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汀河畔琴声韵象脚鼓声代代传

2017-11-27王晓亮

青年与社会 2017年32期
关键词:傣家鼓声河畔

王晓亮

在南汀河畔浓密的竹林畔,青青的田野间多了一群忙绿的身影,他们或奋笔疾书、或实时摄录,用文字、用镜头来记录那傣族人民喜爱的象脚鼓。

象征英勇与吉祥的象脚鼓

一进入田野间,各位学员就立刻被那美丽傣族村庄风景吸引住了,更被象脚鼓制作技艺传承人们的精湛技艺所震撼。傣家象脚鼓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它是用一整段木材制作,通体中空,上端是杯形共鸣体,鼓面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松紧度。鼓身外表涂漆,鼓腰和鼓的下半部雕有装饰图案,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绸带。

在孟定镇贺海村的传承人果亚家里,老人为我们讲述着傣家象脚鼓的传说,大家倾听着,仿佛沉浸在那古老的故事中,笔尖唰唰的写字声,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大家几乎一刻也不停息,忙个不停地用文字、用影像记录着身边的一切。

傣族象脚鼓的来源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相传在远古时候的勐遮地区是一个碧波荡漾的美丽湖泊,可湖畔却盘踞着蟒魔和龟魔,它们四处造孽吞食人畜。后来一位傣族武士带着一群猎人来到湖边,消灭了吞噬人畜的蟒兽。在庆祝胜利的时候,人们为了表示对孽龙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剥下蛟龙皮,仿照象征吉祥如意的白象的脚,做成了象脚鼓。

从此,象脚鼓的咚咚声,响彻傣家村寨,表达出傣族人民的欢乐心情。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百兽中的大象和百鸟中的孔雀都被看成是吉祥的象征。因此,每当象脚鼓敲响之时,男女老幼都欢快地跳起舞来。

击鼓前,要用糯米饭滋润鼓面,使鼓声哄鸣悦耳。击鼓人边敲鼓边舞蹈,鼓声时紧时缓,节奏明快。击鼓人是整个舞蹈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人们随着鼓声欢乐舞蹈,舞姿婆娑,变化万千。

实时指导,在实践中提高技艺

“口述的问题要有逻辑性,要这样访谈”、“双机位时要这样摆”,项目组的各位指导老师在现场指导着,学员们认真的记录着、倾听着,每位学员都期待让自己的非遗专业技能更上一层楼。一路拍来一路讨论,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在不同的场景下如何选取镜头,顺光逆光下如何拍摄,拍摄时如何构图,如何处理景深等。大家在谈论切磋中,增长了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個民族的身份基因,它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发展。只有其内化于心,不断传承,才能将民族文化精神领悟至心,从而达到民族文化自信。

在孟定,在这个“会弹琴的坝子”,象脚鼓声是傣族人民心中最熟悉的旋律,是流淌在傣家儿女血脉之中最初的基因。时光变换,岁月流转,古老缅寺里的象脚鼓不知印上了多少芸芸众生的指纹。但只要南汀河畔的鼓声响起,琴声召唤,傣家儿女就会聚在一起,把民族的文化在象脚鼓声中一代代传承下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傣家鼓声河畔
鼓声越千年
苗鼓声声
傣家跟着流水走
五树六花荫傣家
绣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圆”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河畔的早晨
小康路上新傣家
肚子里的鼓声
PINEAPPLE R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