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为什么看起来不上相

2017-11-28

新传奇 2017年41期
关键词:肖像画照镜子头像

你为什么看起来不上相

出去游玩或者参加各种聚会,免不了要拍个照、合个影。然而,总有人会说“别拍我,我特别不上相”。的确,现在有很多人抱怨自己不上相,并声称与照镜子的效果有差距,觉得本人比照片更好看,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传说中的“冻脸效应”

从照片的角度看,不上相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些人之所以觉得照片比真人难看,按心理学家给出的解释是因为“冻脸效应”造成的。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心理学家罗伯特·博斯特和他的一个团队,把静态的脸相对动态脸没那么具有吸引力的现象称之为“冻脸效应”。

人们会通常认为视频当中的人要比同一个视频当中的截图更好看,这可能跟动态脸的一些印象所形成的主要方式息息相关。人们往往会把在不同的位置、不同侧面的同一张脸进行平均化,也就是平均脸(动态脸)更有吸引力。而另一个可能就是动态脸能更好地激活面部识别神经机制。

毕竟,相机也是不久之前才发明出来的,由于我们大脑的脸部识别系统本来就是演化来加工动态脸,而不是静态脸的。研究者认为,人类早已经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就习惯了接收动态的脸部画面。大脑更容易去识别一些动态的脸部画面,是因为这一识别过程也不需要费太多的精力,所以比较容易接收到的动态脸部画面的魅力指数也就相对高一些。

博斯特和他的同事让参与者相互对2秒钟的视频以及从这些视频里所截下的1200帧静态图进行打分,从而去评价视频或图片当中的20个人有多好看。结果发现同样一张脸在视频当中的得分要比在静态图中要高。

博斯特通过实验试图进一步去探索“冻脸效应”的一些深层机制。当把视频和照片通过倒转过来看时,它的效应也同样存在。因此研究者认为这并非是因为视频包含着更多的信息。此外,在对比视频以及从同一段视频当中所截出的多张静态图的集合,最后还是视频得到了更多的好评,说明记忆也不会是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虽然好看的肖像并没有比普通的好记多少。不过,通过研究者的进一步发现,要想被认为更能具有一些相对的吸引力,那些视频需要顺次地进行播放。因为帧次混乱的视频并没有比静态图得分更高。

镜子中的自己为何更美

除了视频和照片外,有些人在照镜子的时候往往觉得自己更美丽,这又是为何呢?

拍照时,左侧脸照片更能取悦我们,是因为受右脑控制的左侧脸主管情绪和感情,因而会有更丰富的表情

我们都知道人体并不是完全对称的,当你在照镜子时看到镜像的自己和照片中的自己方向不同,所以感觉不一样。比方说一个人的双眼大小不一致,这个人照镜子看到的自己,正好和实际的脸型反了。由于人们都是通过照镜子来认识自己的,所以这个人脑海中的形象,和实际的形象是相反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照片中的你其实才是别人看我们的正常视角,所以镜子里美丽的你都是“假象”。然而这样是否就说明照片就真的是完全如实地反映出我们的相貌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照片的效果来源于随机的光线组合,还有一点就是和摄影师的技巧关系,再有就是与照片的布局结构、背景等有着很大的关联。

其实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只是说明白了两种“自己”(照片中和镜子中)看起来是不一样的,那么是否真的是镜子里的自己比照片上的自己更好看些呢?社会心理学家扎荣茨曾经提出过“单纯呈现效应”也就是更为人们熟知的“曝光效应”——当一个东西出现的次数越多,我们越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通俗地讲,就是我们的大脑实在是太懒了,能少出力时绝对不多出力,当一个东西反复出现时,大脑的加工要省力很多(相对于新鲜事物),所以自然而然地兴高采烈起来。这种理论称为“知觉流畅性原则”,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照镜子的时候,怎么照都觉得自己很好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的次数要多于看照片的次数,而每次看照片时无论是背景还是布局也总会有很大的变化。但是照镜子就不同了,只站在卫生间的镜子前面,你的视角和构图从未有过变化,你的背景永远是一排洗发水和护理液,所以说照镜子算是反复出现的刺激,而照片呢,尽管你对里面的内容可能很熟悉,但总归还是算作新鲜的东西。此外,人们在照镜子时大脑会自动进行修补,所以照镜子的时候并不是真实长相,大概比真实长相好看30%。所以说镜中的自己似乎看起来更好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何左脸更好看

