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价值期许①

2017-11-28李敏雪陈赞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7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学校

李敏雪 陈赞杰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2.山东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5401)

角色理论视角下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价值期许①

李敏雪1陈赞杰2

(1.石河子大学体育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2.山东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烟台 265401)

本文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从体育、教育、社会,三种不同的需求视角来展望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旨在为促进学校体育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1)学校体育处于“变态”式状态。(2)学校体育不合理的培养模式,造成学校与社会脱节现象。(3)贯彻落实“终生体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基石。

学校体育 发展趋势 价值期许

1 研究目的

通过体育、教育、社会对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期待,从现实作对照,从中分析“期望”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寻找解决方案。展望未来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以此为据探索当代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从体育、教育、社会,三种不同的需求视角来看待当代学校体育的发展。从中分析“期望”与实际工作中的差异,寻找解决方案。

3 结果、分析和建议

3.1 当代社会需求视角下对学校体育培养“合格公民”的发展期望

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社会的任何发展现状与趋势都是所有个人和集体一起努力的结果。唯有身体健康的人才可能撑起生活的大梁,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才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为人民服务。学校体育培养全方面人才,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基石。现代社会快速地发展对人的生活方式、习惯、水平都有所改变,因此也为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新的诉求。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战略主题下,归纳为以下几点意见。

3.1.1 树立正确的“健康”思想,构建理性的运动意识

对于传统的健康观来说“无病即健康”,由于社会的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新的观点:在躯体没有疾病的基础上,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有道德等。笔者认为体育对健康虽有着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背负整个“健康”的责任。学校体育中所倡导“健康第一”的主要指导思想指躯体健康。而一个人的躯体健康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健康”。学校体育有必要、有义务给学生澄清“健康”的概念,消除学生对于“健康”的错误认识,建立正确的健康思想。

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表现形式,通过科学组合的身体锻炼给予各器官、系统以一定量和强度的刺激,促进身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展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和趋优变化,从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1]。运动必然能提高体能,但也有损害身体健康之弊端,只有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才能避免运动带来损伤的弊端,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之功效。

3.1.2 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预防、消除亚健康,促进国民健康

中国亚健康管理中心指出:通俗的说,有病症的感觉但却没有临床检验的证据,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传递,处于一种生理功能、机体结构退化。这种状态很影响着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生命安全。亚健康是我国现代人不可忽略的伪健康,就像是埋下的地雷,随时都会爆炸。“克里威20法则”认为:今天的生活方式将在20年后影响你的身体健康。数据表明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且年龄分布比较均匀[2]。由此看来,我国青少年的亚健康问题也是令人非常担忧。

总的来说亚健康的起因有两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心里的负面因素,在亚健康的表现中心理的负面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研究表明:良好的体育锻炼态度能够改善学生亚健康水平。但现行教育体制-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压力不断增加和对于“优秀的人”认识的偏差,大部分学生并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参与体育锻炼。这种背景下建议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可活动肢体增强体质,又可以愉悦身心缓解压力,还有助于社交、心理适应等能力的培养。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可以说是走出“亚健康”最直接的途径。

3.1.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发展良好的品格

Laker(2000)强调只有在学校接受教育中养成负责任的公民技能时,才可能出现各种促进社会正向发展的技能。当今学生出现缺乏自尊、自信、自强等自我责任意识的不明确;生活能力弱、不关心父母等家庭责任意识的模糊;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等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等责任缺失现象[3]。

责任是建立在道德情感基础上的,需要通过交往与合作实现,而体育学习情境是培养学生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的优质环境,在运动情境中介入正面价值教导是塑造学生品格发展的良好途径[4]。体育具有高度的人际间的互动,也是品格发展的重要平台[5]。所以学校体育不仅要传授于学生体育运动知识技能,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入个人与社会责任的成份的培养,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亲社会行为。使学校体育当代社会中学生成为一个满意公民的垫脚石。

3.2 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学校体育培养人全面发展的角色期望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可发现,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学校体育的大力改革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体育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它的职能不仅仅是知识传播教授技能,还包括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但由于社会、环境等影响,学校体育仍处于教育中的短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当代中国学校体育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能够追求。从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可看出教育对于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多数学校却并没能完全理解学校体育的重要性。

一部分学校只把学校体育作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发展,忽视了教育的完整性;另一部分学校积极响应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每年对学生进行测试,但只注重于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理状态、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使得学校体育失衡,趋于单一化。

学校体育虽不能直接的影响学生智育的发展,但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是学生发展智育的基础保障。体育发展水平,是人类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铺垫。这充分的说明了体育有丰富的德育作用。在集体活动中就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加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学校体育要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6]。

3.3 “体育强国”目标下对学校体育的角色期望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我国要力争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7]。学校体育是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举国体制下,近几年的竞技体育成绩有所提高,增加了金牌的数量,可称之为是金牌大国,但却远远不能称之为体育强国。体育强国是以国家整体国民普遍身体素质及运动水平来评判的。竞技运动员的水平并不能代表整体国民的运动水平。为此,在力争实现体育强国的背景下,笔者对学校体育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3.3.1 调整运动员培养机制,落实“体教结合”

