‘月儿圆了几周,花儿红了几度,还是老等,等不来你的潮头。”

可以看到,因为“几”用来表示不确定的数目,故被直观地认为是数词。但在疑问句中“几”用来询问数量,代词特点表现相对显豁,故又被列为疑问代词。怎么看待“几”的词性呢?代词与其他词类有所不同,它不是根据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其语法功能与其所替代的词类一致。语法学上将代词独立分为一类,是因为这些词有一个共同点,即它的替代性。“几”是代词还是数词,不能单看它是否具备数词的语法功能,还要考察其意义来源及意义特征,分析其是否切合一般代词的特点。

二、 “几”的历史发展演变

“几”在现代汉语中的常用义项“询问数目”产生时代很早,从先秦文献可以很容易找到相应用法。如: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

《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笾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孔子曰:‘九。”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曰:‘汝罪有几?曰:‘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范雎曰:‘汝罪有三耳。……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綈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疑问代词主要表示询问,询问的内容可以是人或事物,如“谁、什么”;可以是处所,如“哪里”;也可以是时间,如“多会儿”;也可以是方式、状态等,如“怎样”。如果横向和这些疑问代词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几”就是在询问数量,回答、替代的是数量,如上所举《礼记》例中替代“九”、《史记》例中替代“三”,其疑问属性和常用疑问代词完全相同。

“几”在先秦中期已经是疑问代词,从其外部使用形式上也可以得到验证,那就是与疑问代词“何”的连用,如: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生几何?谁能无偷?朝不及夕,将安用树?”

《左传·昭公元年》:“赵孟将死矣。主民,玩岁而愒日,其与几何?”

《国语·楚语下》:“楚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刍豢几何?对曰:‘远不过三月,近不过浃日。”

“何”与“几”的连用结构等同于单用“几”,是对数量的询问。反映出在上古时期“几”已经和“何”的功能相同,都是疑问代词了。而且这一连用结构在上古前期已经出现,《诗经》中已经有所反映,如:

《诗·小雅·巧言》:“为犹将多,尔居徒几何?”马瑞辰通释:“尔居徒几何,即言尔徒几何也。”

虽然“几”单用来表示询问只能追溯到上古中期,但这只是囿于传世文献稀少,不能完全反映“几”的实际使用情况,“几”用来表询问应该还要更早。

从古汉语看,“几”的疑问代词属性是没有疑问的,询问数量,后面不加量词。传承到上古晚期尤其到中古,“几”后往往添加量词使用。如:

汉王充《论衡·谢短》:“殷自汤几祀而至于周?周自文王几年而至于秦?……汉国自儒生之家也,从高祖至今朝几世?”

唐李适之《罢相》:“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唐张《朝野佥载》卷三:“唐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

《太平广记·卷二十三·神仙》:“又问:‘家有几口?云:‘妻儿五口。授以丹药可百余粒。曰:‘日食一粒,可百日不食。”

这一用法一直传承到现代汉语。如:

冯志《敌后武工队》:“近来,他恍惚地听说,夜袭队里有人和武工队有勾串,到底是谁?有几个?他很想弄个明白,但大权没在手,干着急,只是狗咬刺猬没处下嘴。”

礼平《小站的黄昏》:“申涛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你家兄弟几个?‘四个。俺是老三。”

贾平凹《秦腔》:“夏雨说:‘家里现在还有几头猪?书正说:‘一头母猪,十二个猪娃。你去看不看?”

数词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是数词最基本的语法特征,“几”后加量词的用法,使其在语法形式上与数词更为相近。

尤其使单纯的代词性质不再明朗的,是“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再限于表疑问,如:

宋朱熹《朱子语类》:“自古未有人说‘学字,自傅说说起。他这几句,水泼不入,便是说得密。若终始典于学,则其德不知不觉自进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词词类量词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量词大集合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数词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