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的探究
2017-11-27宋洪海
宋洪海
摘 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体育教学;逆反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15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98
体育教学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情感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然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学生情绪低落,体育锻炼消极,不愿参与学习等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不及时发现并纠正,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一、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的表现
初中体育课本应充满活力,但由于教学形式简单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使学生产生“厌课”情况,注意力不集中、课上嬉戏打闹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不仅不按教师讲的动作要领练习,还会做多余的动作,不仅影响教学进度,还会给体育课带来安全隐患。
二、初中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方面
1.青春期的負面影响。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求知欲旺盛与鉴别力低下、情感与理智容易受挫、主观愿望与客观要求不相一致等多方面问题,为“逆反心理”埋下不良的种子。
2.身体条件的局限影响。由于部分学生受自身条件、身体素质的影响,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情绪,丧失了对体育课的兴趣,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情绪的强化,产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3.学习目的不明确。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一天中能有时间走出课堂,更想放纵自己,他们盼望体育课能成为一个发泄情绪的场所。在宽阔的操场上,体育教师按部就班的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情绪释放,随之会产生“逆反”的现象。
(二)教师方面
1.教学内容安排脱离实际,不适合学生现有的身体条件、知识水平、运动能力,过于容易或过难。
2.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单一、呆板,体育教学中缺少创新,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表述能力缺乏感染力,示范不当,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没有注重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水平,安排运动量过大、练习的难度太高以及硬性规定完成数量,学生感到无法完成,产生了与教师的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
4.师生关系不融洽。上课时,教师不经意的言谈举止,就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从而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家庭方面
初中生中,独生子女占很大比重,家庭的溺爱使得他们变得任性,家长就跟随着他们的性子,听之任之,帮助他们写好请假条,逃避体育课。久而久之,学生从心里对体育课产生反感。
三、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教育理念,以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特的人格魅力、平等的教学态度,才能赢得学生的青睐、敬佩、尊重,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俗话说:“尊人者,人尊之”。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们自觉改正错误和缺点。二是多与学生交心,做良师益友。同样的批评,如果师生之间感情好,学生能虚心接受,认为这是对自己的爱护、关心;反之,可能认为教师是故意找“岔”,吹毛求疵,产生抵触情绪。师生间良好的感情培养,对创设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的吸引力
1.要充分认识体育教学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难易适中;要抓住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2.教学方法力求新颖独特,使教学过程充满吸引力,教学方法要具备科学性、趣味性、新颖性、实用性。如在加速跑练习中,组织教学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活泼气氛。
3.课堂语言力求幽默激励。在课堂上教师要用亲切的教态、幽默、风趣、激励、具有个性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4.教学模式力求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空间,也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让音乐贯穿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音乐中,很放松地进行学习,降低他们对练习所产生的疲劳感。
(四)要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爱好以及思想、身体等方面的特点,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
根据学生兴趣,分层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对相同教学内容学习的效果不同。针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对症下药,在安排内容上要新颖有创新。例如:初中生喜欢球类的比较多,我们可进行分组教学,在完成最基本的素质练习外,再按兴趣分组安排教学内容,篮球组、羽毛球组和跳绳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态度积极,运动强度也会相应的提高。
对待初中生逆反心理,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有了解、掌握学生心理,才能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等等。希望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体育课,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从此“逆”而不“反”。
参考文献:
[1] 丁磊.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53-54.
[2] 乔占保.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7(3):114-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