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探索转型发展新思路

2017-11-27

上海企业 2017年9期
关键词:百强上海企业

8月28日,由上海市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17上海企业百强榜,既反应上海企业在2016年的实力排名,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上海产业转型,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成效。从整体上看,2016年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还处于扩张阶段,营业收入、净利润、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纳税总额、研发费用、从业人员数等七大指标都呈现增长态势,在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营业收入

上海百强2016年的营业收入总额达到57260亿元,增长3306亿元,增长率6.13%,平均每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572.6亿元。其中,有17家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有52家企业营业收入在100亿至1000亿元之间,有31家企业营业收入在45.5亿至100亿元之间。营业收入最高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到7564亿元,排在第二、三名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达到3512亿元和3096亿元,100强最低入围门槛达到45.5亿元。净利润

上海百强的净利润合计为3736亿元,增长158亿元,增长率4.43%,平均每家企业37.36亿元。96家企业盈利,4家亏损,其中有7家企业净利润在100亿至676亿元之间,有32家净利润在10亿至100亿元之间,有57家企业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汽集团分别以677亿元、537亿元、440亿元分列前三甲。资产总额

上海百强的资产总额是266162亿元,增长36528亿元,增长率15.91%,平均每家企业2661.62亿元。其中28家企业总资产在1000亿至84032亿元之间,38家企业总资产在100亿至1000亿元之间,34家企业在100亿元以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以84032亿元、58573亿元、17554亿元分列前三甲。股东权益

上海百强的股东权益合计是43628亿元,比上年增长4833亿元,增长率12.46%,平均每家企业436.28亿元。其中有13家股东权益在1000亿至6324亿元之间,有33家企业在100亿至1000亿元之间,其他54家企业在100亿元之下。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宝武集团分别以6324亿元、3729亿元、3372亿元分列前三甲。

纳税总额

上海百强纳税总额合计为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312亿元,增长率8.00%,平均每家企业44.26亿元。其中,有9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00亿至913亿元之间;有35家企业的纳税总额在10亿至100亿元之间,有41家企业的纳税总额1亿至10亿元之间,其他15家企业的纳税额1亿元以下。上汽集团、上海烟草、交通银行分别以912亿元、885亿元、332亿元分列前三甲。

研发费用

上海百强中提供研发费用数据的有68家,合计总额为439亿元,增长40亿元,增长率9.89%,平均每家企业6.46亿元。有8家企业研发费用在10亿至94亿元之间;35家企业1亿至10亿元之间,25家企业低于1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宝武集团、上海建工分别以94亿元、51亿元、35亿元分列前三甲。

就业人数

上海百强合计人数187.65万人,比上年增加7.29万人。增长率4.04%,平均每家企业1.88万人。其中,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的企业4家,1万至10万人之间的企业有36家,就业人数在1000人至1万人之间的企业有47家,1000人以下的企业有13家。其中宝武集团、中国远洋、光明集团分别以16.63万人、14.88万人、10.65万人分列前三甲。

榜单点评:

透过榜单可以明显的发现,上海百强企业经营规模继续保持扩张态势,百强企业入围门槛首次超过45亿元,整体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产能、去杠杆和防范金融风险、振兴实体经济的背景下,百强企业中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主要拉动力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

制造业经过数年的市场调整、企业转型、产品升级,整体经营业绩开始回升,其中汽车、食品、医药产业营收、盈利增长率较高,钢铁、石化产业触底回升明显,权重企业的较高增长不仅有力拉动了制造业整体业绩,还起到了推动百强企业业绩增长的作用。服务业整体上看,高速发展的需求动能明显衰减,经营业绩增速结构性分化现象已经显现。

另一个可喜的变化是,近年来百强企业产出指标和资产指标较高增长的同時,从业人数指标的增长明显落后甚至是负增长,说明企业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不断地提高,2016年这一趋势继续增强。上海是一个土地资源、人口容量有限,资金、技术、人才潜力较高的城市,企业必须扬长避短,继续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科技创新不仅是新兴产业必由之路,也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据上海企业100强中68家企业提供的研发数据,共投入研发资金439亿元,同比增长9.89%。这也表明在上海建设科创中心战略的推动下,大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

总之,2016年上海百强总体规模和发展质量提升的趋势仍在延续,依靠人力资源发展企业的趋势已经兴起,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势头正在形成,我们期待百强企业顺应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势而有所作为,加快新兴行业培育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

上科:探索创新转型新路径

走进位于奉贤区奉浦大道的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桥园区),或许难以发现这里的特别之处,但熟悉者都知道这个园区是在一家转型升级中的传统的制造业企业——上海上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助推下成立的。上科集团将这视作传统制造业企业创新转型的一次探索。

上科集团成立于2002年,创业伊始,上科就注重技术创新,虽然是民营企业,却始终将目光瞄准国际优秀同行,对标国际。他们汇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优秀人才,并与多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随着自身研发、制造能力的完善,上科渐渐得到了不少国际知名企业的另眼相看,先后与ABB、西门子、施耐德等跨国公司建立紧密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极大提升了上科的技术实力。endprint

长期对创新的关注,对知识的尊重,使这家企业得到了众多科研机构的认可。迁址奉贤后,他们也在思考,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是要追求短期利益,从事一些流程简单,回报迅速的业务,还是要放弃一些短期效益,关注技术创新,吸引优质资源,助力一方水土成就未来?

