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①

2017-11-28陈岩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器材体育

陈岩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上海 201800)

“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实践探索①

陈岩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上海 201800)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完成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体育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积极探索的良好品质,使学生意识到终身体育的精神所在。小学体育课中自制小器材,对于缓解体育器材高成本、高耗能问题有重要意义。同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自制符合学生特点,符合教材内容要求的器材,运用到教学中,能弥补器材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通过自制小器材的运用还可以丰富学生学练的内容,拓展学生的练习方式,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自制器材过程贴近生活,利用身边熟悉的器材进行改造,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环保意识,使其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升。为此,该文主要立足于小学体育课堂“自制小器材”的重要性,进一步探究“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自制小器材 课堂教学 运用

所谓“自制小器材”,从广义上来讲便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发明的且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被充分运用的一种体育器材。体育自制小器材因凝聚了创作者丰富的联想及创新思维能力,而具备高成本、高耗能的体育器材所无法具有的独特魅力和良好的实用功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利用各种优质资源,切实发挥自身“自制智慧”,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自制的小器材,将其功能挖掘出来,对于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实践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如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实施“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运用是该文探究所在。

1 小学体育课堂“自制小器材”的重要性

1.1 “自制小器材”弥补体育器材不足

体育器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现今普遍学校体育器材单一,体育器材数量缺乏。器材的匮乏使学生缺少锻炼的欲望,失去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有效地利用周围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符合学生体育活动的各种小器材,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实施。如,师生合作用铁丝制作奥运五环图;将废弃的羽毛球拍杆用细绳串联制成竹竿舞器材;利用废旧塑料袋、铁片和细绳子来制作毽子;利用废旧易拉罐制作成“踩高跷”器材;利用标志杆和旧羽毛球网制作成足球门;利用碎布和沙子制作成沙包等等。自制小器材不但弥补了学校体育器材的不足,同时也丰富了器材的种类,可以缓解体育器材高成本、高耗能问题,更能使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环保意识及其创新思维能力有所提升。

1.2 “自制小器材”激发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孩子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事物充满着好奇,又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应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能力,制作出一些别具一格的小器材。在课中,笔者分别出示废弃报纸、矿泉水瓶、木棍、跳绳、篮球等物品,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选几样物品,然后制作能作为体育锻炼的器材,看哪组制作出的器材最富有个性且每个人都能使用。学生们选好物品,为了能够取得最佳,个个兴趣盎然,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立即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开始制作。有些小组会突发奇想,将木棍用绳子两两绑在一起,然后将废弃报纸卷成团,挖出一个小沙坑,然后模仿古人“推丸”;有些小组则会在木棍、矿泉水瓶、沙包上涂上各种颜色、图案,将这些物品置放于各个关卡,每关需手接木棍、腋下夹矿泉水瓶、脚夹沙包,每个接力选手所需接力的东西都不一样,一关比一关更具挑战性。通过学生自制小器材,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1.3 “自制小器材”促进学生学练效果

自制体育小器材的材料和工具都源于生活,制作材料便于收集,通过简单的制作和加工成为师生体育课堂中的教学用具,其过程简单且贴近生活。如:笔者在低年级投掷轻物教学中,利用学生将写完的草稿纸,或是无用的纸张做成“纸飞机”进行投掷练习;把废弃的纸张做成“纸球”,并用透明胶布粘贴起来,便可用来作为“躲避球”游戏的器材;有些学生将废旧的易拉罐里灌满沙子以作哑铃,来锻炼上肢力量等等。因此,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发现身边的物品自制小器材,对于学生思维发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自制小器材”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1 “自制小器材”能创新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活泼好动、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但这里的“玩”却非纯粹的开展体育活动让孩子“玩”,而是要让孩子玩得健康有益,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思维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难免都会出现如此情况,展开小组活动,许多同学都找不到同伴,只能老师随机分配到各个队伍当中,还有部分同学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玩,总依赖于教师为其“出谋划策”,如此情形主要基于学生想不出玩的花样,或是不知道该怎么去玩。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制作的热情,带领学生进行器材自制,既能激发学生玩的性质,又能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沟通。

体育课上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自制开发一些小的器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一年级“地滚小皮球”的教学中,将沙子灌入饮料瓶,并让学生听那沙沙作响的悦耳之声,然后发给学生每人两个沙瓶,让学生手拿瓶子做活动操,沙沙之音配上清脆的活动操音乐,一曲美妙动听的乐曲便油然而生了。在地滚小皮球的主教材教学中,利用饮料瓶让学生摆设成行车道作为参照物,使学生在地滚小皮球练习时把球滚成直线。在综合活动中,利用灌沙的饮料瓶摆成三角形状,让学生练习打保龄球游戏。通过自制的饮料瓶贯穿全课教学,利用自制器材使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赋有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

