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安新区: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2017-11-28倪鹏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新区竞争力发展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8

雄安新区: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北京 100028

河北雄安新区不仅要建成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而且要为中国理想城市建设开拓创新,为世界理想城市建设提供经验。作为独具特色的、竞争力可持续的理想城市,雄安新区应该是:以民为中心的宜居城市,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交流便捷的智慧城市,以及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

雄安新区,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

1 雄安新区:应致力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

人类自起源以来,无论是在游牧社会、农业社会,还是在工业社会,始终需要生息的场所和空间,并且一直在生生不息地追求着理想的美好生息场所和空间。丰衣足食、风景如画、和谐融洽、轻松自由、宁静吉祥,一直是令人类神往的情境,但那些所谓东方“桃花源”和西方“伊甸园”式的理想的诗意栖居地,囿于技术与制度限制,始终是无法实现的空想[1]。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来到城市里,为了更美好的生活”。2008 年,全球超过一半人口来到城市,城市真正成为人类栖居的主要场所和空间。今天人类已进入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城市集群化、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城市社会,城市给人类带来福祉,也带来忧患。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变化,城市作为栖居地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不可持续的挑战。

中国古代城市起源久远并创造了许多的辉煌。经历漫长曲折的发展,到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奇迹般发展,从 1978 年到 2016 年,城镇化率由17.92% 提高到 57.35%。城市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主要栖居之地,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但还存在不可持续的诸多挑战[2,3]。未来,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2035 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 年中国将全面实现现代化。与此同时,人民对作为主要栖居之地的城市,将会提出更多美好的新需求和新期望。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活而聚集在一起,进而形成了城市。因此,理想的城市应该是能够为人类过上美好生活提供各种所需条件的城市——克服传统城市的问题与积弊,利用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条件,化解未来城市的威胁与挑战,满足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未来的理想城市如果用文学语言表达,应该是: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诗意城市。

可持续竞争力的城市应该是:拥有利用当地与全球的硬件要素与软件环境的条件,能够构建城市可持续的发展系统,能够可持续地使居民经济富裕、身心愉悦、心灵自由、情操高尚、实现抱负、绽放潜力的伟大城市。

充满诗意的理想城市特征是:美好的自然环境、美好的社会关系、美好的文化氛围、富强的经济发展。美好的未来充满诗意,美好的现实也充满诗意。

可持续竞争力的诗意城市应该是:富有效率、兼有公平、低碳环保、开放多元、全面发展、持久繁荣,不仅当前富于竞争力,而且在未来还能保持和不断提升竞争力。

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现代化的征程中,中国的城市也应该向着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诗意城市发展。一方面,已有的城市向着理想的新目标调整航向;另一方面,新建的城市瞄准理想的目标立即启航。

河北雄安新区诞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肇始之际,面向不一样的未来世界,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呼应新区居民的美好期待。作为“千年大计”和“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应该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中国理想之都,也应该致力于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的世界理想之城。

2 雄安新区:为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而试验探索

尽管让所有的城市都成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城市是更伟大的目标,但是按照事物非均衡、非同步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推动改革与开放伟大事业的中国经验,应先选择一些城市或区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大胆创新探索;然后,通过发现问题和修改方案,解决问题和积累经验,取得成效和形成样板的路径,引领全国城市向着理想的目标发展[4-6]。

