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重构的思考①

2017-11-27俞海方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核心目标

俞海方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体育课程重构的思考①

俞海方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体育课程三维目标观在目前实践中目标和评价比较模糊笼统,缺乏实际的指导意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布使学科的课程目标具体化,对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起到指引作用。该文通过梳理,在体育课程目标、课程环境、学生反思、考评、教师发展等五方面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下的体育课程重构提出思考。

核心素养 体育课程 重构

21世纪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刚刚发布,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体系一片空白。而我国体育教学使用的三维目标观与21世纪公民素养的宏大目标与教育诉求相比已经显得目标不明确,指导性不强。因此,建立以具体学科为特点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系已迫在眉睫,体育课程如何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进行实施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思考和实践。

1 学生核心素养

2016年9月,我国教育历史上首次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根据OECD的界定,它超出了“认知能力”的范畴,不限于传统意义上“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带有明显的社会适应倾向。纵观欧美各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的突出这一立场。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此次发布的“核心素养”试图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来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突出的特征是个体能否应付现实生活中各种挑战性的复杂真实任务,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2 体育课程的三维目标观

我国教育部自2001年起实施基础教育改革,推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观,全面体现在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三维目标观贯穿于课程目标设置中,成为体育教学教案的模板,目标宽泛,千篇一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与目标相脱离,课程目标本身就存在着内容与行为不一致的矛盾,课程目标的设立并没有实际意义。每一节课程的教学实效考评指向一致,评价标准以身体素质、技能学习为主,教学目标细则不明确,过程与方法未充分落实,情感价值观被形式化和虚化。这个起统领作用的课程总目标由于没用具体的像核心素养一样的目标范围作支撑,也由于其规定的目标范围与考量或评价要素含糊笼统, 这就使得 “三维课程目标”既难以理解与把握,又难以分解与操作。

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清晰地将学生发展的素养内容一一理清,对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起到指引作用,学生的核心素养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讲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对三维目标是一种更深化的整合。

3 对体育课程重构的思考

3.1 体育课程目标的修订

打破以知识技能教学体系为主线,变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根本,将体育课中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转化为以发展某些核心素养为前提,以技能学习抓手,重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根据学科和教材特点多针对的核心素养来创设教学环境和手段,确定所要实施的过程需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核心素养是学校教育(包括某一阶段教育)的总目标,核心素养, 需要课程目标的实现来达到。这就是说在学校体育教育中, 实现 体育“核心素养” 目标是根本,核心素养的建立使课程目标的建设更加明确,为体育教育能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能培养相应的素养。

3.2.1 应突出学科特点

核心素养具有广博的内涵,是“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课程脱离不了育人目标,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跨学科的这些核心素养分解到了各个具体学科,这些核心素养与学科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非常清晰,对教材编写、教师的课程实施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我国现行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与课程资源使用建议等方面描述得相对较笼统,较简练,没有体现学科特色,缺乏具体学科如何实现学生具体学科能力的相关建议,不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3.2.1 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体育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各项目运动技能知识为主线,一般在教学建议上以技能重难点、动作的纠正和定型为内容,在课程上很少关注如何通过这些教学安排来培养学生一些核心能力。在新订的教材中可以根据技能特点,围绕核心素养发展来设计一些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提供可参考的教学环境供选择,其实是给教师指明设计的思考方向,以便教师摆脱原先的教学思维定势。因此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的手段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比如:在利用信息化来监测学生的心率;利用慕课、掌上课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技能动作;安排团队任务来完成项目等等。

3.2.2 课外活动的再强化

课堂和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课外是课堂的延续,课堂的教学是为课外服务,学生终究是需要走出课堂,走向课外。学生在课外与各色人群一起参加体育活动,是检验和锤炼他们个体核心素养发展的最佳场所和综合场所。学校应该明确课外活动的所着重的素养目标,加强学生在课外活动成效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

3.3 创设学生反思教育

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是一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课堂反思已成为要求,而对学生的学习反思没有明确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将学生的反思作为重要的一环,无论对课程的掌握还是对学生反思能力的提高都是必不可少。比如:在体育运动中,让学生课后学会反思为技术运动、战术的使用和运动环境的关系?什么样的情况使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战术?这次的场上情况能否使用其他技术和战术等等。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学会学习,课堂上教师就要重视反思,鼓励学生反思,并巧妙地利用反思,使学生在乐思、巧思、善思的过程中锤炼这项能力,锻炼其为整个人生的走向学习思考。

3.4 考核评价标准的丰富

目前我国考评学生体育成绩仍以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素质为标准,这应该成为学生体育成绩的一项最重要指标,但不该成为唯一指标,因为体育除了承担增强体质的功能外,还需在人的发展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参加体育课程是否锻炼了体育所需承担的核心素养发展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对象。因此需不断开发核心素养相关学业评价标准,为教与学的开展明确目标和指导方向。

3.5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他能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教与学、评价真正落实都是关键因素。那么首先对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培训和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更何况,教师在其本身就不是在核心素养发展体系下成长起来的,缺乏对核心素养的实践体验,因此必须要让其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设计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师提升项目,组织教师研修。其次,积极开发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类课程和学习材料,提供给教师,通过核心素养、教学支持工具和教学策略融入课堂实践,帮助教师确定什么样的活动可以使用。

[1]师曼.21世纪核心素养的框架及要素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6(3):33-35.

[2]陈小斌.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三维目标达成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0(33):152.

[3]辛 涛.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11.

G645

A

2095-2813(2017)06(b)-016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64

俞海方(1972,7—),男,汉,江苏苏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核心目标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课程目标来源理论的批判与重建:从“小三源”论走向“大四源”论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