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平津慈善暖厂、粥厂及其管理初探

2017-11-27李静

商情 2017年34期
关键词:管理

李静

[摘要]1928年由内政部公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要求全国各地设立救济院,以完善社会保障。以平津地区为例,较之其他地区,平津救济院(粥厂、暖厂)作为近代救济机关的代表,为民国救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体现民国城市的现代化。但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些救助水平较低、管理不善、救济人员失职腐败、缺乏法律规范等问题,使得平津暖厂、粥厂的社会保障功能受到很大局限。本文以1936年南市发生的一场重大火灾为切入点,初探近代平津的慈善暖厂、粥厂及其管理。

[关键词]平津;暖厂;粥厂;管理

1928年5月,内政部长薛笃弼在国府会议提议,为维持贫民生计起见,在各省区、各特别市、各县市政府所在地设立救济院,并草拟救济院条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中国农村经济破产,城市经济凋敝,政府财政困难,在全国范围内普设救济院是政府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大街小巷满是流民、乞丐,政府拨款无法保证,救济活动受到很大影响。

平津暖厂、粥厂成立之初,为完全官办救济机关,有当地社会局负责,在社会救济中力不从心。后引入民间力量设立董事会,负责监督、决策、审查、筹款等事务,确立了现代特征的官民合作机制。天津暖厂、粥厂由完全官办向官民合作机制转变,是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结果。其实自平津暖厂、粥厂建立以来从未摆脱过房屋、设施等条件的限制,救助人数非常有限,加之管理不善,开办的工艺缺乏有效运作,积极救助根本无法实施。可见,要想真正达到“彻救”的目的,必须改善不合理的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本文力在通过微观个案的透析进一步考察平津暖厂、粥厂内部的组织管理、经费收支、具体救济业务开展等相关问题,将研究推向深入。

一、平津暖厂、粥厂简介及组织机构概况

(一)平津暖厂、粥厂简介

1、平津暖厂、粥厂兴起背景

悟善社创办暖厂概要里讲到:隆冬苦寒实能救若干生命。京师繁盛之地流民最多,其原因应有数端,小贩苦役大半来自外省,一旦失业,亲族无依。日暮途穷遂致流落此。其一旗民自清初定制。坐食粮饷,不耕不织,遂养成不能自立之恶习。改革以还旗饷不继,生计愈艰,老弱之辈不免沦为乞丐。此其二,庚子以后元气未复,昔之斗米百钱已不可得,粮价飞涨,不仅倍增无业之民,往往百计谋食而日不得一饱。难兵携老扶幼相率避难都门。嚎泣道旁,状极可惨,久则流亡不能归里,比比皆是。此其四,综以上数者观之,京师流民之多,日多一日,夏秋之季,犹可随地而安,及至天气渐寒,既无食以餐食,又无屋以被风雨,饥寒交迫,生命斯危。

2、平津粥厂简介

民国24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法租界的华商会在南市在三不管一洼地处,占地十余亩,用席棚搭成宽4丈长7丈之粥厂两座,北临清和大街,东界一百间房,两棚分男女用之,以便于掌握秩序。粗看两棚的阵势,极像三角形支撑而立,中间设粥锅十口。在男粥棚内,有主事者一人,管理员两人,夫役15人,轮流值夜。当时,值班者每晚五六人,更有一人打更坐夜,巡查全厂,另设一棚匠看管席棚,防止发生各种事故。另一女粥棚,位于男粥棚西南方,距离有六尺半,以一席相隔,亦设有管理员。两座粥棚只供应难民喝粥解空腹之饥,故蜂拥而来之讨粥者在三四千人以上。照施粥者的管理人员说,如此施粥,平均每日用得用小米十六石,费用很大(经费少),因此,粥厂每天只在上午施粥一次,下午施粥,便交给暖厂去管理了。

