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普通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改革①
2017-11-27刘岩
刘岩
(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徐州 221004)
浅析普通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改革①
刘岩
(徐州医科大学体育部 江苏徐州 221004)
瑜伽作为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课程,因其独特的呼吸法、体式动作及冥想能带给练习者舒适的体验,在学生中很受青睐。本文从普通高校瑜伽选项课课程教学内容设置(由基础开始将教学内容逐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形式与方法(借助多种媒介及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创造多元化课堂)、师资配备(引进专业能力强的瑜伽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校际交流)等角度入手,剖析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改革,以推进瑜伽选项课课程教学更科学化、广泛化,进而提高选项课的教学质量,让更多大学生瑜伽爱好者受益。
普通高校 瑜伽 教学改革>
瑜伽,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形式受到男女老少的喜爱,这都归功于它独特的呼吸法、体式动作及冥想,在音乐韵律的带动下能让习练者身心放松的同时而机体又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带给习练者舒适的体验,再加上其不受时间、环境、场地等因素的约束,在高校中也受到学生的青睐。
作为一门公共体育课,瑜伽课程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或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瑜伽练习是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中应该解决和重视的问题。本文从课程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形式与方法、师资配备等角度入手,剖析普通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改革,以推进瑜伽课程教学科学化、广泛化,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学生受益。
1 瑜伽课程教学内容设置
任何一项运动的兴起都离不开它的起源和功效,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瑜伽的起源等相关知识,在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自身身体的变化。
1.1 基础理论知识
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探寻“梵我合一”的道理与方法;而现代人所称的瑜伽则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养性方法,包括调身的体位法、调息的呼吸法、调心的冥想法等,以达至身心的合一。
随着瑜伽的深入及不断发展,衍生了五大流派,即智瑜伽、业瑜伽、哈他瑜伽、王瑜伽以及奉瑜伽。目前,普通高校瑜伽选项课课程中大多采用的是哈他瑜伽,它更注重体位体式练习和调息法相结合,能够带给习练者更好的感官体验。
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瑜伽的根源了解瑜伽,更好地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动作体式的学习和练习中就能更好地体悟,进而坚持下去。
1.2 课程内容
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离不开理论和实践。理论知识告诉我们是什么,而实践是让我们做什么和怎么做。
理论知识包括瑜伽的起源与发展、瑜伽的功效、瑜伽的练习原则及方法和瑜伽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实践部分就从体式法、呼吸法、冥想、休息术等方面由简至难,逐渐深入地练习,注重习练者自身的体验。
体式教学可以从柔韧、力量、平衡、技巧、扭转类分类教学开始,也可以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分级别教学,也可以按照身体的空中姿态分类进行教学,每一类别或每一级别抽出具有显著性和代表性的动作,再由易到难地进行组合或套路练习,这样就能很好地避免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很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组合或套路动作练习可以采用现有的也可以自编,自编组合时一定要注意动作前后顺序、动作难易程度、体式方位配合等,使编排更科学化,更易于练习。
呼吸法是融合在体位体式练习中的,也是不可缺少的,通过合理的呼吸能更好地配合体式练习,也能使练习者的机体在体式中更为舒适和放松,较好地避免因肌肉、关节、韧带的紧张而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强调呼吸法的重要性;冥想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会带给练习者更好的自知自觉的体悟,使其更好地投入到瑜伽的学习中来,这是单独的体式教学所不能触及的。
2 瑜伽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教师就是用一系列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她(他)们进入到这个项目中,感受及体验,最好的发展方向就是学生掌握、爱上它,乐于探索它并把它作为终身体育的锻炼项目一直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的最终的教学目标。当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每一个老师对于所教授内容都有自己的个人的感悟,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源于此。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在学生心中播种下的一颗种子,学生对于该个项目的探索就是支撑种子活下去的养分和动力,学习越积极对于支撑知识的需求也就越迫切,反之就会未曾萌芽就已近枯萎;当然,我们的教学就要需要不同的方法来填充,就像海绵的不同孔径一样,只要找到通路就会有充足的水分支撑。
2.1 教学形式
选项课是公共体育课程开设的一种形式,是学生在选课系统中选择一个项目作为体育课程项目,这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
