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①
2017-11-28邓莉萍
邓莉萍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①
邓莉萍
(湖南工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人均GDP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公共需求也随之增加;基于目前农村体育公共需求以及基本特征方面内容,需要对相应的工作进行调整。下面对公共服务价值本源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价值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思,最后对现实困境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说明。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供给 价值审思 现实困境 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服务理论已经有所发展,供给价值方面的问题一直是此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而供给便是如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距离自给尚且存在较大距离。基于此,应对公共服务价值方面的问题以及现实困境进行重点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处理,下面对相关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1 价值审思分析
1.1 行政任务以及民生取向之间的协调
随着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逐渐完善,政府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相应工作中,并为其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支持。但是从实践举措以及政策文件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取向问题以及民本宗旨。另外,着眼于我国基本国情,发现由于相关工作的公益性质导致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不高,相关工作仅能获取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从价值取向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具有较强的行政任务导向,换言之便是行政任务和民生取向之间的协调并存。
由于存在两种价值取向,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供给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若从行政任务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人们却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政治任务的完成方面,对实效方面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形式方面。从民生取向角度讲,应本着一切为民的指导思想进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工作,无论是政策、经费或是计划等均需将人民当作思考问题的中心,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类问题。目前实际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工作中,可谓是二者兼备,具体的价值表现便是二者逐渐地博弈与协调。
1.2 政绩导向以及需求取向方面的协调
后者便是供给价值诉求的一种体现,站在民需方面的角度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工作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切实落实公共服务工作,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但是由于供给体制存在一定的强制性因素,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中产品以及设施方面的类型、数量产生影响,对其进行决策时往往未能将农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更多考虑,最终无法避免体制性的藩篱,在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更多地考虑政绩问题;而从民需取向方面可以对人们的诉求进行真实反映,政绩导向的角度仅可以被称之为刚性需求。
不同供给价值取向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产生不同的影响,后者更加科学合理,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供求不对等的畸态,并且对供给方面存在较大危害,形成非民需无谓供给以及盲目投入的不同情况。供求不相匹配方面的问题便会导致资源浪费,进而使供不应求方面的问题加剧,向农民提供其不需要、不喜欢的体育公共服务致使供给过剩情况的出现,从表面看为人民提供了一定的实惠,实质却是对其体育权利的破坏。
2 现实困境分析
2.1 行政任务取向导致供给保障存在问题
法律法规、经费等方面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提供支持,但是在行政任务导向下资金未能更多地应用于基层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工作中,而是被当作体育事业单位的补贴资金。农村体育资金不足,人均经费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存在较大比例的资金将用在文体站从业人员的补贴方面,能够真正用于体育活动的资金极少。
基层体育事业单位仅能将一些指定任务或硬性规定进行落实,对“自选”方面的服务不够重视,将资金更多地用于“养人”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以及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资金不足方面的原因较为复杂:农民自身经济水平、政府支持的力度以及公益性质导致的“外投入”方面的问题等均为资金不足的原因。政府拨款、体彩公益金便是其主要来源,但是由于供给主体以及方式方面的问题,导致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对政府以及国家财政方面存在过强的依赖性。
2.2 非衡体育观念对供给总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均衡发展的理想状态很难实现,非衡才是如今的普遍状态,尽管我国想要实现经济以及体育事业方面的平衡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以我国在各方面投入资金的比例为例对其进行分析:在住房、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更多,重视程度更高,体育公共服务方面与这些内容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非衡现象的出现,这种非衡体育观念将会导致供给价值方面有所偏差,供给总量较少以及价值方面的偏差便是供给现实困境中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对供给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时,发现“完全未能提供”以及“不充足”的情况占据7成左右,从供给缺口方面也可以侧面印证财力不足的现实困境以及对供给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
2.3 供给主体、形式方面的单一
由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工作的非直接回报特点,导致了供给主体以及形式方面的单一。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供给时,真正可以应用于基层体育事业活动开展方面的经费较少,同时政绩取向对供给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人们对容易产生政绩痕迹、肉眼可见的供给投入更多,对效果难以显现的内容则不予理睬,导致供给内容比较单一,不能对农民的体育需求进行满足。
此外,人们对农村公共卫生、水利事业以及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较为重视,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方面未能产生足够重视,甚至将其进行边缘化处理,因此未能获取足够的财力支持。由于非直接回报的性质导致民间投入较少,供给方面更多需要依靠制度内的供给支持。
3 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现实困境,人们可以通过民本服务观的强化、推进民生体育观以及公共行政精神的培养等措施实现。
首先,通过民本服务观的强化可以为供给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及保障,对政绩价值取向以及行政任务取向方面的思想进行摒弃,避免形式工程的出现,同时将更多的资金用在“养事”方面,将资金真正用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实处。
其次,对民生体育观进行宣传。通过推广和宣传,使人们对体育事业的重要性产生更多认识,社会方面需要对体育事业民生价值有所了解,国家需要对体育弱项进行完善建设,公民个人需要提高体育健身意识,借此对供给方面的现实困境进行突破。
最后,公共行政精神的提高。这一方法可以为供给方面提供更多支持,转变政绩导向以及行政任务导向方面的不良现状。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公共需求,研究人员已经对公共服务价值本源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追溯逻辑起点方面的问题以及供给方面的价值取向,同时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现实困境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中问题的解决策略。上文已经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希望可以对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
[1]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4):20-24,30.
[2]秦小平,王志刚,王健,等.“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新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6(1):32-35.
[3]陈家起,刘红建,朱梅新,等.苏南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有益探索[J].体育与科学,2013(5):111-117.
[4]唐雪秋,关阳宇,陆元兆,等.壮族聚居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研究——以崇左市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 87-89.
[5]李珊珊.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 2014(12):43-46.
G80-05
A
2095-2813(2017)02(b)-01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61
衡阳市特别委托项目(项目编号:2013B(III)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