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2017-11-27邓陈亮唐照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羌族文化遗产物质

邓陈亮,唐照华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

邓陈亮,唐照华

基于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示,并提出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有效路径。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五点启示:政府应成为保护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保护传承工作;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积极抢救传承人;鼓励企业与志愿者加入保护传承行列。最后,提出构建有益的生态环境、调动提高羌民作为传承者在传承中的主人翁责任感、进行长远规划与管理、加强全面研究和挖掘整理等有效保护传承路径。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保护;传承

羌族是一个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古老的民族,其生活聚集之地主要在我国的四川省,也有部分分布在甘肃省、陕西省、贵州省和云南省等地。羌民族长期处于比较封闭落后的状态,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电话和网络等现代通讯设备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已经逐步走出闭塞的环境正向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不断迈进。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项入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起源于万物崇拜、宗教祭祀、生产生活、生存斗争和节庆娱乐,它在羌族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1]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羌民族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不屈精神,对体育与歌舞有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表达了羌人战胜大自然的坚强决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羌民族历史、文化、经济和习俗等多方面的熏染影响,逐渐形成了羌族人民各具特色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息息相关的健身舞蹈——起源于古代祭祀或娱乐的锅庄舞、羊皮鼓舞、跳盔甲、“巴绒”、“哈日”、“萨朗”和“哟粗布”等等;反映羌民族生产生活、生存斗争和节庆娱乐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推杆、金骨牌 ,、拍球 、吆牛牛 ,、甩皮封 、举石锁 ,、跳背篼 、打窝 、摔跤 ,、掰手劲 、扭棍子、武术 、耍龙灯 、逗瓜 、逃背关等 ,这些文化遗产现今已是羌族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代代传承发展,体现了它的文化优越性,对推动羌民族的繁荣稳定发展和促进羌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团结融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1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

1.1 时间的推移和地震灾害加快了失传的速度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间流逝,部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变迁中已经消亡,部分正走向濒临失传的危险,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更是加剧了其失传的速度,对羌族文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不仅给羌族聚居区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导致传承人匮乏;而且对羌族现存物质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比如历史古迹、传统村寨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这些不利于因素,加大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难度。

1.2 挖掘与传承缺乏系统规划

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实上是一个组织协调严谨周密、全面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对羌民族的传统体育、社会生活和自身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考量,以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进行挖掘与传承,从而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劳动生活中。从目前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看,还缺乏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挖掘与传承的系统规划。

1.3 保护传承中主体地位欠缺

羌族是一个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民族,因此其文化基本上是通过口耳相传或图经的形式代代传承。鉴于此种文化的特性,羌族民众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他们应该成为真正熟悉精通羌族文化保护的专家,而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从而真正起到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目的。目前,羌族民众在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主体地位非常欠缺,没有尽到主人翁的地位,更多的是依靠政府或外来研究者的激励而发挥一定的作用。在这种环境下,羌族民众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自然没有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1.4 保护传承方式单一

当前,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把表演的项目录制下来,把一些与之相关的物质东西保存起来。[5]这种保护是一种静态的保护,最大的弊端是只能保护到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在形式,而没有保护到内在的精髓。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外在形式和内在精髓共同融合产生的,这样的保护传承方式并不能真实的传承文化遗产。另一种传承方式是教育,通过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进行保护传承,这也是实现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键,如把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学校,社会组团展演等使得一大批人加入学习,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进一步的传承推广。但是这样的传承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方式,如采用原生态保护、整体性保护、产业化保护等方式。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启示

2.1 政府应成为保护传承的主导者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应该紧紧围绕政府相关的方针政策进行展开,同时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专门的资金款项用于遗产的保护传承,并且通过一些途径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同时,政府应该加强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完成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通过政府对相关单位比如文化行政单位和教育体育事业单位等联合采取行动、配合协作,组织制定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的政策措施,使各个部门能够协调配合,避免只为各自利益而发生彼此掣肘、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此外,领导干部,特别是羌民族的领导干部更应该注重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宣传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树立成效,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到非常重要的认识高度,从而弘扬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2.2 依法实施保护传承工作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应该严格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途径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保护传承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制定了诸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的法律体系,如1982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7年出台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1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5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工作的意见等。在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同时要加强建设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条例或法规。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四川省就立即批准了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规,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方式、方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此外,通过运用文字、录音的手段和现代多媒体数字技术的科学手段进行真实记录、系统归档和专门管理,从而更加有效的保护传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2.3 发挥学校保护传承的教育功能

