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2017-11-27李学林刘晓颖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李学林 刘晓颖

摘 要: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实证意识、科学概念、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需要科学教师的认识和理解,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经历与感悟。

关键词: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参与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2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76

一、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现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教学环节的参与度,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参加各级教研活动,教师发现学生在参与科学实验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不愿参与

有些教师一味强调记忆,强调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照着书上的步骤做,机械记忆书上的概念。课堂缺乏新意和活力,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驱力,自然不愿主动去参与。

(二)胡乱参与

有些课堂中,由于教师缺少明确的指导,很多学生的活动内容与本课内容无关,即使相关也没有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生忙了一节课,却一无所获。

(三)被动参与

在很多小组实验中,教师发现经常出现一个学生包办而其他三人旁观的现象。由于没有养成民主平等的观念,学生间的智力因素差异被默认为能力差异,成绩差的学生失去了发言权,也失去了操作权,只能被动参与其中。

二、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策略

(一)巧设导入,诱发参与

小学生有自己的认知发展特点,他们好动、喜欢玩,学习主动性差。学生对科学课的参与深度和广度与课程开始时教师的导入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科学素养水平,设计巧妙、有效的导入情境,让学生对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

例如,教学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运载火箭”第二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导入情境。

师:我国是火箭技术的发源地,现在的运载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当今世界的航天大国。你知道火箭是如何升空的吗?

学生借助上节课的学习,回忆得出:火箭是靠反冲作用升空的。

师:如果把火箭喷火改成喷水,火箭还能升空吗?

学生经过讨论,出现了三种观点:能;不能;不确定。

师: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很好奇,所以课前做了一个实验,大家想知道结果究竟是怎样的吗?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出示14秒的自制水火箭发射视频)

学生看完惊呼:喷水也能使火箭飞起来,真神奇!

师:(出示自制的水火箭)这就是视频中的“水火箭”,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这样的水火箭?

学生早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教师从自制的水火箭放飞视频引入,不仅为学生展现自制学具之美,也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后续的制作、放飞、改进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拉近了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整堂课一气呵成。

(二)巧设活动,主动参与

科学学习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探究活动。科学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引领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探究环节,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中的探究活动大致可分为实验类、观察类和制作类三种。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例,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和呈现(如分组与演示相结合,把几个小活动整合为一个大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探究能力。

(三)巧设拓展,深度参与

一堂好的科学课不光是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深度参与性,在课后想方设法弄清其中的科学奥秘。

例如,教师在教学鄂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玩‘潜水艇”一课时,通过实验学生已经认识到改变“潜水艇”里的水量可以改变它的沉浮。结课时教师出示了笔帽、回形针和矿泉水瓶做的浮沉子演示器,当学生看到教师在不接触笔帽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地操纵它的沉浮时,脸上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教师于是适时地说:“这个浮沉子做起来并不难,所有的材料都很容易找到,如果有兴趣大家回家可以做一做。”下课时,许多学生都涌上讲台借实物来参考,嘴里还嘀咕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二天上课时,很多学生都做成了浮沉子,急欲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教师挑选了几个学生上台演示,的确做得不錯。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做成功,教师就让做成功的学生帮助他们分析一下原因,并谈谈自己制作的要领。教师发现他们不仅津津乐道而且头头是道,看来这样的拓展活动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给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有所成效,需要科学教师长期去关注、实践和探索。一堂科学课,无法面面俱到关注所有核心素养,但可以重点关注一个或几个核心素养,相信经过小学六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核心素养定会有所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启萄.美国兰本达“探究——研讨”教学法的启迪[J].现代教育论丛,1985(1):42-45.

[2] 刘丹.深入本质的超前思考——评《无须懊悔》[J].科学课,2004(10):50-51.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核心素养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