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指数和贸易结合度指数的测评与分析
2017-11-27秦勤
秦勤
【摘 要】 本文以中國与哈萨克斯坦总体和分类别的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两国总体和分类别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和贸易潜力。结果表现为中国向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工业机械、电气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哈萨克斯向中国主要出口石油、矿石等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和化学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逐年增大。两国间同时也具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上的贸易互补性。
【关键词】 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贸易距离
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版图上,中亚地区涉及中国政治、经济、能源、安全等多重利益,是一个关键地带。[1]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中最大的经济体,2015年GDP达到1844亿美元,为中亚五国总额的60.9%(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整理计算)。[2]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双边贸易迅速发展。2001年,两国进出口总额为12.88亿美元,到2015年,增长到142.68亿美元,增长了11.1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8.7%;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从0.51亿美元增长至3.96万亿美元,增长7.8倍,平均增长率15.8%。由此可见,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总额和增速均高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增速。
本文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总体和分类别的产品贸易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两国总体和分类别的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来分析两国贸易密切程度和贸易潜力,并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找出中国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据来源与分类方法
本文中贸易数据来源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3]产品分类基于SITC的统计标准,[4]将SITC的0-9类所有商品分为原材料密集型产品(0、2(除去26)、3(除去35)、4、56)、劳动密集型产品(26、6(除去62、67、68)、8(除去87、88))、资本密集型产品(1,35,53,55,62,67,68,78)和技术密集型产品(51、52、54、57、58、59、7(除去78)、87、88)。此分类方法针对SITC二位数水平,能精确反映产品的要素密集度。本文用“中哈”表示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用“哈中”表示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
二、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指数的测评与分析
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衡量两国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贸易潜力。该指数分为分类别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和总体贸易互补性指数。分类别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用公式表示为:,为i国对j国出口k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为i国出口k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5]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指一国某类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可以衡量一国在某类商品上的比较优势,由美国经济学家Balassa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应用,公式表示为:,其中,代表i国k类商品的出口额,xi表示i国的商品出口总额,wk表示世界k类商品的出口额,W代表世界商品出口总额。表示用出口来衡量i国在产品k上的比较优势,表示用进口来衡量j国在产品k上的比较劣势,公式表示为,其中代表j国k类商品的进口额,mj表示j国的商品出口总额。当和均大于1,即i国在k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明显,j国在k产品上的比较劣势明显,则大于1,,即在k产品上i国出口与j国进口呈互补性。
总体贸易互补性指数i国对j国总体商品出口贸易互补性指数由所有分类别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经过加权后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其中(wk/W)为加权系数,表示世界贸易中k类产品的贸易比重。当>1,则表示在总体商品上i国出口与j国进口呈互补性。
运用分类别贸易互补性指数和总体贸易互补性指数对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互补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见表1。
考察表1中的中哈贸易互补性指数,总体贸易互补性逐年升高,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最高,自2001年从1.55逐年升高至2014年2.58;技术密集型产品次之,逐年升高,自2010年后略有降低,介于0.81-1.50;原材料类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均低于1,前者逐年降低,后者较稳定。这说明在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方面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较高,两类均呈升高趋势,原材料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一直不具比较优势。
考察表1中的哈中贸易互补性指数,哈中贸易互补性指数逐年增大,且略高于中哈,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互补性极低,原材料密集型产品互补性较高,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在这几类商品中份额较大,拉高了总体贸易互补水平。
三、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结合度指数的测评与分析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总体贸易密切程度可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衡量。贸易结合度指一个国家对某一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进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之比。该指数由经济学家布朗在1947年提出,小岛清等人在1958年完善。贸易结合度指数也可用于衡量分类产品的贸易密切程度(汤碧曾用该指数研究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农产品贸易),[6]两国贸易密切程度越高,则进口国家在总体或分类商品贸易方面对所对应的出口国家的依存程度越大。计算公式:
(1)
(2)
公式2中的tcdab为a国对b国总体出口贸易结合度,xab表示的是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mb是b国的进口总额,mw是世界商品进口总额。公式1为公式2在分类产品贸易情况下的应用。
分析表2数据,首先考察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情况,中哈贸易结合度很高,总体商品贸易结合度指数介于1.31-3.25,其中最高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值介于1.46-7.18,资本密集型产品次之,介于0.86-3.78,除2001年为0.86外均高于1,原材料密集型产品略高于技术类商品,介于1-2.6,技术密集型产品取值介于0.85-1.50,这说明中国更倾向于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品。从时间上看,原材料密集型产品贸易结合度指数比较稳定,技术密集型产品自2010年后均大于1,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均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均在2008-2010年达到高峰,2010年后开始下降,说明自2010年后中国对哈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较以往更具竞争力,而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有所减弱。endprint
根据表2中的哈中贸易结合度指数,哈中贸易结合度较高,总计贸易结合度指数介于1.1-2.2。分类别产品出口结合度排名为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材料密集型产品。
四、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呈现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特点,随着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产业结构开始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方向转型。一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外贸易的特点,体现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总额和贸易结构上:两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占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总额比重逐年增大,目前已超过俄罗斯居于第一位;两国贸易关系紧密,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强的相互依存度,具体表现为中国向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服装、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工业机械、电气机械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哈萨克斯向中国主要出口石油、矿石等原材料密集型产品和化学品等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钢铁、有色金屬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对哈萨克斯坦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逐年增大。两国间同时也具有基于比较优势理论上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两国接壤、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日益紧密的贸易关系和贸易互补的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强两国政治、文化上的联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从而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紧密的贸易关系又将促进双边友好往来,形成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从而为加强中国-中亚经贸合作、打通中亚地区这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地带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 释】
[1]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2.
[2] 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shihang.org/,2016.12.8.
[3] 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https://comtrade.un.org/data/,2016.12.8.
[4] SITC是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简称。SITC是一种用于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在它的编号中第一位数字表示类、第二位数字表示章、第三位数字表示组、第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如0表示食品和活畜,01表示肉及肉制品.
[5] 高新才,王一婕.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互补性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
[6] 汤碧.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贸易[j].农业经济问题,201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