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地域性特征研究①

2017-11-27付英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0期
关键词:体育馆热带体育场馆

付英伟

(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热带、亚热带地区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地域性特征研究①

付英伟

(三亚学院 海南三亚 572022)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地域气候特征对体育场馆建设与使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讨论认为:首先,热带、亚热带地域气候特点对于此类地域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其次,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场馆设施多不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利用率很低或有严重的浪费现象。热带、亚热带地域的体育场馆建设应遵循人群运动健康指标、整体设计的经济价值、设施的多功能等几个原则。

体育场地 设施地域特征 适应性

国家针对不同层次学校的体育场馆建设已做了明确的规定,并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在所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诸多的国家文件中都涉及到该方面有关规定与要求,以当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设施的现状为基点,着眼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趋势而制定的。由于我国疆土辽阔,地域性气候差异很大,对场馆的建设与使用未提出了不同要求。而目前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大多依照国家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建设,这也基本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域的环境条件。而对热带、亚热带地域的体育场馆建设与使用要求诸多方面却存在着严重不适应问题,很多场馆成了摆设,并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为此,本研究将作为“热带、亚热带地区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的基础部分,重点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域气候特征问题,体育场馆地域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此类地域体育场馆建设的基本原则。为完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奠定理论基础。

1 热带、亚热带地域气候特征分析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温有着独特的特征,气象专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把秦岭山、雷州半岛和淮河作为热带、亚热带分水岭。其土地面积广阔约占国土面积的1/4,涵盖了16个省市,人口是密集的地区。南北的对比来看雨量较多,受季风的影响温度较高。具体表现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辐射强、雨量较大、台风频繁等。

其区域每年受台风的影响是最多的。在我国每年登陆的台风平均来看约8次左右,受台风影响的区域也正是我国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安全尤为重要,特别是风雨操场、布棚顶的场地设施。

受高温和日照的影响,4~9月份太阳直射、紫外线强烈,户外运动受到严重的危害;没有防晒设施,学校体育教学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该地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周边都进行了绿化环境的设计,利用丘陵、假山、树丛、人造湖等对体育场馆设施具有降温、引风的作用。这些能与场地设施形成温差,增大体育场馆的正负压提高了自然通过的效果。还有利用喷泉、流动的水池来改善体育场馆自然通风的作用。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绿化区域除了设立休闲长椅外,草坪上的运动项目应设在其中,增加了运动的场地的使用。如木球场地、草地保龄球等。海南大学的木球场地就是在运动场前的树荫内,铺设的木球赛道进行教学和训练的,达到综合利用的效果。

2 体育场馆的适应性分析

2.1 . 此类地区目前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的适应性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文化等差异很大,从南到北相距约5500公里,表现出季节和气温上极大的差异。国家用统一的一种评价体系的标准来评价不同地域的体育场馆设施,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和浪费现象。对不同区域要用科学的标准形成合理条例的细则,才能够保证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竞赛正常进行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也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查、督导、评估、规范学校办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如在公共体育教学中,天气炎热的夏季,室外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上一定要考虑遮风避雨的条件,否则不能达到上课的条件影响教学和训练,只能在遮风避雨的风雨操场上完成教学任务。而北方地区就不存在此类问题。南北气候的差异要同等的场地数量和条件就缺乏科学性,用简单的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要求是不够的。

热带、亚热带区域自然通风在体育场馆中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指标,能够创造良好的学生学习、运动训练的环境条件。自然通风是室外通过室内形成空气的流动而形成的,能够改善室内的温度。建筑设计非常重视体育场馆的设计理念,布局合理应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因素和建筑结构的特点实现场馆的通风条件。在诸多因素中也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外表的通透性、建筑的外观、风向、建筑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绿化环境、室内的温差等。体育场地设施的自然通风形成必须考虑建筑点的选址、方向以及周边的环境等因素,利用自然界地域的特征,季风的方向情况,减少障碍物的隔风带的作用。

我国在实施“北冰南移”的发展战略已经30多年了,但收到的成效甚微。其原因之一的就是能量的消耗制约的作用。过大的能量消耗,达不到所需目标。加之我国人口众多,能源储备较少,节能减排有待提高。因此,体育场地设施一定要考虑教学的适应度。过大费用指出也会影响体育教学成本的。遏制住更多的群体的锻炼的积极性。

体育场馆自然通风,是改善体育馆室内风环境有效的方法。在自然通风场地设施运动可以大大提高师生锻炼的积极性和兴奋度,而空余时间又能给场内更换空气和降温的效果。

依靠空调、通风系统创造运动空间环境大大提高了运营成本和空前环境的不健康情况,有时会出现室内空前稀薄、氧气供氧不足的现象;特别是有些运动场地是建筑的地下室改造的,没有达到运动健康标准环境,也会出现空前污浊,人群运动不舒适感。但自然通风,和开放式的场馆设施,空气质量大大提高,运动人群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满足运动条件,为运动者提供健康保障。

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也是学校经费使用较大的方面。如何其成本和提高场地设施长久使用率,又能减少浪费而达到体育教学、训练的舒适度也是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国家三令五申的为了提高场馆的使用率,使高校的体育场馆闲置时间对社会免费开发,成本的降低大大增加体育人口的比例,更多的人群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体现了国家的人文关怀和高校场馆投资的社会效益。

