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吕剧传承发展现状的思考
2017-11-27徐汇祯
徐汇祯
摘 要:吕剧是山东地方戏的代表剧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吕剧逐渐衰落。针对吕剧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从人才、剧目、观众的传承方向,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认识见解,必能促进吕剧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吕剧;传承发展;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8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116
吕剧是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吕剧发展的辉煌时期,名角荟萃、好戏迭出,《李二嫂改嫁》《借年》等剧目还被拍成影片,唱红大江南北。吕剧也凭借其广泛的影响,一度跻身全国八大地方戏曲之一。东营作为吕剧的发源地,当年听吕剧、唱吕剧更是深入人心,“要听吕剧腔,请到时、谭、武、杜、张”,这曾经在鲁北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歌谣中的“时、谭、武、杜、张”,正是今天东营市牛庄镇的时家村、谭家村、东武村、大杜村和东张村,“一家人亮开嗓子唱,一台戏不用外人帮”“大嫂在家蒸干粮,锣鼓一响着了忙,灶膛忘了添柴火,饼子贴在门框上”,就生动描写了那个年代群众热爱吕剧、痴迷吕剧的情景。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吕剧与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渐行渐远,传承发展陷入危机,令人堪忧。
一、吕剧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1.年轻人才匮乏。目前,无论是吕剧专业院团还是民间团体,挑大梁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演员,年轻从业者越来越少。笔者调查时了解到,近年来东营市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努力培养吕剧艺术新苗,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随着学业的加重,家长、教师对学生学戏普遍持反对态度,一些家长、教师说,“让孩子学戏,受苦不算啥,担心的是看不到出路,误了前途”。受這种思想驱使,那些学习吕剧的学生大多半途而废。自己培养不出人才,引进人才又受编制、待遇等因素制约,再加上老演员的相继退休或离职,导致剧团难以实现新老更替,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2.演出质量不高。这些年,在市场大潮冲击下,吕剧专业院团迫于生存压力,纷纷改制、解散,能够坚持下来的也是步履维艰。而民间表演团体基本处于放任状态,年年在低水平上徘徊。从东营看,建市之初,全市有三家吕剧专业院团,到2012年,由于难以适应市场,其中两家剧团相继撤销,只剩下广饶县吕剧团,主要靠财政补贴和为数不多的市场化演出勉强维持生存。东营市是吕剧之乡,全市民间吕剧表演团体有150多个,但好多剧团不能独立上台演戏,有的甚至只有“独杆”团长一人。为节省开支,演出时经常东拼西凑,临时拉个草台班子。在这种窘况下,无论专业剧团还是民间团体,都很难专注于演出,常年也演不了几场完整的剧目。久而久之,一些经典吕剧慢慢消失在舞台上,创演新剧更是有心无力,难有突破。
3.观众市场萎缩。笔者曾围绕吕剧传承发展做过一项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结果显示,对吕剧的看法呈现出鲜明的反差,35岁之前的年轻人,基本不了解吕剧,甚至对整个戏曲不感兴趣,而对流行音乐、电子游戏、手机上网等娱乐方式酷爱有加;35岁至50岁左右的中年人对吕剧有所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是相互包容的一种态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对吕剧较熟悉,并有自己喜欢的剧目和唱段,而对一些现代流行娱乐明显不适应。从这一调查结果分析看出,与本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吕剧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相比,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在新的传播媒介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吕剧观众被分流,演出市场处于快速萎缩之中。
二、几点思考
扎根于齐鲁大地、具有浓郁乡音乡韵的吕剧,是历经百年积淀而成的艺术瑰宝。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形势下,如何留住吕剧艺术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更显急迫。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吕剧在新的时代环境下要焕发生机,必须立足现实,创新思路,不断探索人才、剧目、观众“三位一体”传承发展的路子。
1.人才的传承发展。目前,吕剧人才培养有多种渠道,比如:名师带徒、艺术院校招生、剧团与学校联姻、剧团之间交流,等等。但是这里要打通一个症结:吕剧人才的就业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愿景。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重点培植一批专业吕剧艺术团体和骨干庄户剧团。各级政府要强化主导并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剧团不断提升实力水平,以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要建立引进优秀专业人才的良好机制。剧团在招聘人才时,可给予特殊的政策,结合实际和专业人员特点,合理确定招聘方式,不拘一格引进吕剧创作、表演、乐器演奏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2.剧目的传承发展。一方面,做好吕剧传统剧目的挖掘。加强吕剧传统剧目遗存资料的保护利用,组织有实力的吕剧专业团体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重排,形成可学、可唱、可推广的音像制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多形式、多渠道保留优秀传统剧目;另一方面,大力扶持吕剧新剧目的创作、演出。要紧跟时代、紧贴现实生活,鼓励支持优秀剧本创作,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要在保持吕剧核心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力求在曲调、音律和情景等方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人们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同时,要配合搭建好吕剧推广演出平台,并将吕剧演出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鼓励剧团送戏到城乡基层,真正激活演出市场。
3.观众的传承发展。一是要大力推动吕剧进校园,培养新一代吕剧观众群体。要从幼儿和小学生抓起,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普及吕剧通识教育。支持吕剧表演团体到各级各类学校演出,开展校园吕剧推广活动,鼓励学校开设吕剧社团和兴趣小组,多形式让学生接受吕剧艺术的熏陶,强化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和热爱。二是扩大吕剧社会影响力,营造吕剧发展的浓厚氛围。要多组织举办吕剧票友大赛、吕剧艺术节、吕剧下乡巡演等活动,吸引更多观众走近吕剧、关注吕剧。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力量,长期设置宣传推广吕剧、传播吕剧知识的栏目版块,提供吕剧名剧名段演播或视频点播,不断提升吕剧的知名度和感染力,提升观众的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扩大吕剧传承发展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厚生.学习《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笔记[J].中国戏剧,2015(10):49-50.
[2] 刘红艳、杨建刚,山东吕剧艺术发展咨询报告[J].戏曲丛刊,2013(1):39-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