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探究

2017-11-27蔡国栋

学周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管理效果思想政治

蔡国栋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思政教育目标和功能实现的保障。因此,在当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显得尤其重要。为更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教师要正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由点到面、刚柔并济,创新各个教育环节,使管理效果达到最佳。

关键词:思想政治;品德建设;管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5-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02

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前提,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完善学生的道德修养、规范学生的基本社会观念的关键,必须肩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担,积极面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努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然而,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意识明显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如性格多样化、思想复杂化、行为异常化,给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势必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不断寻找新规律,探索新方法,建设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切实体现思政教育管理的实践价值。

一、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个纽带,联系着师生之间和学校成员的关系。坚持以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底蕴为支撑,积极营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首先,环境文化。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要在整、洁、静、雅上下工夫,还要适当建设一些适宜学生学习休息的绿化景点,充分运用墙报、宣传橱窗、广播、电视等手段,宣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其次,精神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基础道德教育等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精神文化氛围的关键。教师要多引导大学生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接受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文明风尚的感染。

二、积极进行对话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对话交流,平等、温馨的对话,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并给予合理、有效解决。一般而言,交流的形式主要包括:1.小型座谈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组织部分学生代表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交谈。座谈内容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好是突出的热点问题,做到谈深谈透。座谈的人员不宜过多,力求每个人都能发言。这样的形式便于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从而在了解学生的普遍思想状况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2.单独谈心。由于日常的教育形式多是共性教育,不能针对每个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针对学生不同性格特点进行的区别性谈心总是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于贫困学生和有特殊心理的学生群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谈心过程中给予其一定的精神鼓励,或适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创新思想教育途径

传统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许多局限与不足。为了实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不满足于简单进行理论教育和对话交流,开始了对新途径的大胆尝试。首先,网络平台。网络平台有着海量信息,其即时性、快捷性、全面性、灵活性的特点,拓宽了高校师生的交流方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QQ群、微信、微博、E-mail等平台的建立便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良好途径。这些集引导、教育、服务于一体的网络平台,使得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及时与学生取得联系,一旦需要沟通与引导,教师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其次,社会实践。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在家长的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实践能力差、社会意识薄弱几乎是这一群体的通病。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要将视角延伸到社会层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走进社区,利用专业知识为社区提供各种服务;走进敬老院,与老年人进行对话,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开展勤工俭学,接受社会磨炼,学习人际交往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帮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提升社会责任感,是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环节。

四、形成多方教育合力

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对大学生日常的教育和关心外,还要强化教师与家长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首先,教师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任课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学识水平,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文化素养,还要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家长方面。虽然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场所是校园,但仍与其家长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任课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还能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棘手问题。

五、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摆正思想、提高认识,从思想教育的现状出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与创新教育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 杨鑫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2] 赵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4(7).

[3] 牟红星.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J].考试周刊,2013(74).

[4] 周燕.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教学刊,2015(22).

[5] 姜丹,庄郁馨.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思考[J].管理观察,2012(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效果思想政治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护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控制的影响分析
综合管理在《出生医学证明》签发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