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11-27陈永光
陈永光
【摘 要】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资助工作良性循环的基石。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种种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应当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相应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弘扬主旋律,保持诚信教育的先进性;奖惩分明,提高诚信教育的激励性;榜样引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诚信教育的示范性。
【关键词】 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社会发展中永恒的主题,无论是公民的道德修养还是社会规范,它一直是人们修身立德的根本要义。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学校教育,都把诚信教育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 更是一种资源”,这种优秀的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更是成长成才的关键。但令人担忧的是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日趋严重,拖欠学校学费,助学贷款到期不履行还贷义务,在贫困生认定中开具虚假证明,考试作弊,毕业生虚假简历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高校诚信教育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迫在眉睫。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1、学业上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在诚信缺失最严重的莫过于学业上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课程作业的抄袭、抄袭学术论文、考试作弊等。其中尤其是考试作弊的现象最为严重。有学者对我国892名大学生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82.74%的大学生有过考试作弊行为,甚至有的学生将作弊的动机归结为“别人考试作弊,我不作弊吃亏”,可见在高校中这种现象的严重性。虽然很多高校目前都已经在考试之前让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2、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
大学生经济生活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就是大学生为了给自己谋取一些经济利益恶意拖欠学费,不偿还助学贷款,还有一些家境并不困难的学生在填报申请材料时伪造家庭困难的证明和材料,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挤占一些真正家庭困难学生的资助金。甚至还有一些大学生还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充当“枪手”,代替别人考试或撰写论文,谋取经济利益。
3、人际交往中和求职中诚信的缺失
北京的一所高校曾經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相互间的信任程度很低。由于这种相互间的不信任和冷漠,使得一些大学生宁愿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也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交往,逢场作戏、口是心非、异性交往上的不负责任、网络道德的失范,等等。另外,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在求职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之下,很多大学生为了找份工作,在求职简历上填写虚假信息,伪造证书,编造实习经历,严重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一些学生与用人单位签约以后,有了好的选择就随意毁约,与用人单位发生激烈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高校大学生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诚信作为一种社会意识表现的是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反映,这种社会意识自身具备一定的发生、发展的条件和规律,大学生诚信问题也必然有其形成的原因。
1、社会系统的诚信缺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并不健全,群体失信和社会一些领域不讲诚信的现象比较普遍,“道德滑坡”的现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许多人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为追求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顾诚信、采用欺诈、行骗或者虚假营销等手段,而这种现象已经遍及各个领域。从政治领域的贪污受贿、大搞形式主义、以权谋私,经济领域的偷税漏税、假冒伪劣产品大量出现、欺骗式经营到教育领域的招生黑幕、乱收费、假文凭等,这些负面影响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树立产生了诸多不利作用。
2、学校诚信教育的缺失
当前我国的教育仍然带有浓重的应试教育色彩,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尽管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但是无论是初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在十分功利的背景之下,德育仍然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在我国的传统甚至现在的教育体系中,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是以学业上取得的成绩优劣来衡量的,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所有的焦点都在孩子的高考之上,诚信教育受到忽视。在高校教育中,诚信教育的内容模糊、界定不明显、教育方法单一,大多数高校教师把诚信教育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认为是辅导员和思想政治课老师的事情,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漠不关心。另外,高校的诚信教育偏于理论和说教,缺少实践。
3、大学生个体意志力的薄弱
新时代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自我个性,视野宽阔,崇尚自由,不喜欢受到束缚,但是喜欢以自己为中心,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比较薄弱。诚信问题的突出现象就是考试作弊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考试之前都知道作弊是一种不诚信的行为,但为了能“不劳而获”取得好的成绩,仍然心存侥幸,事后受到处分,也仅仅是抱怨自己“运气不好”,不知悔改。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大学生虽然能够明辨诚信是非,但是在利益面前意志薄弱,不能够正确把握自己的行为准则,最终造成诚信缺失。
三、积极构建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新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弘扬主旋律,保持诚信教育的先进性