(1)雄安新区的主要使命。设立雄安新区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具有多重的重要任务和使命。首先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其次是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凭借超大城市的规模优势,以及作为首都的特殊优势地位,30 多年来,北京取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口和产业向城市中心区聚集,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病”。并且,由于行政分割、特殊的制度安排,以及城镇布局等问题,京津冀呈现严重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发展,在京津中心城区繁荣和大城市病的同时,周边的河北同时出现的却是严重的贫困;而且,由于产业互不相关,导致京津冀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负和博弈。顺应城市大型化发展,破解“城市病”应建设多中心大都市区,尤其是跨越行政区域限制,在更大尺度上发展和培育次(副)中心,以承接外溢经济效应,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而雄安新区的建设就是最理想的选择之一。同时,赋予雄安新区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和引领全球发展的新方位,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2)雄安新区的发展模式。雄安要颠覆以土地财政作支撑的不可持续的传统城市开发和运营模式。总体发展模式可以考虑:利用靠近北京、天津的区位优势和后发的成本优势,通过着力打造一流的与北京一体的内外基础设施和与北京均等的优质公共服务,快速从北京、全国乃至全球导入一流的企业和人口,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和人气,产生可观税收收入和规模可观的本地化高端市场需求,从而快速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循环。其开发模式可以选择“税收财政开发模式”,即:通过发行市政债券、建立发展基金、实施基础设施的 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筹集城市开发资金,然后通过未来开发项目收益和税收支付融资利息、返还融资。为此,在融资、土地和财政等制度方面都需进行新探索。

(3)雄安新区的基本功能。基于雄安新区作为首都副中心的定位,特别是区位接近和交通一体化,按照广义比较优势的理论,雄安新区及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应在总体一致的基础上各有侧重。鉴于全球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京津冀的总体功能定位,以及雄安新区的独特优势和未来使命,新区基本功能应主要侧重于科技制造、金融服务、教育培训、健康养生和决策管理五大方面。雄安新区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理想城市,既要具有理想城市的一般特征,又要体现基本城市功能,同时更要保持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文个性。

3 雄安新区:未来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的个性模样

雄安新区处于北京、天津、保定腹地,拥有大面积的水淀和湿地,囊括“华北之肾”——白洋淀;并且该区域富藏多样性生物,生态资源环境优良,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基础;“襟带崇墉分淀泊,阑干依斗望京华”,按照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城市“山川定位”立轴线的思想,这一区域是首都副中心的最佳选择。

基于以上理想标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结合“区域规划、历史传承、时代特色”,雄安新区应建造成个性鲜明、竞争力可持续的理想城市[7-9]。

第一,以民为中心的宜居城市,即将居民幸福生活作为城市发展中心目标的城市。人们聚集到城市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因此无法使人们安居的城市,其发展必将是不可持续的。理想的城市应该是能使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的地方。在这里:鸟儿在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间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流和湖泊中游动;老人在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中散步;儿童在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的社区中嬉戏;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联通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求职者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人们普遍受到良好教育,享用着安全、营养、美味的食物,拥有健康的体魄,偶有病痛也能及时得到良好的医治;城市政府努力用心经营着城市,以人们的幸福生活为城市发展的最终目的,使得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雄安新区要建成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宜居家园。从市民需要出发,让城市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充分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社会事业,配套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同时要调动最大多数的普通市民参与规划、决策、建设、管理,让城市里的一草一木服务于最大多数的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第二,创业至上的宜商城市,即经济充满活力的适宜创业和营商的城市。城市的活力依托于城市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繁荣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支撑。理想的城市应该是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创业和经商环境的地方。在这里:成熟的商业文化已经形成,勇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备受推崇;市场机制完善而灵活,政府对企业的服务细致而周到。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发扬企业家精神,依托政府服务,利用市场机制大胆创业;充足的要素供给、高效的政府及旺盛的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创业的成功率,使得新的产业和新的企业以及产业和企业的新业务层出不穷;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城市的商业活力无限。

雄安新区作为一座新城,应采取最规范的市场制度和最先进的管理制度,建立最佳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让创新和创业最便捷,让全球企业纷至沓来,让当地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

第三,公平包容的和谐城市,即社会制度公平合理、充满包容精神的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城市。以公平的社会制度和包容的社会精神为保障、顺畅有序运转的城市,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人与人平等、和睦相处的地方。在这里:个人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政府时刻处于公众的有效监管之下,时刻关注着民众的诉求,并充分、迅速地做出反应,是真正的服务型政府;社会保障均等地覆盖全体居民,来自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政治派别和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能够在一起公平地竞争;各种社会矛盾冲突都能通过合理的机制疏导加以解决,使得矛盾冲突各方的利益平衡,所有人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体现。

