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探究①
2017-11-27杨春卉张东
杨春卉 张东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探究①
杨春卉 张东
(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19)
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其软实力下降的背景下,为探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的提升路径,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影响因素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的培养缺陷。研究得出:生源质量、导师选择与导师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供求”脱节等是影响其软实力水平的主要因素,并依据这些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严把质量关、加强导师责任心、实施行之有效的实践培养方案来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软实力 实践能力 导师
在现代科技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一种学位类[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对于发展我国体育相关领域、提高我国体育整体的健康持续提升及国民身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相对国外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我国起步较晚,2006年开始招收非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2009年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发生变化,由之前的非全日制培养的一种模式增加至招收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两种模式。随着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招生比例的不断扩增,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的综合软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 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软实力的影响因素
经过笔者查阅文献资料、走访专家学者及自身经历,笔者认为造成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软实力降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1 生源质量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的知识储备有着本质不同,研究生学习是由知识储备向创新知识逐渐过渡的阶段[2]。学生本科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我国现阶段多数本科学生基础理论学习不扎实,知识面浅且窄,对于自己本专业的运动技术未达到应有水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科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或自己所学的体育专业运动项目缺乏足够的兴趣,直接导致了本科学生毕业时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应届毕业生中,部分学生选择考研,在考研的这个群体里不乏一些只为逃避就业、提高学历、升职加薪的考生,他们对于掌握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未达到考取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水准,只是经过自身对所考院校指定的参考书目的学习通过研究生选拔的初试,在复试环节由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导致各院校生源不足从而降低复试标准,复试趋于形式化,使部分学生钻了“空子”。
1.2 导师选择与导师培养
导师的培养是研究生软实力高低的又一重要因素。进入研究生阶段第一步便是选择导师,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兴趣和未来规划不明确,导致不知道如何选择导师能够最大化的提升自己,对于导师了解不够深入,盲目的选择,所选择的导师不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由于扩招原因致使体育导师数量缺乏,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较多,有的院校一名导师要指导十几个学生,大大消减了导师培养学生的实效性。部分导师为评职称忙于自己的科研项目更无暇注重学生的培养。
1.3 实践能力的培养
多数院校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落实不到位,重理论轻实践。根据实地调查,有些院校规定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研究生二年级时至少实习半年,但实际情况则不然,学校对学生缺乏管理与监督,加上实习单位对学生管理有限的;学校未能依据学生自身情况安排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起不到针对性的锻炼。
1.4 “供求”脱节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为社会提供高水平人才,在我国各院校培养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与社会需求类型严重脱节。据调查,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包括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学位论文的要求、论文发表的要求(尤其学术型硕士)以及对实践的要求,但是大部分培养单位仅注重课程的学习以及学位论文的完成,而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缺乏必要的考核与把关[3]。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缺乏社会适应能力,难以满足社会日新月异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的创新条件和要求,从而降低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3]。
2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提升策略
2.1 严把质量关
高校在对本科学生的教学中应加强管理,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和学生所学运动项目的技能的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与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不为逃避就业而盲目考研。在不能改变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扩招的前提下,各院校应加强对考研学生复试的综合考察,扩大进入复试的比例,从理论与运动技能等多方面进行筛选,摒弃形式化考察模式,提升准研究生的质量,从源头治理,对提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有事半功效的作用。
2.2 加强导师责任心
高校在准研究生入学前以适宜形式告知学校导师基本概况,使学生对导师有相对的了解与认知,以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及兴趣选择导师。丰富导师数量,减少“一带多”模式,减少导师功利心,不单以导师科研能力为评定职称主要标准,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置于教师评定职称的重要标准,使导师增加对学生培养的责任心,加大导师对学生培养的时间与精力,切实的指导学生学习方向,提升学生软实力。
2.3 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的是个体的实践能力。在学生的研究生阶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兴趣制定有个性化的实践培养方案,例如东北大学体育部体育教学专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在学校有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特长分配实习地点,到沈阳市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教案,组织教学活动,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帮助其他教师进行辅助教学等,能够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学校培养方案中要更贴近学生就业,与社会接轨,使学生软实力与社会所需类型相匹配。
3 结语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软实力提升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在严把质量关、加强导师责任心、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导师、学校行之有效的培养方案这些因素做到实处时,还应在宏观方面加强学校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视。对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而言,其自身的软实力水平与其在研究生阶段的自我规划、自身锻炼、勤奋、刻苦、认真是离不开,体育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是软实力提升的不竭动力。只有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其他各方面有利因素相结合,才能使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软实力达到预期水准。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学位[2010]49号[Z].2010.
[2]陆阿明.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缺失分析与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3):77-80.
[3]杨献南,王骏昇,尹玉辉.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人力资本贬值及其应对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5):88-94.
G807
A
2095-2813(2017)08(c)-021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219
杨春卉(1973,3—),女,汉,山东东平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