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2017-11-27宋叶

文物季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众博物馆微信

□宋叶

浅谈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宋叶

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中小型博物馆如何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便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成为其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厦门市博物馆自2015年来信息化建设成效为基础,分析中小型博物馆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厦门市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探索中小型博物馆怎样以有限的力量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互联网+ 中小型博物馆 信息化 服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1]。现今社会是正处于“互联网+”的时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融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今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博物馆作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第N课堂,其宣传教育方式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遵循“互联网+”时代下观众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早在201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2011-2020年)》中就对博物馆的信息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研究制定博物馆基础信息管理利用要求,加快博物馆信息化进程。加强博物馆网络资源体系建设,搭建博物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不断提高博物馆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而2015年2月9日,李克强总理公布的国务院令第659号《博物馆条例》中也明确地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一方面是国家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发展博物馆的信息化,一方面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增长变化,从“虚拟博物馆”、“数字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到“互联网+”博物馆,单单名称变化、更新速度之快,就让文博人员应接不暇,而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中小型博物馆如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之路,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以便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成为中小型博物馆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厦门市博物馆(以下简称“厦博”)自2015年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分析中小型博物馆在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结合厦门市博物馆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探索中小型博物馆怎样以有限的力量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厦博由总馆、郑成功纪念馆、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厦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思明破狱斗争旧址、陈化成纪念馆、陈胜元故居等七个部分组成,目前在编人员约60人。它虽然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在专业实力上水平较高,但信息化的发展却是十分的缓慢,同很多中小型博物馆一样,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很多问题:

1.信息化建设零基础。2012年之前厦博信息化建设为零,至2016年,除了2012年初建的官方网站和2013年开通的官方微博外,厦博的信息化工作没有更多的内容。且在网站的维护更新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

2.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厦博工作人员包括在编和非编人员在内,真正从事计算机或信息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为零。这也是一直制约厦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资金缺乏,投入非常有限。自2008年我国部分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中央财政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财政补贴力度,但从全国来看,出现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发展态势。厦博作为中小型博物馆,一方面厦博每年的常规经费有限,难以投入到信息化的建设中,另一方面而通过前其他途径申请经费也是困难重重,因而信息化建设方面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

基于上述问题,厦博从2015年开始着手信息化的建设,在结合馆内实际情况和分析面临的问题后,制定使用于本馆的总体规划,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至2017年先后完成门户网站建设改建与扩建、尝试新媒体的社会服务、主题展览网的开发,尝试着在有限条件下做好信息服务大众,信息化工作初见成效。

一、搭建基础“信息化”框架

虽然厦门市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作为福建省一级博物馆,厦博也不断解读最新的法规条文,努力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2015年至今,在馆领导的支持下,厦博初步搭建完成“信息化工程”的基础框架,这是实现“信息服务大众”目标的基础——网站是一个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博物馆对外的一个窗口。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网站是被列为基础资源。

搭建一个好的网站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础框架。博物馆网站应该事先从“实物导向”功能向“信息导向”功能延伸,能够以互联网为媒介向公众提供更加广泛深入的服务。

如今大众对博物馆的网站信息需求全面。美国学者曾对观众进行过调查,大多数人们访问博物馆网站是有目的的:占85%的人,访问博物馆网站是为了增加阅历,23%的被调查者不仅希望看到藏品,更希望获取更多关于藏品的知识和信息,他们把博物馆网站描述成为“很好的电子词典、有效的工具、或灵活的图册”[2]。

图一 改版后的厦博官网页面

厦博从观众的角度出发,2016年对原有网站进行了整体的改建与扩建。首先是改变网站的页面风格,使之更符合时代潮流,更能迎合大众的口味,同时又不失博物馆的文化底蕴;使用了最新颖、更为人性化的网页浏览技术,使观众在操作中更加方便,快捷。新网站还使用了大量的高清图片,满足观众的视觉需求;对网站栏目及功能进行了调整,从栏目的具体名称到功能的增减都一一反复讨论更改,使得栏目更加实用,并真正能够为大众服务(图一)。

同时,在硬件方面,为了给观众更好的服务,在公共区域尤其博物馆(总馆)大厅现实了无线覆盖,这是博物馆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硬件基础。

二、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有报道称:南京六朝博物馆官方微博发起的六朝人物俑,成为双十一的“剁手俑”;山西省博物馆的商代青铜鸮卣因酷似网络游戏中的“愤怒小鸟”而成为最萌文物,从库房走出成为巡回展览的文物“明星”;国家博物馆与多看阅读推出的电子书《微博物》成为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典范……这些都说明,各种新潮的解读文物方式颇受网友热捧,也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所以,当“老古董”遇上新媒体,我们需要用新媒体走近观众,贴近生活,紧随潮流。

厦博也尝试用新媒体服务大众。官方微博不间断地发起原创话题、转发同行的热帖,并及时与网友互动。2014年底,厦博与百度合作的厦门市博物馆百度数字博物馆成功上线,高质量的图片、简练的文字介绍、专业的语音解说让大众在家享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还未搭起时,我们多次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馆内信息,尤其在201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与百度合作,开展了“穿越千年的撞脸”微信互动游戏活动,取得较好的反响;2015年12月厦博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营一年多来效果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微信公众号作为当前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其运营成本较低而广受博物馆界的欢迎,厦博介绍自身情况,在微信公众号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结合自身,找准定位