经过一次次思考和对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信心,上科逐步明晰了未来的方向。他们决定辟出一块区域,筑巢引凤,助推新兴产业的发展。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上科以自己的诚意打动了上海交大,经过了半年多的谈判、规划,促成了交大南桥园区的成立,至此,交大旗下的创业平台“汇智天地”落户奉贤。

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享受张江奉贤园、市千人计划创业园和上海交大中试基地优惠政策,成立之初,南桥园区就吸引了不少初创企业。结合交大的优势、奉贤区域经济的发展、上科集团对制造业的熟悉,这个园区与其他园区相比他更加聚焦制造业,已有40多家智能制造业中小企业集聚于此,3D打印机、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产品的创新研发、调试测试、技能培训等企业纷纷入驻。在上海交大优势资源的引领下,这个园区不仅积聚了一批创新企业,也带动着不少奉贤的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形成创新的辐射效应。而对于上科这家传统制造业企业而言,他们看到了二次创业的新希望,距离“创新资源”更近了。

晨讯智造:破冰行业困局

在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青浦工业园的智能工厂内,自动导引小车正根据生产指令沿线运料、上料。在通讯主板检测线上,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摄像、耳麦、蓝牙、WiFi、GPS等模块正在接受机器人的“体检”。偌大的空间内,只看见几个工作人员穿梭其中。这幕场景在“晨讯科技”市区的办公楼内也可以清晰看到,并随时可以对生产线进行调整控制。这是国内领先的手机智能制造车间,也是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点。

手机制造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不少正在迁往用工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作为用工成本高昂的上海地区,在这一领域早已被业内认为不具竞争优势。但已在这一行业耕耘多年的上海晨兴希姆通,深深眷恋着上海,重新占领行业制高点只有率先转型升级。为此,公司在2008年前后就确立了“自动化产线与研发管理信息化并进”、“建设数字化工厂”、“建设智能制造工厂”三步走的策略。经过多年自主研发测试,“机器工人”已经在晨兴希姆通成批上岗,特别是手机主板、无线模组车间,80%的工人已被替代,年内更有望实现无人化、数字化、网络化。届时,工厂将不必开灯,成为真正的“智能”工厂。

不仅如此,晨兴希姆通的母公司展讯科技还将智能制造作为企业新的增长点,由“实践者”、“示范者”向“推广者”前进,并致力打造“晨讯智造”品牌,在手机制造领域“武装对手”,有望解决手机制造行业普遍面临的用工成本高的问题,提升这一行业的竞争力。依托晨讯多年的手机研发制造经验,他们打造的智能制造系统已经得到了其他手机制造企业的广泛认可。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手机工厂,绝大部分已成为晨讯的客户。以检测机器人为例,销售合同全部落实后,晨讯机器人每年就可检测2亿块手机主板,约占中国手机年产量的1/8。

从手机制造企业转型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这种将自家工厂作为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的转型模式,无疑是智能制造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也为其他制造业同行树立了一个转型的榜样。晨讯智造,作为行业引领者,也将不停地探索更简易、高效、智能、稳定、通用和柔性化的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伽蓝:打造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

随着东方女性越来越理性的自我认识,针对东方女性的化妆品日渐收到青睐。美素、自然堂等一批国产品牌正以自己卓越的品质,实现市场逆袭,打造出令人骄傲的中国品牌。

这些品牌的创造者就是2001年在上海成立的伽蓝集团,他们已先后创立了美素、自然堂、植物智慧、医婷四大品牌,业务规模迅速发展壮大。根据凯度的BrandZTM数据显示,2014年到2016年期间,中国的千禧一代消费忠诚度幅度最大的十个中国品牌中,仅有一个美妆品牌,就是号称国民美妆第一品牌自然堂。另外,2015年美素与米兰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在上海正式签约,成为该届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官方唯一指定化妆品。同期,由美素打造旨在展现东方魅力的上海形象大片亮相米兰,美素被誉为“东方女性的梳妆台”,成为伽蓝集团旗下原创高端美妆强力品牌之一。

从创建伊始,伽蓝集团便坚持自主研发与全球合作相结合的发展路线。早在2011年就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每一款產品都严格遵循60道科研检测,确保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并荣获2014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同时,伽蓝在前沿科学领域也取得了世界尖端科技成果,3D皮肤细胞模型、航天科技成为了伽蓝研发体系中最为核心的两项国际尖端科技。

