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①

2017-11-27江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排球身体素质中考

江娟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①

江娟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100084)

体育中考作为一项旨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加强学生运动参与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已广泛实施。该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研究体育中考制度对初中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更好发挥体育中考制度的措施,使体育中考制度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践行终身体育思想。

体育中考 学生 终身体育

2016年9月18日,国家教育部为改变目前高中招生唯“分数论”、考什么教什么的现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中首次明确了体育将作为全国中考考试必考科目,体育科目由此朝着更加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该文将对体育中考制度对中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利弊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发挥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提出意见与建议。

1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一般来说,人们所指的身体素质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这五项,纵观全国各省市的体育中考考试项目,可以发现体育中考项目的选择大多重在考核学生身体素质,常见的考试内容包括:速度与灵敏类项目绕杆投篮或射门、力量类项目投实心球、耐力类项目女子800 m与男子1 000 m、柔韧类项目坐位体前屈。随着国家对体育中考关注程度的加深,体育中考分值的增加,各个学校对体育中考逐步重视起来,很多学校甚至出现极端化的现象,考什么就教什么,中考重在考核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就练身体素质。在体育中考制度的影响下,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身体素质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学生为从事体育运动提供身体保障,而且对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其他运动项目也具有积极意义。总体来说,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近年来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为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身体基础。

1.2 学习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提供保障

体育中考内容中所涉及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项目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些运动技能,例如学习篮球绕杆投篮和足球绕杆射门的技术动作,虽然考试的得分在于投篮或射门的准确度以及速度,但这也是对篮球及足球动作要领的学习,试想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篮球和足球技术要领,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得分动作。体育中考制度在保障学生对运动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减少学生日后体育锻炼过程中的运动损伤具有一定意义,伤病是体育运动最直接和彻底的终结者,因而想要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必须通过系统的运动技能学习,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另外,进行终身体育运动,必须选择从事一定的运动项目,在体育中考的推动下,学校重视学生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一些运动技能,使其拥有了可以终身从事和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

1.3 完善场地、器材,为终身体育增色添彩

场地、器材是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前提保障,过去国家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不够,体育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带,多数学校相应的场地、器材无法满足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以来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所带来的体育运动需求的增长。调查发现:在体育中考制度的推动下,为了保障每名学生的运动参与,政府部门及各个学校逐步增设或完善体育场地、器材,可以说这一举措对学生实践终身体育具有增色添彩的作用。体育场地、器材的完善一方面使学生的运动体验增加,练习次数增多,更容易培养出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学生在更多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运动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经过反复练习,征服一个个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体育”的快乐与满足,为今后的运动参与提供心理支持。

2 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思想的消极影响

2.1 课程内容单一、枯燥,失去体育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并喜欢一件事情,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持续地展开学习。为什么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表现出漫无目的、迷茫的状态,大部分是由于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并没有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相反,繁重的学习压力让刚离开高中的大学生们既想逃离学习,又不知道目标在哪。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使很多学校的体育课也步入了“应试教育”的道路,中考考什么体育课教什么,表面上看学生的体育中考成绩确实在提升,但中考考试内容毕竟有限,且以考察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仅仅围绕考试内容展开的体育课必然单一、枯燥,加之初中时期正是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课的反复练习无疑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的兴趣,进而影响其日后生活中的运动参与。

2.2 忽视学生个性、喜好,失去体育参与动力

2011年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实施体育中考制度以来,“大一统”式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出现在很多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体育课通过缩减非考试内容的教学时间进行考试内容教学,使得原本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些课程内容被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所替代。例如排球教学,排球运动的乐趣在于对阵双方的“你来我往”,但在以排球传垫球为考试项目的地区,排球课基本只教学生传垫球,在这样的排球课堂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排球运动的乐趣,反复的传垫球练习只会让学生失去参与排球运动的动力,部分具有参与动力的学生大多以考试为动力,一旦完成考试,学生会发现经过对排球的学习根本无法使其参与到排球对抗中去,不但真正参与运动的技能没有学到,参与动力也会随着减弱。

3 发挥体育中考制度积极意义的措施

3.1 适当增设体育选考项目

体育中考制度实施以来,仍有少部分地区的考试项目没有选考项目,大部分地区采取必考与选考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收集发现:设有选考科目的地区除必考项目外,可供选择的科目较少,以北京市2017年体育中考为例:男生必考项目为1 000 m;另外,引体向上或原地正面掷实心球二选一;足球运球绕标志物、排球传垫球、篮球运球绕标志物三选一,北京市中考项目包含内容相对于其他省市较多,但不难发现其中仍然缺少考核学生柔韧性的项目。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出体育中考制度的优势,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可以适当增设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且受学生喜欢的选考项目,例如,技能类的小球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展现学生协调性和身体形态美的舞蹈类项目。通过增设体育选考项目有利于照顾到更多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爱好,使学生爱学、乐学,在学会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运动兴趣。

3.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优秀教师往往能够通过生动、有趣、专业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并对学习产生兴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应该从优化教师培养模式着手,接下来,通过引导与培养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知识、技术过硬,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不佳,容易忽视对学生发展性能力的关注和引导。优秀的体育教师,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感情,即通过对体育老师的喜爱,进而喜爱老师的课,最后爱上体育运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兴趣的培养,使学生在体育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体育参与的乐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3 促进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中考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体育课 “放羊式”教学的问题,但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运用不合理、以考试为最终目的,面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诸多问题,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课程改革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教师教学观念的问题,体育教师不应仅仅考虑学生中考,应着眼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兴趣、能力培养的问题,另外,可以在广泛听取学生、家长、老师等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调整教学大纲中教学项目的选择,各项目教学的侧重点与时间等,最后,在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中使学生爱上体育运动。

4 结语

自体育中考制度出现以来,学校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进而对推动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终身体育一方面是对终身教育的践行,另一方面对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在体育中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应集聚社会各界的智慧与力量,逐步完善体育中考制度,最大程度地发挥体育中考制度对学生践行终身体育的积极影响。

[1]杨雯婧.体育中考现状与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21,223.

[2]王俏英.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黔东南为例[J].运动,2013(22):5-6,78.

[3]王平.体育中考对烟台市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6.

[4]周建东,于涛.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对学校体育的影响考量——以“青岛模式”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107-112.

G807

A

2095-2813(2017)06(b)-01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101

江娟(1994,9—),女,汉,湖南人,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排球身体素质中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中考“三数”大扫描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放松一点
体育锻炼也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