教学形式的选用直接反映教学的开展情况,俱乐部式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从导入到主体到放松部分,教师的引导是课程教学的主线,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选项课教学也是教师主导,但学生的练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无疑,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更频繁,也可以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水平,教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增加或相对减少拓展练习,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
2.2 教学方法
任何一个课程的开展都离不开合理的和多样的教学方法的支撑,教师只有灵活地运用才能使课堂教学氛围更为活跃,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1 示范法
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也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初步感知动作是怎么做的,形成动作的初步记忆,也在学生后期的学习中指引正确的方向。
2.2.2 讲解法
讲解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最多,从项目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到具体的动作体式的要求等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讲解得越透彻,学生的认知也会更明了,对学生正确地掌握运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在瑜伽的冥想练习中,教师讲解的语言魅力可以给学生规划适当的情景,使学生较好地投入到练习的氛围中,同时得到更为优质的体验。
2.2.3 创设情景法
进行瑜伽练习尤其是冥想时,教师创设的情境很重要,音乐铺垫加上教师的语言引导,能大大地减少学生进入的时间,也能更快地、较好地让学生领会到瑜伽的空灵的状态及自身舒适的感受。
2.2.4 团队协作法
团队协作是在分组练习的基础上,发挥每一位成员的闪光点,加上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将教师分配的练习任务能够较为出色地完成的一种方法。团队协作时,队友之间接触的时间要长些,彼此观察的眼睛就增多,看到的不足和优点也就更多,对于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和团队精神的锻炼无疑是个好方法。
2.2.5 分层次递进法
无论是按套路进行教学,还是按功能、体位等分类进行教学,都要分层次递进进行,这样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就能充分观察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及兴趣需求进行教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主体要求,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激发学生进行瑜伽练习的兴趣,促进其主动参与到瑜伽练习中。
2.2.6 多媒介法
如果在教学中,单一的媒介可能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同时也推动教师运用多种媒介去充实课堂,增加教与学的乐趣。多媒体、教师制作的微课视频、慕课等的引入无疑增添了课堂的色彩,让学生爱上这种多元化的课堂。
2.2.7 拓展练习法
在进行单个动作体式的教学中,如果单一地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多方位地介绍或者引申,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双人瑜伽动作可以作为单个动作的拓展练习,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更好地掌握动作,更为准确地把握动作的技术要点,也能推动学生的主动记忆,达到掌握或熟记动作的目标。
在相似动作教学中,可以把教授过的内容拎出来,既做了复习,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动作的区别记忆,清晰地梳理动作的步骤及要点,加强动作的记忆。
3 师资配备
虽然说我们不能要求教练在技术水平上都超越运动员,但是作为教师要知道如何讲解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更好地运用技术动作,这就是一个教师的重要性;无论在知识理论层次还是在技术动作原理上都要能娓娓道来,让学生更为简单地、更容易地去接受。
3.1 主修专业
无论是高校瑜伽课教师还是健身俱乐部瑜伽教练,从一开始就师从瑜伽的人只占一小部分,高校瑜伽教师中很大一部分是从健美操、形体、体操等专业转型的,缺乏瑜伽专业功底厚、基础牢的教师,可以考虑引进专业瑜伽教师。
3.2 进修培训
每一所高校对于教师的培训都很关注,也不只局限于科研。教学方面的培训每年都会涉及不同的项目,但相对于其他项目来说,针对瑜伽教学或瑜伽技术的培训(教育厅承办的)就极少,社会上的培训虽不少但多是面向俱乐部教学的,十几天的培训就可以考取一个教练资格证,专门面向高校瑜伽教师的培训应该增加。
3.3 校际交流
高校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教学方法上也会有一定的特殊性,通过校际之间的交流可以充分融合各个高校教学的闪光点,从而建立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鲜明的课程。
4 结语
瑜伽,作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一部分,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由易至难,由基础开始将教学内容逐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借助多种媒介融入课堂,创造多元化课堂;在师资配备方面,可以引进专业能力强的瑜伽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培训和校际交流,吸取多方面的精华,打造有院校特色的教学,服务于广大的学生瑜伽爱好者。
[1]贾文红,赵俊瑞.瑜伽90'中级教程[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聂秀娟,贾磊,邢娜.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5):126-127.
[3]胡鑫,曹帅.公共体育瑜伽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运动,2016(23):102-103.
[4]张世祥.我国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运动,2016(17):53-54.
G807
A
2095-2813(2017)10(c)-01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125
刘岩(1985,8—),女,汉族,江苏丰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