2.2 “自制小器材”能改造创新学校已有器材,丰富教学内容

在体育小器材的制作上,第一使用者是体育教师。教师应先于学生使用并熟知该器材的各项功能及其使用要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丰富的想象,以开放性的思想逐步开启自身的“自制智慧”,帮助学生创造出更多实用有趣的体育小器材。

立足于学校现有的体育器材,对其改造变身,以促使物体得以有效应用,发挥多重价值。例如,笔者在五年级体育教学中,用“标志杆”在操场上摆出小型“迷宫、八卦阵”,让学生在此范围内练习持久力跑步,或在标志杆上围上旧的羽毛球网或布帘,制作成球门进行射门练习。如此“变废为宝”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体育参与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并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与能力。又如,笔者在五年级羽毛球教学中,指导学生用破旧到没毛的羽毛球作为练网前球,还留有一些毛的羽毛球,则可用作练习高远球等,抑或是将废弃的羽毛球筒盖涂上不同的颜色,以作为学生铅球投掷的标志物。通过各种器材的改造和创新,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丰富体育活动内容。

2.3 “自制小器材”能拓展学练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为玩的艺术家,儿童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东西在其脑海中皆可能变成富有生趣的玩具。就像常见的小石子、饮料瓶盖等皆有可能成为学生们所喜爱的玩具,且花样百出。为此,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便可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将“玩具”引至体育课堂中,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制体育器材过程中还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爱好,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创设并指导学生制作体育小器材,以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如,笔者在针对低年段学生的体育教学时,利用学生制作的纸飞机、纸棒、彩色沙包来进行投掷教学,而对于中高年段的学生则让学生利用家中的碎布与沙子来制作沙包进行投掷教学,加强其难度。又如,在一年级综合活动教学时,笔者利用旧泡沫塑料制作成大脚丫形状的“齐心协力”板,学生两人一组站立板上同步前进,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同时也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利用废旧易拉罐,在罐体上打两个小洞用绳子穿连起来制作成“踩高跷”的练习器材,新颖的创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如此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认知体育课堂的同时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3 “自制小器材”教学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3.1 “自制小器材”应符合运动规律,注重安全性

体育与健身的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在自制小器材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考虑的便是自制器材的安全性。在自制小器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器材的牢固性、可靠性,降低其危险系数。在使用前应该做好充分的调试和实验,在使用时也要注意安全,不能马虎大意。自制的小器材在日常护理方面也要细心,做好器材的日常保管和修复,让学生使用起来更加安心、放心。

3.2 “自制小器材”应适应学生身心特点,注重合理性

小器材的制作也要注重合理性。自制小器材应与学生的实际年龄、个性、身心特点等相符合,以便学生更好地参与并喜欢上制作。自制的小器材应符合小学生体育教学特点,为教材、教法服务。所制作的小器材应该针对学生在体育练习过程中某个动作特点而设计,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体育课堂上的重难点。

3.3 “自制小器材”应力求简单实际,突显实用性

制作的小器材要注重实用性,也就是说尽量做到一物多用、经久耐用。选用的材料可以是废品或者其他物品,但是用于组合的器材必须是不容易耗损的材质。

为了提高自制体育小器材的实用性,还应对器材进行反复试验与研究,精益求精,反复试验器材的使用状况,不过分追求器材的美观、新奇,将器材与实际教学内容、学生身心特点等有机结合,通过有机调试,让自制器材安全进入课堂,这样才能让自制小器材在体育教学过程切实发挥其实用功能。

总之,自制小器材教学不仅有效满足了小学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需求,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让体育课堂生动化、活跃化、多样化。自制体小器材大多是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物品,与学生有着实际联系,能让学生倍感亲切又富有生趣。自制体育小器材的多样化特性,使教学内容得以丰富,且能够有效辅助体育课堂的开展,提升教学质量。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重视小学体育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以“自制小器材”为引领开展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1]曾海.小学自制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7(2):54.

[2]陈淑芹.自制体育器材,开展游戏教学[J].教师,2016(29):43-44.

[3]苏晶.浅谈自制体育器材对小学体育教学产生的影响[J].新课程:小学,2014(8):221.

G8

A

2095-2813(2017)07(c)-0086-02

陈岩(1978,3—),男,汉,上海人,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育。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1.086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器材体育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小学体育器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AV TOP100! 2019-2020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体育器材检测的注意事项及维护措施
我们的“体育梦”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