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2017-11-27陈伟丛郁林
陈伟 丛郁林
(1.威海市体育运动竞技学校 山东威海 264200;2.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陈伟1丛郁林2
(1.威海市体育运动竞技学校 山东威海 264200;2.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贵阳 550025)
中国是传统的乒乓球大国,当今世界,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于状态和成绩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手之间进行比拼往往不止是技术,还有心理综合素质,拥有优秀的心理素质是获得体育竞技比赛胜利的关键。本文从乒乓球的运动技术特点出发,结合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训练实践的特点加以阐述,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起到理论参考作用。
乒乓球运动员 心理素质 培养
China is the traditional table tennis power, in the world,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able tennis technology,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for the statu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growing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master is often more than technology,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with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the key to winning sports competitions.Based on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able tennis and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ining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y own viewpoints and opinions, which can serve as reference and suggestion for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Table tennis player;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velop; Train
当今中国,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竞技比赛中,对于老师和学生,对于教练和运动员,心理素质都在被广泛提及,也为人们所熟知。乒乓球作为中国国球,人们对其赋予了极高的期望,乒乓球运动员也承受了万众瞩目的压力,所以,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本身和其所取得的成绩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到体育水平的增长和赛时发挥,所以,很多选手在训练时表现稳定甚至出色,可是到了国际型关键赛事中,因为调节心理状态能力较弱,对自身发挥有着很大的影响,最终使得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
1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概念
1.1 心理素质
在心理学界,一些学者对心理素质做出了不同的界定,有人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有的学者指出:“心理素质是个体人格的强度与力量。”还有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其本身通过自身经历而塑造的综合心理能力和质量。[2]”
1.2 运动员心理素质
本研究认为,运动员心理素质是指运动员承受运动训练、比赛等过程中的压力和各种挫折的能力。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素质,也因为不同的心理素质导致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1.3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是乒乓球运动员面对与乒乓球运动相关的各项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面对不同情境时的情绪变化。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面对各种情况,都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取得优秀的竞赛结果。
2 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类别
2.1 内控点型
依据心理学控制点的相关研究,我们把发挥型和超发挥型归结为内控点型,运动员可以更多地掌控比赛的胜负。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通常专注于本身的技能或能力,并且对胜利极端的渴望,也没有十分看重失败。
(2)更能锲而不舍,看重自己的努力,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可以接受训练较为枯燥且辛苦,自我鞭策能力极强。(4)可以不断校正个人发展,制定较为合理的目标。
2.2 外控点型
年轻运动员和超一流运动员在技术层面、体力层面丝毫不落下风,最大的差距体现在心理素质上,最主要的表现便是由于对陌生环境的不熟悉,比赛时容易紧张变形,自己往往难以控制比赛节奏,这便是外控点型心理的主要特征。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定向于机遇,想赢怕输。
(2)对困难准备较少,强调客观因素干扰。
(3)无法准确找到自己定位,目标与自己的实力水平有较大差距。
2.3 其他类型
(1)紧张型。这类运动员往往由于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大赛中发挥很不稳定,但是在平常训练或队内比赛过程中成绩优异,在重要赛事时出现非技术性问题。紧张型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难以确定,可能平时优异的训练状态到了赛场上因为紧张而失效,如郝帅、周雨。
(2)兴奋型。这类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并没有特别亢奋,但是到了大赛时时常发挥出极高的水平,但不够稳定,发挥波动比较大,从而也导致了比赛会偶尔会出现极佳表现,这个类型的运动员有陈玘、邱贻可。
(3)发挥型。这类运动员头脑沉稳、临危不乱。可以在比赛过程中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关键球的处理上十分合理,比赛的成绩往往也是出于稳定上升状态,这个类型的运动员有张继科、马龙。
3 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的影响因素
3.1 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