3、平津暖厂简介

粥厂施粥,解救的是个“饥”字,暖厂则是解救难民的风寒之苦了。在华商会设立的男女两棚粥厂南侧中间地带,也就是粥厂席棚前方,由日租界桃山街明德慈济会捐盖,分为一厂、二厂两部,仍占地十余亩。这一暖厂一二部东面与华商男粥棚并齐,没棚各在东面开设一前门,以便出入,于西南角处再设一后门,以便救急时用,平日则因为防止乞丐自此盗窃粥碗等事发生,便将后门紧锁,日常关闭。暖厂上午不开放,只在下午四时开门允许贫民入场投宿,但进入者需严格检查,不许带人纸烟火柴。同时,为了贫民御寒,各棚还铺了厚厚的稻草。这便是后来发生火情的大患,有统计数据显示,这明德暖厂陆续收容男女贫民达1 120余人。

(二)粥厂、暖厂住址及日常概况

为相应内政部号召,平津各市县根据各地实际状况在较短的时间内纷纷建立救济院,成果颇著。据平津社会局统计,平津地区粥厂共设立8处,第一粥厂为黄城根:第二粥厂为齐外吉市口:第三粥厂为崇外细米厂:第四粥厂为狮子府:第五粥厂为花园宫大院;第六粥厂为东直行门;第七粥厂为广出西里;第八粥厂为西水阁。

八月二十六日,悟善社社员杨君玄静倡议创办暖厂,经再三斟酌,前期设立贫民厂,贫儿院,以为根本上之救济。于德媵门外黄死设一厂,名为悟善社第一暖厂,以社员刘君、熟绵主其事。于左安门外城根设一厂,名为悟善社第二暖厂,以社员桂君广德主其事。于右安门外城根设一厂,名为悟善社第三暖厂,以社员白君怡觉主其事。于庚申年九月初成立。

二、平津暖厂、粥廠的救助现状与救助水平

(一)平津暖厂、粥厂的救助现状

综合各方资料(以1938-01-01——1938-12-31北京广西里等粥厂及暖厂周报为主),平津暖厂、粥厂的地址、粥厂受用人数、暖厂受用人数、用米用煤量、西国军官、中国军官、工友、及主任军官这个五方面列表介绍平津暖厂、粥厂的基本建设情况。

1.1938-01-01——1938-12-31北京广西里等粥厂及暖厂周报共96页。周报内容主要包括:粥厂、暖厂的地址:礼拜一至礼拜天,男女童人数及用米用炭量:西国军官人数、中国军官人数、工友人数,以及主任军官押。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平津粥厂、暖厂的工作及管理人员人数不定,有时候只有工友,有时候人员冗杂有时过少,与被救济人群不成正比,且统计不完善无相应制度及应对措施。

2.“北京市各慈善团体联合购买小米票单”,平津粥厂、暖厂的经费及米炭多为慈善机构提供。endprint

3.“此日粥锅接口大修理未放”,平津粥厂、暖厂的管理相当不完善。

4.通过周报还可以看出,共有28周,暖厂、粥厂的管理是由外国人控制,且在外国人管理期间,受救贫民普遍偏低,至于原因和为什么由外国人控制,笔者还没有进一步搞清楚。

(二)平津粥厂、暖厂的救助水平

所谓“社会不能无穷民,即不能无事于救济,礼运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为实现这种美好的社会理想,解决社会弱势群体迫切的救济需求,平津地区社会局开展了众多的救济事业,比如粥厂、暖厂。下面通过相关记载了解其救助水平。救济分为院内救济和院外救济,院外救济指救济对象不离开自己住所而得到救济。一般包括免费医疗、感化教育、技能训练、食物发放等。平津粥厂、暖厂以院外救济的方式进行社会救济。

本会办北平市东门贫民暖厂,有个会房,成立贫民暖厂、兼施粥,每日就食就暖者,不下四五百人。本会为文化慈善团体,有救济灾民之责,任过去历年所办账务,及救济事业,多是本会私自捐助,成绩卓越,近年来本会注重文化,发扬道德,為根本谋生之法,救济办赈不过是临时急迫,治标之举。

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颁布了《各地方救济院规则》,共章条款,要求各省市县政府依据规定在其政府所在地设立救济院,以“教养无自救力之老幼残废人,并保护贫民健康,救济贫民生计”。通过三则报道可以看出,平津粥厂、暖厂采取“教”、“养”结合的方式,突破“单纯恤养”、“重养轻教”的传统救济模式,救济水平相对较高。