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进入到夏季,室外场地明显的使用率降低,室外的篮球、排球、田径场地等,在教学时间内天气炎热、紫外线强烈,这些没有遮挡的场地基本不能使用。在广东和海南省表现极为突出。

2.2 适应此类地域的体育场馆特点分析

风雨操场的功能更能体现热带、亚热带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区域特点。有遮阳的棚顶,没有墙的场馆既能体现室外的气温环境,又能避免紫外线和阳光的直射,也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使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条件得到了保障。三亚学院的风雨操场长100m、宽60m,在其中有5块篮球场地,两块排球场地和较大的训练区域。可以六个班级同时上课。晚上又具备灯光球场的功能,满足了公共体育教学、训练的要求。遮阳棚(布艺)在热带、亚热带被广泛采用。游泳池遮阳棚、网球遮阳棚,小型训练场遮阳棚等等都起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提高了场馆的使用率。

建筑如何去适应地域气候呢?对于这样的地区,体育场馆设施应该以“通透、明快、轻盈、淡雅”为建筑理念,以满足运动群体健康的思想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体育教学、训练条件为一流的服务宗旨,改善环境还是节约能源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建议此类地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

3.1 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域体育运动参与健康的原则

海南地区而言,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都要考虑热和光照的问题。既能预防照射的炎热和强光,又能达到节约的功效,采用斜面遮板,其作用可防止多余光线进入室内,采光的条件可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也就控制了进入场馆的热量。海南地区的体育场馆利用采隔热玻璃外倾斜多片倾斜窗户,减少大部分阳光直射紫外线和热量的进入又做到通风的效果,其它的方法是无法达到其目的的。体育场馆要靠灯光照明,使用的时间较长,并不能达到自然照明的效果。设计建筑过程中重点考虑采光,又要考虑照射的热量。南方地区体育馆西晒的情况较为严重,东西立面的竖向遮阳板,形成风翼形构造,构成侧向进风口,可将东南风引入馆内。竖向遮阳板也扩大了遮阳面积,配合隔热玻璃可遮挡掉东西向的大部分日光,隔绝了大部分进入体育馆内的热量[1]。

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田径场地夏季日照时间的体育教学的利用率很低,海南省全年的使用率更低。日落后田径场地是体育训练的好的场所,因此,学校的田径场地一定要安装照明灯光,提高场地的使用率。2016年海南省乒乓球“校长杯”在海南医学院体育馆举行,当时海口的气温最高达到40C°,而体育馆没有通风设备和空调,既不能开窗户的乒乓球比赛现场的气温可想而之了。而文昌一中的体育馆的设计就有着地域特点:半地下、上面镂空,即通透通风又不影响比赛。

夏季南方炎热,紫外线强烈。利用现代化科技材料大大减少建筑吸热的现象。体育馆屋顶暴露在天空中的部分最多,因此安装具有折射功能的金属隔热板材料的屋顶最为理想。

科技水平的提高,隔热材料应用更加普及和造价相对低廉,利用彩钢板和隔热泡沫制造的穹顶比比皆是,大大提高了体育场馆设施的避热功效。该地区体育馆的整体结构宜采用浅色装饰,也较少人们的视觉焦躁感和物体的吸热量。白色穹顶热获得量远远低于黑色吸热量。

热带、亚热带地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考虑自然通风、隔热、隔潮等诸多因素,在体育场馆的设计中要分析场地诸多因素和条件设计理念,做到规划合理,节约能源,提高教学训练的使用率。

3.2 体育场地设施整体角度设计有利于节能原则

区域的特点使得体育馆设施建造多个方面关系,环境条件的设计应相互配合成为一个协同的整体。从体育馆整体性角度考虑,减少了重复的配套设施和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提高运动群体的满意度和缩短往返的时间。

3.3 多功能利用可以提高使用率的原则

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最基础条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从教室走出来,提高学校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各类体育比赛、文艺活动、会展、招聘会等在高校内不断开展起来,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给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带来了更多的使用功能要求。

4 结语

(1)热带、亚热带地域气候特点对于此类地域的体育场馆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直接影响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

(2)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场馆不适应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利用率很低或有严重的浪费现象。

(3)热带、亚热带地域的体育场馆建设应遵循人群运动健康指标和舒适感、体育场地设施整体角度设计更有利于节能、多功能利用可以提高使用率等原则。

[1]李晋.隔热与亚热带体育场馆放入可持续设计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8(3):23-24.

[2]林耀阳.基于大学生行为模式的高校体育馆主空间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刘昂.基于适用性的高校风雨操场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4]黄真真.海南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发此安装及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5]陈佩燕,杨玉华,雷小途,等.我国台风灾害成因分析及灾情预估[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1):64-73.

[6]罗鹏.健康型体育馆设计邹议[J].低温建筑技术,2003(6):22-23.

[7]肖宝婵.珠江三角洲地区创意产业园的建筑特色研究[D].湖南大学,2014.

G818

A

2095-2813(2017)10(c)-0183-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183

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QJZ13516005。

付英伟(1962—),男,满族,黑龙江伊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馆热带体育场馆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World-famous stadiums 世界著名的体育馆
热带风情
迷宫弯弯绕
热带的鸟儿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体育馆的考验
T 台热带风情秀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