微信公众平台总体上分为两大类: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每天可以发送一条群发消息,消息会显示在用户的订阅号组合中,但用户不会收到即时消息提醒,也就是说,若用户不主动点开订阅号组合,就不会看到更新的内容;服务号一个月内仅可以发送四次群发消息,虽对推送信息的数量有限制,但消息会显示在用户的聊天列表中,更新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被用户看到。

通过考察我馆实际情况和赴其他博物馆调研,我们选择了服务号,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当前厦博线下活动的种类和次数比较少,需要线上配合的内容还不多;二是厦博微信线上发布的基本信息已经比较丰富,不需要再频繁推送多余信息;三是统计数据表明国内各大型博物馆起初大多数偏重于开通订阅号,但逐渐也开通了服务号,而服务号更适应于中小型博物馆。

2.深抠细节,精致设计

我们对公众号的栏目设置、栏目命名及版面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希望达到最好的效果。微信对于公众号栏目的设置有较多限制,所以我们在设计栏目内容时精益求精,力争把最重要的信息呈现给用户,最终敲定“走进厦博”、“数字展览”、“文博学园”三个栏目,各栏目下分别设置“厦博简介”、“服务指南”、“厦门历史”、“馆藏精品”等子栏目。我们在版面设计上深抠细节,力争把最好的视觉效果呈现给用户,最终确定微信公众号总体风格与官方网站保持一致,从每件文物图片的比例、风格到每篇文字的字体、颜色无一不仔细推敲(图二)。

图二 厦博微信界面设计

3.内容多样,形式完美

有人说:“博物馆是游离于大众基础生活之外的消费品。”因而想把博物馆推向大众是比较困难的,而微信作为一种体验平台更需要满足大众的多种需求,因此做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并非易事。除了做好固定栏目外,我们每次推送信息都要仔细考虑,力求内容丰富,既有大众性的展览解读,也有专业性的藏品文物介绍,还有时效性强的活动报道,以此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如2016年7月17日推送的信息有“‘徐氏三刻’展览解读”、“佳士得讲堂报道”、“郑馆活动报道”、“海外遗珍欣赏”等。此外,每条信息的版面编辑都追求完美,做到版面简洁、形式多样。因为从内容和形式上下了工夫,所以点击阅读量很高(图三)。

4.配合临展,办出特色

微信的主推内容要有特色,尤其要配合丰富的线下活动,这样才能吸引用户,但是厦博在线下活动这方面比较薄弱。在经过几期的实践后,我们最终将主推内容定位在“临时展览”。厦博每年都举办丰富的高质量临时展览,这是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但在参观临时展览时,观众所能获取的信息较少,仅能看到一些简单的图文介绍,绝大多数观众只能走马观花。我们利用微信平台,对这些展览进行详细解读,并且与媒体合作,尝试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文字来介绍展览,拉近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这种类型的微信推出后受到广泛好评,如《陶烟五色永乐瓷——景德镇御窑出土明永乐瓷特展》的展前预告——《六百年前,这个皇帝干了件大事,历史教科书上竟没写!》推出一周内阅读量就达到1200多人次,之后对于永乐瓷器展的几期解读,点击阅读量都很高。

图三 微信内容多样

三、“信息服务大众”的新尝试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巨大,碎片化的信息更能让一般的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相对于冗长、复杂的专业知识,大众更喜欢互动便捷快餐式的文化学习方式。因而利用碎片化的信息服务推动博物馆的大众化,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方法。信息化博物馆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方便易用的平台将沉寂在博物馆的展品向公众推送,为大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体验。厦博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挖掘馆内藏品、厦门历史及闽台特色资源,制作出了一系列展品,如文物小游戏、文物插画小书、动画视频等信息化产品,期望能够带来一种亲民的风格,让普通大众在欣赏精美图文、参与小游戏的同时,获取丰富的知识。同时,在整理与核对大量馆藏文物信息与图片的基础上,厦博制作了历史陈列和精品陈列两大展厅的虚拟博物馆。让更多的人既可享受在博物馆的文化氛围,也可把“文物资源”带回家,足不出户即可感受传统文化。

四、与当地知名媒体合作,举办“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自己官方的网站受众面较窄,选择当地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合作能够极大的提高博物馆的宣传效果。厦博尝试着与当地某知名媒体合作,在其网站上开设一个厦博“专题博物馆”,专题博物馆设有固定栏目和内容,同时不断更新馆内最近资源,合作近两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树立了博物馆的形象,更是扩大了博物馆的受众面,能够为更多大众服务。

以上是厦博信息化服务工作及案例分析,当然在信息化发展方面这是我们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但还有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还有提升的空间。然而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博物馆信息化是博物馆与受众交流形式的革命性变化,对于相对传统的博物馆而言这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厦博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经验的条件下,搭建好信息化的基础框架,并努力尝试用信息化的新方式服务大众,这是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进步。今后,厦博将以“信息化时代,内容为王、大众为王”的信息化理念,在内容上去填充、去创造,并不断探索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努力使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之路充满生机。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8月4日,第2页。

[2]苏珊娜·萨勒夫、韦立立《博物馆联网调查:谁在使用博物馆网站》,《博物馆研究》2004年第3期,第12页。

(作者工作单位:厦门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大众博物馆微信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博物馆
微信
露天博物馆
微信
微信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