三、平津暖厂、粥厂及其管理的评价,以及对当今慈善事业的借鉴意义

(一)平津粥厂、暖厂的现实意义

平津粥厂暖厂作为近代救济机关的代表,为民国救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体现民国城市的近代化。粥厂、暖厂是官办的经常性的专门救助机构,为无以为生的弱势群体提供保障,它不再像传统慈善组织只是临时的时有时无的施钱施物场所,也超出了提供衣食解决一时温饱的功能。管理上,将各类贫民按照年龄、身体体质、出身分类管理,这样有利于院民之间的交流,使得他们在院内生活更加顺利,管理更为方便有效,生活上,教养共存,便于院民合理的安排生活。

(二)平津粥厂、暖厂的弊端

平津粥厂、暖厂收容人数多,收容面极广。建立以后,一直谋求力所能及的扩充,基本发挥了一个近代官方救济机关应该发挥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制于当时国情,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会限制粥厂、暖厂的救助活动,进而影响其救济作用的发挥,甚至导致了一些不良后果。经费问题一直是困扰粥厂、暖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当然,管理方面欠佳也是粥厂、暖厂需要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粥厂、暖厂中也存在法律规范性以及救济人员失职与腐败等一系列的问题。

1、平津粥厂、暖厂存在的现实问题

(1)平津粥厂、暖厂收容对象成分复杂,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一情况致使其运作过程困难重重,救济院的设立初衷是为了救助孤苦无依的弱势人群。但由于救济院始终未对收容对象作明确的界定,收容人数时常过多,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容纳能力,贫民中很多仍具有劳动能力,他们的存在不但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使国家多养了不少慵懒无为的闲人,还占用了救济名额,使得其他本应受到救济的人没有得到救济。

(2)经费的不足常常限制粥厂、暖厂的正常救济活动,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便爆发了,全国经济凋敝,随后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更是雪上加霜。军费开支巨大,政府财政困难,此时经常性拨款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院中人数不断增多,供给居民的费用增长,支出费用的增加与经费下拨的减少形成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社会上个人及私人团体的捐助和生产自助虽然从未间断,但是这些收入都不稳定,相对于几千院民的日常开销来说,数额甚微。

2、救济机构的法律规范性

社会救济机构呈现出各行其是,准则不一。南市大火案发生后,粥厂、暖厂的负责人相互扯皮、推诿长达近三个月。对此状况,政府及相应慈善机关应当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使社会救济机构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下,步入正轨有序的轨道。

3、管理不善

粥厂、暖厂所在管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房舍方面:由于缺乏较大院址,致使暖厂、粥厂毗邻,交叉管理,容易出现危险事故,也给救济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而且各所的房舍因年久已破烂,棚舍的搭建材料简陋易燃,对于贫民密度大,拥挤不堪,且火源多的地方,很容易出现大型灾难。收容方面:各所收容受救济人不按规定。如安老所名为安老,而实无所安,所内所收孤贫,老少不一,并有一部分属于残废,无人扶持,诸多不便。生产方面:各所生产事业时有时无,缺乏持续性,故成绩不大。习艺所有习艺之名,无习艺之实,经常因无资金,无材料而停办等等。

4、救济人员失职与腐败

政策的执行需要通过人来完成,在社会救济的过程中,人是救济的主体。因此,在社会救济的活动中,人的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再加之政府对救济缺乏有效的监督,使得从事于社会救济的人员滋生腐败。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活动中存在着多种人为性弊端和缺陷,例如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等情况时有发生。平津粥厂、暖厂的救济中也存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贪腐无能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各慈善机关普遍存在,“慈善机关,仅存形式,什么孤儿院、苦儿院、妇女习艺所、残废院……等,都不过是调剂老乡和姑老爷、表老爷、舅老爷、叔老太爷的发财机关”可以看出,救济活动成为一些掌权者聚敛财富的途径。

综上所述,如果不解决农村经济凋敝,城市就业困难的问题,是不能达到真正的“彻救”的,随着城市社会问题恶化,弱势群体问题等只会越来越严重。当然,社会救济问题的解决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组织救济院等机构,要彻底根除棘手的社会问题,终归还得回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上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管理漫画
浅议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5S管理在QC实验室中的应用
项目式学习应加强学校的统筹管理
GWMA(环球财富管理师·2017/2018)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