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历史与困境及对策研究①

2017-11-27赵卫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田径体育课教学模式

赵卫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89)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历史与困境及对策研究①

赵卫江

(北京外国语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 100089)

针对如今我国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梳理我国高校田径教育的发展,分析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提出有效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策略,为推动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校田径教学 发展历史 困境 对策

田径是体育运动中最古老的项目,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有“运动之母”的美称。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传统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由于如今学生个性的发展、高校体育选课制度的实行等原因,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此,笔者对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等进行研究,希望能为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1 我国高校田径教育发展史

分析我国高校田径教学的困境,探究提高田径教学的对策,都有必要首先清晰地了解我国田径教育的历史,以知来路识归途,在历史发展的脉络里反思求索,发现问题的成因,探索解决的办法,探求我国高校田径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1.1 田径教育的兴起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体育运动,在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就已经有了体育职业表演者和体操学校。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2 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都无视甚至轻视体育运动和体能训练,学校教育主要重视德、智的培养。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近代化教育的开端,其中确定了中国学校田径运动的基本框架。1912—1927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重视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体育课内容以田径、球类、游戏等为主,田径运动得到发展。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教育的规章制度中,田径运动都占有很大的比重。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田径教育也未能幸免。

1.2 田径教育的普及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青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差,加强学校体育教育成为当时学校体育的首要任务,田径运动简单易行,成为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的最好选择之一。自1952年开始,我国通过建立体育学院、开办体育干部培训班、邀请苏联等外国专家讲学等形式培养了一大批田径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通过组织全国性的学校田径运动比赛等形式,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1.3 田径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977年以后,国家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针对学校体育的相关制度与政策不断出台,学校田径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充分重视,学校田径教育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993年以来,学校体育教育一再受到高度重视,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教学情况变化多样,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亟需转变与创新,这些都为高校田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校的田径教育面临着不少困境,也在改革与探索中发展。

2 高校田径教学的意义

2.1 高校田径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高校体育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而一向被称为“体育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占有重要的地位。高校田径教学涉及短跑、中长跑、竞走、跳高、跳远、推铅球、掷铁饼等多个运动项目,能够从多方面促进与锻炼大学生身体系统和器官的协调与发展。

2.2 高校田径教学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与传统的强调追求竞技性的田径教学不同,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后,虽然如今的田径教学理论研究仍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声音,但田径教学应更加注重趣味性、健身性,更加注重德育与文化内涵,已经是一个无可厚非的理念,正如2002年《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以及其他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如今高校田径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强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在于培养其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 我国高校田径教学面临的困境

3.1 高校田径课程逐渐被淡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内容极大丰富,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个性鲜明,崇尚更加具有时尚、休闲、娱乐特色的运动形式,而田径运动与田径教学相对来说显得过于呆板、单调、枯燥,这种落差导致了大学生对田径运动与田径课的厌倦态度。

另外,高校选课制度的普遍实施也是田径课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961年和1979年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显示,高校体育课中田径课学时最多,分别占体育课总学时的28%和24.3%,可见田径课的重要地位。但是,自高校普遍实行选课制度以来,田径课程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受到严重动摇。2004年,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的施文忠、廖志锦对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等福建高校的1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田径课的学生只有98人,仅占被调查人数的6.7%。近年来,随着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选修田径课的大学生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有些高校已经连续好几年未开设田径课。

3.2 田径课教学模式陈旧单一

虽然随着学术研究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对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田径课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田径的竞技性,忽视学生个性特点,及身心发展需求,课上仍以教师讲授、示范等灌输式教学方式为主,缺乏灵活性与互动性。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机械式地重复练习,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导致学生感觉田径课沉闷、无聊、疲惫,因此对田径课产生反感和畏难情绪。

3.3 田径课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田径教学以传统的田径项目为主要内容,强调竞技性,注重训练学生的掌握熟练标准的运动技术,以致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几年的体育课内容相差无几,就像有学生反映的那样:小学体育课就在练习推铅球,中学体育课上还被要求练习推铅球,到了大学上体育课依然要推铅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也几乎没有差别,真不知道这样的体育课有什么意义。正因为有如此乏味的田径教学,学生对田径课失去兴趣和积极性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4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4.1 端正思想态度,树立正确的田径教学观

田径运动是其他一切运动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有一定的体能基础,才能更好地进行其他体育运动技能的训练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包括田径教学都需要依据新形势进行必要的改革,但是,无论怎样改革,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田径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并以此作为田径教学改革的基本点不动摇。

4.2 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田径教学模式和内容无法适应学生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促使田径教学进行改革的根本原因。因此,改变传统田径教学以竞技为主的技术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将竞技性与趣味性、健身性有机结合,注重娱乐性、多样性、渐进性,注意训练的难易程度,增加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例如,改变以往以田径运动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情况,将走、跑、跳、投与健身、游戏相结合,采用多种运动形式和方式达到田径教学目的,创新教学模式,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田径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效提高学生的田径素质和运动能力。同时,增加田径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有趣的形式为学生讲解田径运动发展的历史、田径名人故事等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还可以增加田径教学的文化底蕴。

4.3 注重健身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高校田径教学的重要目的。相比于通过在田径课上的锻炼和学习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健身兴趣和习惯、传授给大学生科学有效的健身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高校田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大学生体能特点和心理特点与田径运动相结合,传授给大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健身方法,增强田径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和习惯,例如,科学健身的方法、形体健美的方法等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田径教学与大学生生活相结合,从而让大学生体验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自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4.4 重视师资力量,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水平

虽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强调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仍然是田径教学的主导者,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是影响高校田径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高校应该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养与指导,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整体水平。同时,高校体育教师也应该认识到高校田径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自己在田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自我学习与提升,有效执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切实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纵观历史,我国高校田径教学在曲折中前行,如今更是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与挑战,因此,必须认清高校田径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魅力与价值,转变思想,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有效性,使高校田径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在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文超.中国田径运动史[M].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董亚玲,张振丰.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4-96.

[3]伍德忠.普通高校田径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32):241-242.

G807

A

2095-2813(2017)06(b)-01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13

赵卫江(1970,5—),男,汉,江苏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田径体育课教学模式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计数:田径小能手
体育课上的“意外”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课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