未来,雄安新区的居民主要来自当地居民、北京市民乃至全国和全球的居民,雄安将成为移民为主的城市,应建成多元包容、安全的和谐之城。

第四,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城市。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恶化的自然环境终将危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地方。在这里:人不是自然的征服者或改造者,而是自然的有机构成之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被作为自然循环过程之一,与其他自然循环过程相协调;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水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土地、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地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绿色建筑产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废物被最大限度地循环再利用,少量不可再利用的无害化部分被排放到环境中,最终被城市生态系统自身完全净化。

白洋淀是一个天然湿地,这里水面与芦苇地纵横交错,到处都有水,淀中有村,淀中有堤,沟渠相通。在此基础上,雄安新区可以通过深沟堆山,建成山水城市,实现灵动交融。“水会九流,堪拟碧波浮范艇。荷开十里,无劳魂梦到苏堤。”未来的白洋淀景色将会变得更美,淀水更加清澈,湖面更加开阔。而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城市。

第五,创新驱动的知识城市,即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且知识的产业、事业、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基础设施发达的城市。只有创新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最终的动力。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不断以新知识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在这里:全面完善的教育体系能满足各阶层的人对知识的渴求;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市民致力于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知识创新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创造,创意阶层成为市民的主体;知识经济发达,知识产业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知识既是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投入要素,也是最主要的产出;同时,各种创新成果能够被迅速地转化为新产品,从而充分满足人们对新知识和新产品的旺盛需求;政府致力于为知识的传承、传播,并为各种创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从而在全社会中营造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雄安新区定位为科技创新城市,不仅主导产业要选择高端制造和创新服务,而且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也要广泛应用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让高端产业绿色化、低碳化,使绿色创新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第六,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即全域范围里城市与乡村界限模糊、互相分享优点的一体化城市。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以城市为本位的城乡全面一体化的地方。在这里: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与小城镇、乡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各方面都共同发展;城乡居民在田园般优美的环境中享受着现代城市所提供的优质的教育、良好的医疗等良好的公共服务以及便利的交通、高效的信息网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城市带给人们的便捷生活和乡村给予人们的惬意和宁静完美地融合,使人们得以从容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雄安新区可通过对浅淀的开挖、整治与堆积,形成可观的中心城区、宽阔水面和城市花园,北面城镇区域有实体建筑是阳,南面淀区以水为主是阴。围绕湖淀核心,构筑圈层结构,绿地与水系间隔并联,形成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绿色田园、美丽山水、现代城镇、古朴淀村。与此同时,将淀里面的村落、居民以及割芦苇、编芦席的传统尽量保留下来,让自然人文化,人文自然化——自然生态系统向社会生态系统延伸,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与乡村一体、人文与自然交融的独特空间形态。

第七,交流便捷的智慧城市,即不断进行着高效的物质和信息交流的城市。信息是社会主体行动的必备条件,城市中的各个主体要采取正确的行动,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因此信息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不断高效地进行着信息交换和物质交流的地方。在这里:最新的信息技术渗透到家庭、企业和政府活动的一切领域。通过高效的信息传输与感应网络,城市的管理和服务系统以及城市的交通系统、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过程全面地互联互通,从而使得信息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整合与共享——一方面,为城市生产和生活过程管理的精细化和动态化提供支持,让城市的各个系统能对各种变化做出“智能”的反应;另一方面,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广泛社会参与创造条件,汇集公众智慧,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不断创新。

雄安新区应该建设独具特色的山水智能城市,将最先进、最适用的智能化基础设施融入绿色山水中。对外,建立高密度、立体化的软硬交通、通讯、能源基础设施等网络,将雄安与京津冀、全国乃至全球连为一体。对内,将大量管廊藏于地下,汽车穿梭地下通道,行人休闲走在马路上,街道两边传统特色建筑分外亮堂;让河水穿城流淌,森林公园空气清新舒畅,绿树隔离带包围着白洋淀碧波荡漾,水城共融秀于华北明珠。