我国学校体育是构建竞技体育的基础,少年儿童是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唯一资源。往往一些较有天赋的运动员都是从进入学校体育课余训练队开始进行训练,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运动员会被挖掘到层次更高、更专业的机构进行训练学习。有些学校的课余体育训练存在急功急利的行为,在短期内快速提高学生运动员的成绩,使之一些颇有天赋的可塑之才过早的结束了体育生涯。又有些学校参加比赛为取得好成绩,不惜牺牲学生本应学习的时间,对一些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运动员进行重点培养。使之造成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人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批的“低文化”运动员最后只有寥寥无的运动员能脱颖而出,为国争光。那剩下这些大批的运动员该去向何处?退役后的生活保障从何而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竞技体育对学校体育发出了很高的诉求:首先学校体育的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应该相辅相成,体教结合,在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同时,采取切实的措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其次高要求教练的任教水平,这其中包括教练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品质,能使学生科学的、系统的、安全的、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最后是学校的政策支持与运动场地器材的配备完善,为学生训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缺失其中任何一点都会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

3.3.2 落实学校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最大平台的传承责任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不仅有修养身心之功效还能促进民族团结、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传承中华民族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等伟大精神的中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但由于时代的发展,西方竞技体育将要成为体育事业的主导趋势,与此同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危机,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竟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面对这种发展趋势,学校体育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传承最大的平台来说,学校体育应担起这重要一责。

现阶段,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传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应鼓励老师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具有我国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不仅能响应上述意见与法令,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大力加强名族传统体育的传承,还有助于名族团结,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3.3.3 对终生体育知识、技能、习惯的培养,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进军体育强国的脚步下,我国的群众体育是提升我国人民身体素质最直接的途径。从大众体育的构成来看,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的学校体育是大众体育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了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全民健身为基本内容的大众体育发展战略[9]。但至今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使得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举步维艰。近两年来,学校体育的目标与定位大幅度提升,从应试培养模式转变为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这一转变却只兼顾了学校体育的近期发展,以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达标率来衡量学校体育的工作尺度。体育教学中强迫学生单一的进行身体素质训练,以求用最短的时间快速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得学校体育变得病态化、单一化,体育课变得没有任何乐趣,成为了体能训练,导致学生对体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群众体育的开展更是举步维艰。因此,学校体育应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把这一目标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在此之上,培养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改变教学方式与内容,落实“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增加学生的运动情感。最后,逐渐培养学生运动的习惯于方式,使终身体育落实到学生体育运动行为上。

4 现实与理想相差胜远,不尽人意

由于传统思想造成对体育的偏见根深蒂固,导致社会多数人对学校体育实质意义理解有所偏差。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可以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求当时利益(学校达标率,学生考核成绩)的最大化,并没有建立长期的发展效益。可以说是应付国家、应付学校、应付学生。就三角色对于学校体育的期待而言与现实之间距离相差甚远。实施起来可能是一段艰苦的历程。

5 社会、教育、体育期望中的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在社会的角度看来,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出“健康”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单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它期望学校体育能够正是体育的意义所在,对体育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合理运用体育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对于体育来数,学校体育应加强参与竞技体育训练的学生的文化素质,落实“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高文化的运动健儿,这种状态下才能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保障运动员退役后的学习生活;学校体育大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其活动。为现代体育注入新鲜血液,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搭建一个“大平台”,使得我国千年来璀璨的文化得以发扬与传承;在走向“体育强国”的背景下,学校体育应首当其冲,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终生体育的知识与能力,贯彻终生体育的思想与意识,落实终生体育的行动。

6 结语

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健康(心理、身体)的人是体育、教育、社会对学校体育、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养是三者的共同期待。无论是竞技体育的“更高、更快、更强”,“百年树人”的教育终极目标还是社会中需要面对的种种挑战,以上两点都是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基础和指导方针。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体育,在实施和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吾辈年轻一代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当以此为据,身体力行,不断尝试,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体育[EB/OL].http://baike.baidu.com/item/体育?sefr=enterbtn.

[2]张朋.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TPSR)的教学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5(2):55-58.

[3]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9——迈向健康城市之路2016[R].

[4]Kavussanu,M.Mora l Behavior in Sport: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2008(1):124-138.

[5]奥恩斯坦.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徐晓华,朱波涌.学校体育发展趋势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9):92-94,96.

[7]体育概论编写组.体育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8]张治远.高等学校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作用[J].传承,2016(10):143-145.

[9]王佳.后奥运时代中国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induction, etc, from sports,education, social,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demand perspective to look to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chool sports are in a "abnormal condition". The school sports an unreasonable cultivation mode, which causes the school to disconnect from the society.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felong sports" and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national quality are the important building block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s.

School sports;The development trend;The value of expectations

G807

A

2095-2813(2017)09(c)-000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7.002

李敏雪(1992,11—),女,汉族,江苏人,本科,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学校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我们的“体育梦”
学校推介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