伽蓝集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2017年8月集团被确定为“上海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集团共拥有有效注册商标3039件,通过马德里协议注册国际商标61件,成为上海市累计有效注册商标持有量最多的企业。“自然堂”和“美素”也多次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和上海市著名商标。此外,伽蓝旗下产品的外观通过97件外观设计专利予以保护,这些外观设计还常常与商标相结合,增强了品牌的显著性。截至当前,集团还进行发明专利申请96件、PCT申请1件,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21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件、日本发明专利授权1件。

锦湖日丽:以技术优势掌握行业话语权

说起塑料,一般消费者总觉得质地粗糙、污染严重。事实上,现在很多改性塑料不仅美观,还十分环保。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塑可丽,就是一种不必喷涂,可一次成型,具有不同色彩、质感的PC/ABS、ABS改性塑料,这种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家电外壳、汽车内饰等领域。它既是锦湖日丽的品牌产品,也以其性能定义了这一塑料品类。锦湖日丽正以自身的技术优势,掌握越来越多的行业话语权。

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自给率偏低、科技投入整体偏低、前瞻性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因素,长久以来困扰着中国企业,使其在竞争格局中处于劣势。在ABS树脂领域,这些问题同样突出。而随着家电、汽车轻量化、玩具业等领域对ABS树脂的需求飞速增加,如何突破瓶颈,成为摆在诸多中国企业面前的课题。endprint

锦湖日丽是一家新晋制造业百强企业,专注于PC/ABS、ABS改性塑料这个细分领域。在锦湖日丽看来,国际市场正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企业应该把握住机遇,以技术优势掌握市场主动权。市场在哪里,研发、生产中心就应该在哪里。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实现制造业升级,在新一轮产业发展中获得竞争优势,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为此,锦湖日丽非常重视研发投入,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了营业收入的5%左右,近两年更是逐年攀升,每年接近亿元。尽管与世界一流的大型跨国化工企业相比,其在总量上仍有差距,但就PC/ABS、ABS这一细分领域而言,锦湖日丽不输给任何一家世界一流企业。它力求改变中国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的现状。

宽阔的视野和执着的投入带来了回报。截至2017年7月,锦湖日丽共申请专利370件,PCT10件;授权专利163件,2篇PCT授权,1件实用新型专利。在PC,ABS、ABS领域,锦湖日丽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数排名第一。

凭借卓越的研发能力,在汽车行业,锦湖日丽打败跨国巨头,PC/ABS、ABS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排名第一。公司实现三年年增长率超30%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行业规模化企业中排名第一等目标。

凯泉:以科技创新占领市场

“比原来的产品节能10%”“核心零部件使用寿命10年”……这些超越竞争对手的优势就是凯泉的销售人员在市场上跑马圈地的必杀技。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高强度竞争的今天,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销售额近31亿元,同比增长17.8%,连续14年名列全国泵行业销售额第一;2017年上半年,集团业绩增长23%,继续保持了全国泵行业利润、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三项第一。

如果问凯泉何以能保持十多年的行业领军地位,答案只会聚焦一点,就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不断实现产品升级,这对凯泉来说已是常态。2015年下半年至今,凯泉投入研发,改进现有产品400多种规格,节能性能普遍提升6%以上,多数性能超国家节能标准。2016年,有150名技术人员参与到水力模型研发的34个课题组,研发型号达到307个之多。这些投入,持续改进着凯泉产品的节能效果、质量、可靠性,是凯泉占领市场的根本所在。

多年来,凯泉在核心技术方面深耕细作,逐步进军泵业高端领域,是进入核电行业的极少数泵业民营企业之一。凯泉引进了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和中高级技术人才;开展了以核泵為重点的50个重大新产品项目自主研发;2011年,凯泉集团取得了“国家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许可证”。至2017年,凯泉研发的核电常规岛主给水泵、循环水泵组等30多个重大新产品顺利通过了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权威鉴定。凯泉实现了十个产品的首台套,还承担了国家黄岛战略储备油库大型潜没油泵、中国科学院MSR高温熔盐工程样泵(四代核电主泵)研发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任务,这些标志着凯泉拥有了多项自主核心技术。

核电领域的研发投入,又促进了凯泉在民用泵业领域的技术领先,使凯泉始终走在以创新为核心的内涵式增长道路上,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速度。当下,凯泉正把目标瞄准工业4.0。他们不仅致力于改造自己的生产线,以打造智能工厂为目标,也着力提升产品性能,以互联网技术“链接”产品,实现万物互联,可对产品实施监控和数据共享,生产出更加“智能”的产品,迎接下一轮竞争浪潮。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强上海企业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6中国农药销售百强企业榜单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百强企业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