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转型澄江三次产业迈上融合发展快车道

2017-11-28创造杂志调研组

创造 2017年9期
关键词:澄江抚仙湖旅游

《创造》杂志调研组

绿色转型澄江三次产业迈上融合发展快车道

《创造》杂志调研组

中共澄江县委书记李朝伟(前排左一)、县长范永光(前排右一)调研棚户区改造工作

澄江县地处云南中部,全县国土面积984.6平方公里,辖7镇(街道)、52个村(社区)、438个小组,总人口21.2万人。澄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境内拥有世界深蓝湖区——抚仙湖。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备用水资源,水质至今总体稳定保持Ⅰ类,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相当于13个滇池、7个洱海、4个太湖、6.4个巢湖,占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总蓄水量的68.2%,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和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0%以上,保护好抚仙湖就相当于为全国13亿人每人储备了15.8吨优质淡水资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莅临抚仙湖流域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澄江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抚仙湖保护治理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和“积极保护、适度开发”的思路,抢抓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云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升级试点县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落实“优一精二强三”产业结构调整方略,使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奋力推动三次产业绿色发展、融合发展。

天赐良区产业融合发展优势独具特色

澄江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是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云南“旅游强省”建设中的重要战略支撑点。近年来,澄江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云南加快“示范区、排头兵、辐射中心”建设、“五网建设”以及旅游二次创业等机遇,不断加强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日益凸显。

(一)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十二五”以来,澄江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建生态、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县域经济在全省、全市的排名不断前移,县域经济在全省的排名由2011年的第113位上升至2016年的第14位;相继荣获国家卫生县城、中国楹联文化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等11个国家和省级称号,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全国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全国水利改革和高效节水减排试点县、全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云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试点县等9个国家和省级试点。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澄江是云南省距昆明最近的县市区之一,地处泛亚铁路东线、中线、昆曼大通道的节点和拐点,是滇中城市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呈澄高速通车后,澄江县城到昆明主城区约40分钟车程,到长水机场约50分钟车程,目前正加快推进澄江至呈贡轨道交通项目,项目建成后澄江到昆明主城区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10分钟。

(三)生态环境优良。澄江气候温和,空气质量优良,平均气温15.5℃,每立方米富含3000多负氧离子,是冬日避寒、夏日避暑的理想之地。抚仙湖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至今总体稳定保持Ⅰ类水质,蓄水量达206.2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9.16%和国控重点湖泊I类水的90%以上。澄江化石地是亚洲唯一、中国首个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通过科学考古发现了5.3亿年前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共涵盖16个门类、200余个物种(且80%属于新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

(四)旅游发展独具潜力。澄江因山而神奇、因水而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风不让中原盛,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自古就是生态宜居的山水家园。澄江拥有三张世界级名片,一张是高原深蓝湖区——抚仙湖,一张是地球生命起源——澄江化石地,另一张是古滇文化印迹——两千多年前古滇文化的发源地(澄江曾是路、府、郡、县治地,是三国名将李恢、康熙名臣赵士麟、民国护国英雄罗佩金的故里,境内有被称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阳宗小屯关索戏,有21世纪最惊人的发现——5.3亿年前寒武纪澄江动物化石群、1.8亿年前侏罗纪代表力作—天头山恐龙化石、全省迄今发现最大古墓葬群—东汉时期的金莲山墓葬群、2000年前古滇国国都—抚仙湖水下古城为主线的科研科考文化,历史脉络清晰,佐证了澄江是地球生命摇篮、古滇文化之乡)。全国10种景类95种景型的旅游资源中,抚仙湖区域就有5种景类22个景型。

山水澄江

精心组织产业融合发展的决心坚定不移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一个地区的跨越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作支撑。十八大以来,澄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届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委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创新活县、产业强县、共享和县”战略,以生态为导向,以建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国际生命健康城和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国际化旅游会展城市”为目标,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不断加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奋力推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一)调整完善工作思路。2015年底,认真研究制定《中共澄江县委关于制定澄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努力实现“三区两城”和把澄江建设为昆明的后花园、玉溪的“客厅”,甚至云南的客厅,云南最美县城的目标,为澄江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结合省委“588”发展战略和玉溪市委确定的“5577”工作总体思路,认真分析澄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深刻研究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路径、具体措施,进一步厘清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确定了“5555”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创新活县、产业强县、共享和县五大战略,大力实施“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现代观光农业、磷化工和新型特色建筑建材、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产业,强力推进脱贫攻坚、教育提质、健康幸福、社保扩面、平安法治五大民生工程。研究制定了《中共澄江县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陈豪调研玉溪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意见》,在“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对发展定位进行调整和完善,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端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打造生命健康城和打造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国际化旅游会展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103项重点工作任务的牵头领导、牵头部门和完成时限等,有力地助推了澄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二)创新工作方式。随着澄江县各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快速启动和实施,为加强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督促和推进,结合澄江县实际情况,进一步突出重点,压实责任,全面提高议事决策效率,统筹和凝聚全县四套班子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建立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暨投融资工作、生态城镇建设管理工作委员会、“仙湖卫士”党群工作四个委员会,即:“1+4”工作运行机制,及时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的重点事项进行安排和部署。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研究制定了《澄江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对蓝莓、荷藕等符合发展导向的产业给予相应资金扶持,成立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荷藕产业办在县农业局,下设蓝莓产业办在县科协,下设核桃及景观苗木产业办在县林业局,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力度。成立了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旅游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等8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小组,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呈澄高速

