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网购家当
2017-11-27文远
文远
2015年1月,黄庆军用23天拍摄了14个家庭与个人的网购家当,其中包括了西藏、内蒙古、位于东部边境界的漠河北极村等偏远地区,以此来反映互联网时代人们生活及消费习惯的变化。
從2003年开始,黄庆军便四处找人展示他们的家当,把他们家里的大小物件悉数搬到房子外,用镜头一一记录。这组耗时近10年的作品《家当》作为黄庆军的代表作,曾在纽约时报、英国卫报、德国GEO等海外主流媒体发表。
提及网购,黄庆军对网上稀奇古怪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一个年轻人买了一个会扫地的机器人,另一个姑娘甚至愿意斥资几千元买一罐面霜……他突然特别想知道,沿海发达地区以外的中国人都网购些什么。而恰好在2014年12月,淘宝的工作人员找到他,想与他合作拍摄中国人的网购家当,他们一拍即合。黄庆军随后选取了一些偏远地区的网购顾客,挨个打电话,问“有没有网购习惯、买的多不多、愿不愿意接受拍摄”等问题,联系了几百个人,最后拍成了十几张照片。
从《家当》到《网购家当》的拍摄,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家当》作品拍的是一户人家的所有家当,而《网购家当》拍的则是人们通过互联网购入的家当。个人觉得后者和我们当下的社会更有关联性。因为在这些照片中,画面中这些人的家当都是通过网购得来的,这在十几年前是不会有的事情。网购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它的出现不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是想通过这组作品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
在《网购家当》中,你标注了物流时间以及每户人家的网购经历,这种形式很像一个社会调查。当时是怎么想到要以这种方式呈现的?
标注物流时间是想反映速度,当然,现在的物流速度已经比我拍摄的时候快多了。这个表达形式延续了《家当》的拍摄方法,让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到他们网购的家当是什么。
这次拍摄耗时多久?总共去了几个城市?为什么只拍了偏远地区的人家?
2015年1月,我用了23天拍摄了14个有网购习惯的家庭和个人。拍摄的城市有北京、杭州、漠河北极村、内蒙古科尔沁右翼、集安县中朝边境、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新疆喀什、西藏拉萨、云南丽江。我在规划时,便确定我的拍摄点中要有一个中国边境的最远点(最后选择了东边的漠河北极村),选择西北地区为这次拍摄的重点地域。因为这些区域的经济没有沿海区域发达,我想看看他们网购的商品是什么样的。
拍摄对象的挑选标准是什么?怎么说服他们同意你的拍摄?
我是按地区来找的,比如说我想拍一个中国最北方的村子。我跟他们都是第一次见面。在开始拍摄前,我先通过淘宝网找到选定区域里购物过的人。然后电话沟通,他们同意拍摄后,我才会过去。
这些照片是用什么相机拍摄的?这个项目的拍摄难度在哪里?
这些照片是用尼康D800相机配上神牛闪光灯拍摄的。拍摄的难度是选择拍摄地点。他们的房子都不是网购的,所以我会选择一些有地域特色的背景,从而和《家当》作品产生区别。
其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拍摄?
在拍摄漠河北极村那张照片时,我和王雅峰一起把诸多家当搬到了边境线上,画面的背景就是俄罗斯。就在一切准备就绪之时,边防武警突然跑过来禁止拍摄。我赶忙给他看了之前拍摄的《家当》画册,他才明白我是在搞创作,最终破例给了半小时时间。而就在我按动快门时,喇叭里还时不时传来“请不要靠近边境线”的广播。
《网购家当》这个项目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这次拍摄让我感受到了不同区域的人们网购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感触最深的是杭州人购买的会扫地的机器人,以及连西藏僧人也开始了网购。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