平时刻苦训练获得高水平,并且参加过多次的运动员自然拥有丰富的经验,无论是赛前还是赛中都是准备充足、信心十足、斗志昂扬的,能够很好地克服困难。而很多乒乓球运动员第一次参与重大赛事,对于比赛的气氛较为陌生,很大程度上会引起运动个体的运动表象模糊,反应和思维及注意力降低,不易发挥出自己的水平[5]。
3.2 参赛动机
不同运动员的不同参赛想法往往会有十分迥异的情绪体验。具有较高理想的运动员,处于比赛关键时刻时,能够将自己和集体利益联系起来,在困难时刻敢打敢拼。而动机狭隘的选手处于比较被动的时候,往往被困难所打倒。
3.3 目标的设立
设立目标可以在比赛过程中激励运动员,而运动员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理反应:一种是运动员看到比较艰难的任务会主管产生亢奋感,更加投入地比赛;另一种是运动员极力想完成这次比赛任务,但往往缺乏自信,把目标成了包袱,比赛中出现怯场,没有将训练水平展示出来[6]。
3.4 个人习惯的影响
习惯的定义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长期生活环境中个人无意识养成的。身为一名职业体育选手,个人习惯既能对生理方面产生变化,也会造成心理变化。体育运动不是简单的体力活动,而是张弛有度,有一定规则约束力的社会活动,活动价值是运动员们必须遵照的行为规范。拥有良好的个人习惯可以更加长久、规律地开展运动项目,更能充分地展示体育的综合功能。
3.5 训练与实战脱离
根据资料显示,由于乒乓球这项运动打法多样,不同运动员存在打法上的相互克制,这使得很多运动员无法迅速转变战略战术,无法发挥自己的技战术能力,这种情况在女性运动员中占有很高的比例。脱离了训练为了比赛这个实质,通常会由于训练的长期性、全面性、枯燥性而导致训练与实战脱节,很难将训练内容转换到比赛中去,经常会有手忙脚乱的情况出现,从而对比赛成绩有很大的影响[7]。
4 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的对策
4.1 以运动员为本、因材施教
每个运动员性格特点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心理训练时不能只采取一个训练方案,不然对运动员会有很不利的影响。要坚持以运动员为本、因材施教,根据每个运动员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加以指导。教练要对运动员身上的优势劣势进行总结,将优势积极发扬下去。在原有技战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打发,养成自己的球路,同时,在劣势上努力完善,通过技战术层面不断弥补改进,提高自身水平。
4.2 训练和比赛相结合
在原来的乒乓球训练里,往往是训练为主、比赛为辅的模式,运动员日常训练时没有比赛的紧迫感,导致在比赛时准备不足,容易受到波动。训练,就是为了比赛,教练往往忽略了比赛也是一种训练方式,将训练和比赛脱节严重,多组织参加各种比赛,与各年龄段、地区选手进行切磋,才可以更好的在比赛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9]。
4.3 自我调节的训练
人的心理无形无声,是最难以捉摸的。因此,心理素质的训练主要靠运动员自己领悟。运动员们先做人,再打球。运动员在日常发生的心理波动及时与教练沟通交流,这才可以全面完善运动员心理素质。
4.4 提高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4.4.1 模拟训练
以实际比赛可能遇到的情况为依据进行模拟训练,模拟训练需根据不同对手而不同设计,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在比赛中不慌乱,提高临场适应能力,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水平[10]。
4.4.2 意念训练
运动员参与重大赛事时,紧张是必然的,适度紧张有助于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比赛环境,可是过度紧张容易将自己的技术动作扭曲。意念训练就是运动员有意识地自己思考一个虚拟的产物进行练习。训练前,运动员对动作的不断加深记忆,达到在训练中的最佳效果。训练时,将这些记忆回想,不断地进行回忆,将动作固定。
4.4.3 预见性训练
提前预想比赛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运动员应变能力。比如:裁判偏向性判罚时如何克服,遇到观众倾向性干扰时如何应对等。教练员可在训练过程中播放嘈杂的声音甚至一些叫骂声对运动员进行干扰,增强运动员的抗干扰能力[11],通过实践可以得知效果极好。
4.4.4 暗示训练
积极的暗示可以让运动员在比赛中更好发挥自己水平,对胜利极其渴望;反之,消极的暗示会让运动员对比赛失去信心,感觉胜负无关紧要。训练时,让运动员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如“我今天就是要赢他”“一球一球努力追”,将注意力全都放在赛场上。
5 结语
罗马城不是一天修成的,乒乓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长期的努力、辛苦的积累和反复的捶打才能可以锻炼出来。教练员根据运动员不同训练水平,计划出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方案,做到有计划、科学有效地培养运动员,这样才可以激发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竞技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13]。
[1]杨磊.新时期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与干预体系的构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11):96-99.
[2]刘运全,满春涛,刘永贤.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130-133.
[3]郜宇.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研究——以王皓为例[J].搏击:体育论坛,2013,5(11):81-83.
[4]陈峻.浅谈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70-71.
[5]吴彪.我国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0):316-317.
[6]樊晓明.影响竞技体校乒乓球运动员竞赛心理因素与分析[J].民营科技,2015(1):256.
[7]顾峰源.再议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的必要性[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6):102-103.
[8]刘志福.学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和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12,2(17).
[9]朱超.浅谈乒乓球运动员心里素质训练[J].大观周刊,2012(47):384.
[10]李清,姚蕾,魏秀丽.情境体育教学模式及其运用[J].体育教学,2005(4):22-23.
[11]卜启娟,陈敏.乒乓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4,22(3):43-44.
[12]张燕冰,李江.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三大赛主要经验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1):107-109.
[13]周丽环.教练员“竞技教育观”建立与实施的理论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2.
G846
A
2095-2813(2017)10(c)-0036-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