学校在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鼓励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志于传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族人才进行任教,从而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养出众多的优秀人才,以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薪火不熄。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出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在羌族学校中进行教学,开设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课程,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护传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更加达到应有的效果。此外,羌族地区的学校应该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学生学习考试的重要内容;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将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教育内容和教学状况列为对学生、教师以及学校领导进行年终考核的范围。

2.4 积极抢救传承人

在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应该注重的不是物而是人,即不是保护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件作品,而是保护传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本身所具有的技术技能。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大部分现今年事已高,加上大地震造成不少传承人相继离世,给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带来了很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行深入的清查和对他们进行努力呵护,应该了解掌握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身体状况、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并逐一的进行登记造册,否则不及时进行抢救就非常有可能永远失去某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针对传承人的优惠政策和长远规划,使他们能够得到精心呵护以有利于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在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进行整体保护的原则,把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放到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中,做到人性化和更加科学地保护,从而有效提高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理念水平和实现其更好的保护传承。

2.5 鼓励企业与志愿者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

相关主管部门应该采取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热爱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保护传承的行列,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公益性的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并实行免费开放,将其作为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教育基地,针对博物馆的日常开支,可由政府拨款和社会募捐形式建立专项基金维持。此外,要积极发动热爱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志愿者加入到保护传承的行列,使那些了解并懂得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愿意为其服务的众多专业人士从事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讲解和相关的一系列服务工作、征集整理各种文物、制作发放宣传资料等工作。

3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径选择

3.1 构建有益的生态环境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存活于羌民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生产劳动的每个角落,但是羌民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环境在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影响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使羌族人民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到达岌岌可危的地步。如何改变这种不利因素,更好的保护传承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在羌民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和加强开展,积极构建有益的生态环境,才是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有效的保护传承。

3.2 调动提高羌民作为传承者在传承中的主人翁责任感

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能够更好的保护传承,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羌民自身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和有意识地去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暂努力,而是长期坚持的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通过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及羌民自身协作配合才能顺利完成,在保护传承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羌民是这一庞大工程的主体,也只有他们积极参与和提高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认同感,调动他们在这一活动中的自觉意识和主人翁思想才能更好地完成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3.3 进行长远规划与管理

在规划上,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需要按照一定层级体系、民族特色和本身的文化特征进行全面考量规划。根据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建立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级名录体系,为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搭建基本框架。在管理上,努力汇集各方面的力量,着力提高队伍综合能力,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注重效率与质量地开展工作。[12]

3.4 加强全面研究和挖掘整理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和对羌民进行调查访谈等方式,对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挖掘整理,并按照项目的属性和开展方式及时间等做出具体的归类整理,推出一批重点保护研究项目,进一步加大力度收集其相关图片、录像、文献等相关资料,为其保护传承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原则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其进行全面记录和系统归档,结合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注重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的系统性与动态性。

4 结语

总之,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羌民族精神的载体,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非常珍贵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在尚待破解与利用的历史文化信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也是羌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为弘扬羌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我们必须针对目前羌族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经验,选择有效的保护传承路径,更好的保护传承它,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

[1] 邓陈亮,余乔艳.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A].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

[2] 王定宣,刘中强,黄山鹰.羌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4).

[3] 张世均.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J].中华文化论坛,2009(2).

[4] 喇明英.羌族文化灾后重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 蒋彬,吴定勇.传媒议程设置与震后羌族文化重振[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

[6] 徐学书.略论羌族文化与古蜀文化的渊源关系——兼论羌族与黄帝的渊源关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

[7] 韩云洁.多元文化背景下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8] 徐学书,喇明英.构建羌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研究[J].中华文化论坛,2010(3).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Qiang Ethnic Minority

Deng Chenliang,Tang Zhaohua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protection path of Qiang sport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otection about Qiang sport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The study concludes five enlightenments for it: the government to become the leader of the protection, conservation work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developing the school education function, positively rescuing inheritance, and encouraging enterprise and volunteers to join in the protection team. In the end, some effective protection paths are put forward—to build benefi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o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Qiang people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inheritance, to carry on long-ter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digging, etc. Key words: Qiang; sport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inheritance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TY2015213);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项目(项目编号:QXY1409)

邓陈亮(1985-),男,贵州印江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四川 成都 610054 Sports Department 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Sichuan, China.

G852.9

A

1005-0256(2017)05-0015-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08

猜你喜欢

羌族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
羌族艺术的特征与当代价值:李锦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羌族人物线描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