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7-11-27李耀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李耀军

摘 要:课前预习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预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对语文知识进行提前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语文学习习惯。现以课前预习为主,着重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习惯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5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33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前预习状况

(一)学习单标准化

现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提前布置好学习单,让学生依照学习单进行预习,确保后期的课堂教学可以顺利展开。尤其是在语文公开课的时候,这份学习单就更加明显。但是,这种精心布置好的课前预习内容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难达到成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繁忙,要学习的课文又较多,很难做到对每一篇课文精心设计,布置良好的学习单。因此,一旦出现教师没有布置预习学习单,学生们的课前预习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学生会放弃预习。

(二)预习过于形式化

通常来说,小学语文教师在讲一篇新课文之前,会布置相关的预习与作业。虽然教师多次重复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学生依旧没有重视与关注。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缺乏对于预习作业的检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认为,上课时间本来就少,课文内容也会在课堂上讲,因此没有必须检查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课前预习作业形同虚设,再加上小学生本身自觉性就较差,直接造成了预习过于形式化现象的出现。不仅对课程教学质量造成影响,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语文学习更具针对性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学生年龄较小,并没有形成相应的规矩,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教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辨别是非能力,形成规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预习变成学生的习惯。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会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与内容毫不知情,很容易忽略一些重點知识,更别提对文章的思考。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学习语文很难形成针对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如果做好了预习工作,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显著提高。

(二)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自觉性与自主性相对较低,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好语文预习,如何开展自主性学习。因此,教师需要制订专业的预习方案,帮助学生的预习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教师帮助学生的预习条理化,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除此之外,在进行语文预习时,学生不再是被动性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课上可以解决预习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教学效率。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前预习习惯的养成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合理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完成预习工作,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与自主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养成语文课前预习习惯。

(一)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因教导的学生年龄偏低,其自主学习能力与水平也相应较弱,尤其是预习方面,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步骤。因此,教师需要指导他们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进行前期的预习工作。例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小柳树与小枣树》,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预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合理的任务,来引领他们预习。在这篇课文中,学生首先要标出自然段,然后朗读课文三遍,圈出里面的生词,自己查字典去注音。其次,对于课后词语也要熟读,对生词更要多看。最后,根据新学的词语,进行组词训练、笔画训练等。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方向,知道预习怎么做,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质量。

(二)布置预习的具体任务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很难掌握预习的方法,把握良好的预习方向,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并布置相应的内容,促使学生进行预习,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效率。比如,首先要求学生把生词找出,并独自查字典,标注注音并记录下来。其次,要求学生划分自然段落,可以流畅朗读并能说出基本意思。最后,在遇到特殊的课文时,可以进行分组表演,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精彩表演。

(三)促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很困难,养成后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次反复帮助他们加强对习惯的熟悉度,形成较好的强化训练,最终使预习成为他们学习中的常态。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忽略了对预习的检查,导致学生对此也并没有重视与关注,甚至有部分学生直接忽略掉这项作业。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预习方向,完成预习任务,更要对预习作业进行检查,确保学生完成。检查中,教师也要注意赏识教育,多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使其习惯预习,并从多次预习作业上总结出自己的预习方法,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记录本,记录预习中发现的好词好句,为他们的作文积累素材。在教导预习中,对于部分学生认为预习太过烦琐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辅导,促使他们融入到预习任务中,并很快发现预习可以帮助后期学习,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同时,对于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在预习学习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田凤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3):95-96.

[2] 刘志全.如何解决前置性作业执行中出现的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5(27):56.

[3] 顾华丽.浅议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存在的误区[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9):4.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课前预习小学语文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