第八,开放多元的文化城市,即汇聚多元、本土底色、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文化是城市魅力的最终来源,充满魅力的城市才能不断吸引各类人才,实现可持续发展。理想的城市应该是各种文化碰撞、交融、交相辉映的地方。在这里:在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吸引下,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工作、生活;随之而来的各种文化不断为城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各具特色的建筑和种类繁多的文化场所成为展示这些元素的舞台;众多保存完好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展示了城市厚重的历史,构成了城市独特的记忆;多样的文化为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化事业繁荣发达;古今中外各种文化融会于此,共同描绘出独一无二的、绚烂多彩的城市文化画卷。

雄安新区所属区域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地下遗迹丰富,地上建筑也各具特色,红色文化遗产集聚,随着未来的发展及与世界的密集联系和融合,全球多元文化也将深刻影响雄安,相信雄安必将形成独具特色的本地与全球、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的淀城文化。

4 结语

雄安新区建设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诗意城市的过程中,首先要秉承人类美好价值取向即矢志不渝的追求——自然环境完美、社会环境和谐、心灵自由宁静,进而“天人合一”的栖居;其次要剔除过去“鄙视财富、忽视经济、逃避现实、与世隔绝、无为而治、因循守旧”的空想观念,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0];最后还要坚持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和当地个性。正在崛起的雄安新区,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世界的;不仅是有竞争力的,而且是可持续的;不仅是美好的现实,而且是诗意的远方;不仅是可以尽情遐想的未来,而且是可以逐步实现的理想。

1 吴缚龙, 周岚. 乌托邦的消亡与重构:理想城市的探索与启示. 城市规划, 2010, (3): 38-43.

2 倪鹏飞.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模式、具体路径与推进对策. 江海学刊, 2013, (1): 87-94.

3 牛文元. 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4 郝寿义. 雄安新区与我国国家级新区的转型与升级. 经济学动态, 2017, (7): 4-5.

5 刘秉镰. 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开放战略. 经济学动态, 2017,(7): 12-13.

6 吴良镛. 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7 吴良镛. 人居环境科学导论.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8 魏后凯. 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的若干战略问题. 经济学动态,2017, (7): 10-12.

9 倪鹏飞, 侯庆虎, 梁华, 等.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1——新基准:建设可持续竞争力理想城市.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10 王露, 龚晓峰, 许元荣. 如何将雄安新区打造为新发展理念示范区. 紫光阁, 2017, (8): 62-63.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致力于城市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竞争力及国家竞争力等研究。中国社科院-联合国人居署联合课题组组长、首席城市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2000年获得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2015年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英文著作40余部,在Urban Studies、《中国社会科学》和《经济研究》等权威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E-mail: ni_pengfei@163.com

Ni Pengfei Director of Center for City and Competitivenes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 Researcher, Professor,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ASS. Chief Urban Economist of the CASS-UN-Habitat joint research group. Ni Pengfei mainly engages in urban economics, real estate economics, urban competitiveness,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e is also guest professor in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Nankai University. Dr. Ni Pengfei graduated from Nankai University in 2000, won the Sun Yefang Economics Prize in 2005,and became the special allowance expert of the State Council in 2015.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40 academy books and published dozens of papers at Urban Studies,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and so on. E-mail: ni_pengfei@163.com

Xiongan New Area: Ideal City for Building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Ni Pengfei
(National Academy of Economic Strate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28, China)

Xiongan New Area is not only an ideal cit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but also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for China’s ideal urban construction, providing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ideal cities. The ideal city of the unique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of Xiongan New Area should be livable city of people oriented; best city for doing business; fair, inclusive, and harmonious city; knowledge city driven by innovation; garden city for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mart city with convenient connections, and cultural city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world diversity.

Xiongan New Are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ness, ideal city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17.11.013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4170)修改稿收到日期:2017年11月8日

猜你喜欢

新区竞争力发展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雄安新区的期许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