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2017-11-27余秀丽

学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法制教育青少年

余秀丽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保障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腾飞。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青少年;思想品德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7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45

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保障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腾飞。但是,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14—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以上,因此,加强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需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来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

一、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中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思想品德教师担负着法制教育的主要任务,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握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一)教师主动学法,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师应当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涉及的法律知识主要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如:《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这些法律中除《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了相对详细的学习,其他法律大多只是少量提及。如果教师仅仅局限于这点法律知识来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主动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如:《民法》《民法通则》《刑法》《治安处罚法》《经济法》等。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提高自身法律素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活用教材,创设情景,落实法制教育

初中学生知识少、阅历浅,特别是初一、初二的学生,他们的法律知识更为欠缺。学生生活在校园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小矛盾、小摩擦、小错误、小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及时与教材中的相关法律知识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纠正其行为。如:针对学生中经常出现的迟到、不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等,帮助学生分析这些行為的危害性,让他们认清“不良行为”若不及时纠正有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只有防微杜渐,过则能改,才能使自己远离违法犯罪。寓法于教,寓情于理,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比教师一味地讲解法律条文,空洞说教更有说服力。

(三)利用具体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渗透法制教育

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更有说服力和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周围发生的案例,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最新且切合教材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在教学“正当防卫”这个的知识点时,用了彭山区义和乡蔡某故意伤害王某的案例。这个案例当地的学生都知道,蔡某因防卫过当被彭山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教学时,教师可邀请此案件当事人的邻居(也是班上的学生)对本案进行阐述,教师最后对本案进行点评,指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区别。由于案例典型,贴近生活,学生不但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而且对所学的法律知识也容易接收。

(四)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渗透法制教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小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是法制教育的有益补充

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利用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之一。但仅靠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在课堂外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使法制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呈现多元化。可把第二课堂归为下面几类形式:第一类是开展主题活动。如法制竞赛活动赛、法制黑板报、法律知识图片展、召开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收集相关法律知识中受到法制教育,并能提升认识,强化知识,学以致用。第二类是利用媒体开展活动,适时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增长法律知识的电视栏目。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说法周刊》《法律讲堂》《庭审现场》等。第三类是请进校门开讲座,走出校门参观法制基地,这也是对中学生拓展法制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请进校门就是邀请法制工作者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走出校门就是组织学生到法院、监狱、看守所、少管所等参观、学习,让学生实地感受法律的威严。如:2016年12月12日,学校组织30名学生走出校门到彭山区人民法院旁听一起因“哥们义气”引起的故意伤害案的庭审。在旁听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被法庭的庄严所震慑。有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通过这次观看法庭庭审,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知道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真地思考,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毁了自己。法律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无情的。从现在起,我要认真学习,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还有同学写道:“我们要学习更多的法律知识,用法律来规范我们的行为,用法律来维护我们的权益。”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学生在教育实践中体验法律的效果明显,引导了学生养成依法自律、依法做人、依法维权的习惯,是对教学的有益补充。

总之,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成人意识逐渐增强,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形成,因此,在这一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梁华迅.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57-258.

[2] 吴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探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87-88.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法制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