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
2017-11-27许朝辉
许朝辉
摘 要:通过对周至“农家乐”发展进行实地调查,从“农家乐”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家乐”旅游;周至;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15-01
一、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周至依靠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自然景观类型的多样、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文化等,开发出一系列深受欢迎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周至“农家乐”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形成自身独特的经营发展模式。
1.“餐饮+住宿”旅游模式。农户利用自己的房屋庭院、自己家种的菜、自家饲养的家畜家禽等开发集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拥有古骆国、傥骆古道遗迹以及丹阳观、翠峰山等旅游元素的周至县西南塬区一带的农家乐。
2.农业观光+采摘模式。利用农家的菜园、果园、花圃等发展集观光采摘等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如沿环山旅游路的九峰镇、马召镇、翠峰镇附近的农家乐,就是利用村里的万亩果园,开发春季赏花观光、秋季采摘瓜果等项目。
3.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周至作为关中腹地,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关中文化。部分村镇历史悠久、民俗文化产品众多,每逢节假日来此休闲、度假、观赏的旅游者络绎不绝。比如周至集贤古乐、军寨道情、渭旗锣鼓、周至剪纸、大玉木偶等旅游项目。
4.避暑休闲度假模式。周至依靠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以舒适安逸、自主参与为主要特色,以休闲、踏青、旅游、观光的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如沿周至黑峪口进入秦岭,就有黑河森林公园、厚畛子文化旅游古镇等景区周围的农家乐。
二、周至“农家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家乐发展水平呈现参差不齐,住宿、餐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滞后。具体表现为:第一,当地农家乐迅猛发展,但餐饮、住宿等硬件设施配备基本上停留在家用水平,而且硬件建设参差不齐,导致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消费出现不公平竞争等不良现象。第二,农家乐服务理念不强,服务功能单一。大部分业主认为农家乐就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对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考虑不全、认识不到位,服务理念相对滞后、单一。第三,农家乐经营户餐饮、住宿价格不等,没有统一的明码标价,致使部分业主有“一捶子”买卖思想,出现“宰客”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在旅客心中的形象。
2.农家乐管理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急需加强。农家乐旅游市场监管主体缺乏,致使许多农户在经营和管理上无所适从,处于“自由”状态。农家乐游览标识、温馨提示牌不醒目;部分农家乐证件不健全,有证的未能按时年检更换;游客住宿登记没有建立相关台账,住宿标准不明确。
3.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目前,周至地区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吃、住、行、游、购、娱等相關配套不足,旅游产品开发不够,往往集中在初级农产品阶段,产业链不长,未能延伸形成完整的产品体系和配套的旅游功能,不能满足旅游者多层次、多样化的休闲旅游需求。
4.“农家乐” 旅游活动项目同质化,特色挖掘不够。由于受到市场需求、观念理念、知识结构等影响,农家乐经营者对农村文化挖掘不够,休闲内容往往易受城市影响,成为现阶段制约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当前,周至农家乐数量不少,但特色不明显,活动形式主要集中在采摘、吃农家饭等方面,忽略了对乡土民俗、文化风情等内涵的深度开发利用,导致这一产业旅游文化含量较低,缺乏地域特色。
5.农家乐旅游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现阶段,周至地区“农家乐”旅游普遍是农户自己经营,经营管理方面缺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同时,从业人员因为缺乏系统培训致使服务不达标、不规范,服务标准不统一,旅游相关部门对行业的监管也还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都制约了农家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三、周至“农家乐”旅游发展对策和建议
1.加强政府宏观引导,积极发挥政府监管职能。首先,政府应该根据客观形势合理规划,引导布局;建议实行属地管理负责制并建立村级农家乐自治性组织,适度调控其发展规模,限制盲目跟风。其次,规范经营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引导其合法经营,杜绝恶性竞争,为“农家乐”旅游经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有序的市场环境。
2.积极建立协调机制,制定认定标准,完善对农家乐的管理办法。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为农家乐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现有经营户进行一次集中整治,按照认定标准重新登记备案。有关部门应为经营许可证办理创造条件,可联合办证或上门办证,并减免办证费用;要对其实行服务质量监督,以农家乐标准及管理办法为主要手段,积极采用农家乐标志授牌、记分考核、年检奖惩等实施动态管理。
3.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做好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和各项配套服务。目前,周至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多数还处在分散经营、自主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全面协作,使景观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相互协调,并且应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标准、旅游投诉制度和旅游行政处罚制度,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农家乐”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4.强化宣传,规范管理创品牌。如果说特色是农家乐的生命力,那么品牌就让农家乐更有竞争力。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必须以规范促发展、以宣传创品牌,从而提高周至农家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首先,要注重对外宣传。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利用宣传片、旅游手册、专题展会等渠道,广泛开展农家乐宣传推介,吸引本地和周边客源。其次,要完善自律组织。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协会,统一组织对外实施品牌宣传、营销推广等业务,形成抱团促发展、合力增后劲的良好局面。最后,加强规范管理。组织开展特色村(点)认定、星级评定工作,实施精品项目和专业人才培育工作,对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优胜劣汰、良性竞争。
5.拓展内涵,深入挖掘农耕文化。城乡文化差异是城市居民向往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动因。城市居民去农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主要目的就是观新赏异,感受淳朴的乡情乡味,并体验清新洁净的农村生态环境和悠久的农耕文化。目前,周至地区的“农家乐”旅游,必须通过“特色”招牌来树立其整体形象,因此,应重视地方传统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突出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精心设计农家乐旅游项目,丰富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
6.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水平。按照“全员培训、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农民工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作为农家乐旅游人才培训的重要渠道,有意识地向农家乐旅游发达地区输出劳务;学习先进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能,为周至旅游业的发展作好人才储备。同时,通过大规模培训和“招商引智”等办法,多渠道培养和引进一批旅游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农家乐”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准,打造一批“农家乐”旅游实用型人才,从而推动周至地区“农家乐”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善.小议我国乡村旅游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3).
[2] 张曼.基于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2011.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责任编辑 王燕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