蓝莓种植基地

(四)强化政策保障。先后出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澄江县抚仙湖径流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实县级相关补助政策验收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意见》《澄江县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实施办法(2017—2020年)》《澄江县旅游业转型升级三年(2016—2018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导向,重点扶持蓝莓、荷藕、景观苗木、农产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农业庄园、专业合作组织等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实施“招商立园”战略,引进中国东南亚食品商贸仓储物流港及德春食品、昊海蓝莓、莲心食品等7个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落户工业园区。培育农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4家、市级7家、县级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5户,发展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带动农户3.8万户,年加工各类农产品3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直接安排就业652人。

(五)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将农村产业融合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牢牢把握“生态、休闲、度假、健康和会务”的城市功能定位,编制《抚仙湖径流区区域总体规划》,以“一城五镇多村”规划建设为抓手,实施“增绿添色·点亮澄江”计划,深入推进“六城同创”和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七改三清”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改善城乡面貌,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空间。完成“百村示范、千村整治”6个示范村、43个整治村建设,1900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开工建设,朱家山、小官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海镜、松元石门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樱桃种植园

(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抚仙湖保护作为立县之本、民生之要、发展之基,作为玉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生命线,坚持“保护优先、积极保护、适度开发”思路,落实“山湖同保、水湖共治、产湖俱兴、城湖相融、人湖和谐”发展路子,全力保护好澄江的绿水青山。“十二五”以来,投资35.5亿元完成27个抚仙湖水污染防治项目,拆除临违建筑36万平方米,退出一级保护区农田8400亩,搬迁沿湖群众1756人,建成人工湿地32块2394.99亩、湖滨缓冲带7425亩、生态调蓄带8.5公里、仙湖时光栈道28公里。实施林业生态建设22.73万亩,公益林管护29.1万亩,增加生态涵养林4.22万亩,开展水土流失防治180平方公里,陆地森林覆盖率达54.02%。建立县、镇、村三级全覆盖的河(段)长责任制管理网络,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禁牧区,径流区内全面禁止畜禽规模化养殖,取缔278艘机动船艇、燃油机头1853个,关闭径流区20家企业,涉及资产价值7.74亿元,每年因此减少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3636.98万元;关闭49个砂石场,对帽天山周边储量达7600万吨、市场价值167亿元的14个磷矿点实施了关停禁采,累计损失地方财政收入4.56亿元,年均损失5070万元。

藕粉厂包装车间

(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澄江未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优一精二强三”的思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针对澄江农业大水大肥、复种指数高,成为抚仙湖的主要污染负荷的问题,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启动国家生态农业公园规划编制,深入挖掘农业的生态景观和旅游功能,在“一城五镇多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中,在城镇周边划定的基本农田、交通沿线、北岸湿地、河道周边大力发展兼具绿化、彩化功能的景观苗木、特色花木、蓝莓、荷藕等农业产业,连片种植荷花,有序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最大化。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完成化石博物馆主体工程和化石地游客中心、仙湖时光栈道、6个旅游公厕建设,加快推进太阳山、寒武纪乐园、仙湖山水等旅游重大项目,完成禄充景区、启动海口热水塘、明星、孤山片区旅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拓展网络宣传平台,增强了澄江旅游的吸引力。2017年1—6月实现游客接待量289.61万人次,同比增长40.72%,旅游总收入20.26亿元,同比增长45.12%。含托管区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480.24万人次,同比增长40.91%,实现旅游总收入30.68亿元,同比增长45.41%。

强势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是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产业业态,进而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的重要途径。推动三次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发展动力。澄江立足于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实现澄江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抓手,构建起了生态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生态观光现代农业、新型磷化工、新型特色建筑建材产业、新兴绿色产业五大重点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6年,澄江县被评为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先进县第一名,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03.8亿元,是2012年的3.6倍,年均增长3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亿元,是2012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3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32元,是2012年的1.5倍,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07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亿元,是2012年的1.6倍,年均增长13%。城镇化率从39.4%提高至48.8%。陆地森林覆盖率从52%提高至54%,林木绿化率从56.7%提高至59.9%。三次产业比重从15.7∶45.4∶38.9调整为13.5∶32.9∶53.6。抚仙湖总体稳定保持Ⅰ类水质,被纳入全国首批8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入选国家重点支持生态良好湖泊名录,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位列全国81个水质良好湖泊保护绩效考评审核榜首,在省政府“十二五”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考核中荣获第一名。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9个易地扶贫项目和336户安居房建设。开发公益性岗位1683个,城镇新增就业94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7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4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1.3万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8.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评估。2017年以来,一产完成增加值2.7亿元、增长5.7%;二产完成增加值8.9亿元、增长6.3%;三产完成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7.5%,三次产业比重为:8.1:27.0:64.9,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抚仙湖

猜你喜欢

澄江抚仙湖旅游
澄江市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及对策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澄江市脱贫攻坚巩固提升:成效·问题·对策
抚仙湖恋歌
走进抚仙湖
旅游
第二次手术
第二次手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