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
2017-11-27高尚全
高尚全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一系列新判断、新思想和新方略,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作了极为详尽的改革部署,改革的信号无处不在,是一份奠定未来30年改革目标及方略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
【关键词】改革 十九大 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改革的宣言书
党的十九大报告脉络清晰、内容全面,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大历史的高度,在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十九大全体代表报告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总结近40年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提出了直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奋斗目标。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条件下,十九大报告虽然没有非常集中突出地将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板块加以阐述,但无论是总结过去五年来的成果,还是阐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以及其他方面的报告内容,每一部分都浸润着有关改革的措施、目标和内容。可以说,十九大报告是一份奠定未来30年改革目标、及方略极其重要的纲领性文件,应从改革的角度认真予以解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部分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时指出,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长期努力”,就是近40年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国上下、全党上下致力于通过改革开放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这就意味着,整个报告最为核心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如何通过改革开放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报告明确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基本方略,贯穿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譬如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首要内容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次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此外,在报告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又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再如报告第六部分“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除了要求健全和完善各方面制度这一包含于全面深化改革范畴内的重要任务之外,还明确要求“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其他方面还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等全方位的改革内容。
整体来看,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一系列新判断、新思想和新方略,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方面面都作了极为详尽的改革部署,改革内容包罗万象,改革的信号无处不在。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实践永无止境,这个思想理论体系还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既是对过去伟大改革实践的总结,又将指引我们继续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制度完善来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改革的角度来看,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宣言书。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对我国未来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判断、新思想和新方略,这些新判断、新思想和新方略一方面为全面深化改革作了战略上的部署和思想上的指引,另一方面又对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纲要,使得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使得改革的目标更加明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过不同的阶段,每一次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都对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产生深远的影响。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这样的要求,实际上也就是对改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过去近40年来,我们通过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改革工作主要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产生了其他领域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应对经济新常态,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改革工作要求。这也充分表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已经不是那么落后,相反已经到了要去产能的阶段。因此,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求已经成为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重心。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目标就变得更加明确,继而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也从根本上解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也呼应了十九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焦点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要点变得更加突出和清晰,目标变得更加明确。endprint
第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改革更加全面深入。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目标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两步走”安排中,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一是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二是到2050年,“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而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将贯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阶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未来愿景时,明确提出“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也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持续推进。从当前情况来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中,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都已经在过去五年中通过各自领域的持续改革来推动;中央深改组的若干次会议对各领域改革都作了详尽的安排和部署,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使得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提升,长、短期目标进一步明确,从而促使全面深化改革持续走向深入。
第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对法治化、制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在提及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时,不仅“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而且“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从当前的情况看,我国已经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但是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更为重要的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因此,在后续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提升法治化和制度化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并且提出了“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未来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必然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除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类纯粹物质生产领域的改革之外,还意味着要矫正长期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领域改革进度不协调,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失灵积累的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较大等妨碍社会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这就要求在后续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严格厉行法治,从而自信地调整和克服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马太效应”带来的弊病。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第一,要厘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判断,这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改革基础认知的一个重大调整。因为正是基于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认知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推动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了改革开放,从而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丰功伟业。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源自于人民生活需求的变化,以及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的提升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突出。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过去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成果的总结,也是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起点。改革仍要持续而且还要进一步深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没有颠覆改革,而且还对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第二,要准确认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的关系。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的时代因素,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即是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理论创新。endprint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同时也明确要“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总而言之,就是既反对保守的固步自封,也反对不加鉴别的全盘照抄。因此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绝不排斥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只有放开胸襟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才能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自信。反过来,也只有真正自信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才能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第三,要继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作出的表述一脉相承,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而且还明确提出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價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一系列释放市场活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改革蓝图。
而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等一系列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措施和方案。可以预见,在未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无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都将更加制度化。而继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相互促进。
(作者为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会长)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