那怎样才能让自己上相呢?可以遵循“左脸原则”。什么是“左脸原则”?就是原则上要尽量多暴露自己的左脸。蒙娜丽莎就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标准的左脸原则范本。

不只是艺术肖像画存在着“左脸原则”现象,西欧的大部分肖像画都会这样。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麦克马纳斯和汉弗莱于1973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检验了1474幅14世纪到20世纪的西欧肖像画(单人),发现891幅人像(约占60%)都展现其左侧脸,而只有583幅人像(约占40%)的人像展现的是其右侧脸。也就是说,艺术家倾向于将肖像画的左侧脸呈现给我们看。更有趣的是,他们还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多地展现其左侧脸。在左侧脸的肖像画中,68%的女性肖像呈现的是左侧脸,而只有56%的男性肖像呈现其左侧脸。

维克森林大学的心理学家布莱克本和斯基里洛2012年发表于《实验大脑研究》中的一篇研究还发现,真实人像中也存在对左侧脸的偏好。

研究采用的实验材料是10男10女微笑的侧面头像照,每个人既有左侧脸的头像,也有右侧脸的头像。为了弄清楚到底是长相问题还是方向问题,研究人员还给出了对应的镜像反转头像。让37名大学生观看图片,每看完一张就对照片审美上的愉悦度从1-9打分,评分越高表示越偏好这张图片;此外还要记录大学生观看每张图片时瞳孔直径的大小,因为看到感兴趣的东西时瞳孔会放大。

研究结果发现,不管是原始图片还是镜像反转的图片,不管头像是男的还是女的,大学生对左侧脸照片(镜像反转图片中的右脸)的愉悦度评分更高,瞳孔直径也更大。也就是说,即使原始的左侧脸在镜子中反转后位于右边,也会更让人喜欢。

心理学家认为,这个研究结果支持了大脑右半球情绪优势假说——主管情绪和感情的“右脑”,其支配范围在身体的左侧;主管伦理的“左脑”,其支配范围在身体的右侧。而右半球控制的左侧脸有着更强烈、更丰富的表情,不管左侧脸是向左还是向右,我们都更可能认为它更美。因为当你喜欢一张冷酷的脸时,左侧的脸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更冷酷;当你喜欢一张充满笑容的脸时,左侧的脸也会比右侧的脸看起来笑容更多。

其实,人类对好看与否的定义,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个人到底长什么样的层面上。外表只是人的一个包裹层,感情、精神、言行等多个方面,随时随地在对这个包裹层施加影响。一个美丽的人可能因为某种龌龊的行为让人心生厌恶;而当一个丑陋的人在做出感人的举动时,也会瞬间让人对他的外表产生微妙的变化。这就是人类对美与丑的复杂定义,有视觉上的,也有触觉、心理、情感等方面的。

因此,人的美与丑,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粘合剂,它粘连着人与人最表层的视觉往来,也充当着粘连之后所引起的化学反应和复杂变化。所以在现实世界,美丽与丑陋,往往伴随深层次的试探和主观意识的触摸。

(《南方周末》2017.10.7、中国新闻网2016.8.6等)

猜你喜欢

肖像画照镜子头像
古代肖像画为何千人一面
照镜子为什么能成像
糟糕的肖像画
小丑的肖像画
可爱的卡通头像
黄爱民 作品欣赏
独特的肖像画
“眼瘦了”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猴子照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