诚信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高校要坚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弘扬主旋律,强化学生的信用观念和诚信意识。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工作,并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按照学生“能理解、信其理、有感情、终生受益”的要求,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重要作用,强力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进考核方法,把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卷面成绩与日常表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工作的科学性。endprint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骨干力量,并且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长期以来,辅导员队伍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多元化形式的发展,各高校应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将其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的待遇。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主要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每年坚持举办“两个培训班”,即:“新上岗辅导员培训班”和“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在辅导员引进后,高校要针对新上岗的辅导员实行岗前培训制度,只有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的辅导员才能取得上岗工作的基本资格。在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后,还要对辅导员进行学生职业规划、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生人身安全、学生政治安全等专题培训,从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提高辅导员的基本能力。其次,邀请校内知名学者和专家教授,具体讲授辅导员的职业化和职业道德,增强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要实施“国、省、校、院”四级培训制度。采取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及省级培训、校内定期培训、学院专项指导培训的分类培训方式,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和培养,使辅导员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使他们的育人理论水平不断提高,确保辅导员在一个“敞开”的舞台上开展工作,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工作现象。三是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辅导员沙龙和研究工作室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理论水平。
(3)注重课堂外教育。高校要在加强第一课堂、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即日常诚信教育的育人功效,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采取多种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融入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
2、奖惩分明,提高诚信教育的激励性
(1)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一种外在约束机制。诚信档案内容,可以包含学生的基本资料、个人承诺书、品行说明、学习情况、经济状况、特别记录等。学校将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等中的诚信实践情况进行量化,依此把诚信考核作为学校考核评估学生的重要依据。设立一些明确的诚信指标,比如考试不作弊、不说假話、不旷课等, 由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所要达到的各项诚信目标进行公开承诺,签订承诺书并存入个人信用档案,定期对学生承诺的各项内容进行对照检查,让学生在实践自己承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和意识。
(2)建立诚信评价体系。借鉴国内、国外高校诚信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大学生教育管理基本特点,构建以“学习诚信、工作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就业诚信”等为主要内容的诚信评价指标。把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与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有机地统一起来。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和学生管理部门评议等方式来考核学生过去、现在的诚信状况。通过建章立制,实现管理的强制性和导向性,引导大学生养成终身诚实守信的信念和良好习惯。
(3)建立大学生诚信奖惩机制。根据大学生诚信度测评的结果,对诚信度高的学生在申请助学贷款、发放奖助学金,评优、担任学生干部等方面予以优先,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对贷款不偿还以及不贷款又恶意拖欠学费等不讲诚信的学生,要进行严肃处理,将其行为记入诚信档案,并取消评先、评优、评奖学金的资格,担任学生干部、入党的资格等。
3、榜样引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诚信教育的示范性
(1)加强师德建设,实现言传与身教的和谐统一。当前,由于个别教师的一些不诚信行为的影响。由于一些学校个别教师缺乏严谨治学的精神,一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如学术不端、教学无纪律、评奖不公等现象,大大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使学生对诚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大大影响了诚信教育的效果。高校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在全校教职工中扎实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促使广大教师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2)典型引路,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每一个城市和地区都有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积淀深厚,每一个地方都会涌现出一些优秀榜样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地方德育资源,积极开展“校地合作”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向英模人物学习活动,使先进典型事迹覆盖每一名在校学生,使大家感到典型就在身边,感到可敬可亲可学,发挥典型的思想引领和示范引导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重视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将诚信教育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老师要为学生推荐经典阅读参考书目,开展“读经诵典”活动,开展大学生诚信征文、演讲、辩论赛等活动,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学生社团、文体活动之中,提升校园育人文化品位,增强校园活动育人效果,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风气,真正形成一个倡导和尊重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素蓉.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探略[J].教育评论.教育评论,2014(5).
[2] 荀朝莉.关于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制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3] 陆锦冲.大学生作弊现象与高等教育的诚信重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5).
[4] 林细莲.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5.
[5] 吴昌盛 傅麟雅. 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
[6] 徐涌金 章珺. 关于有效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研究,2010.3.
[7] 钟强. 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