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优化

2017-11-27王秀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农村

王秀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优化

王秀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我国农村中小学体育事业的发展是我国体育事业日渐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如火如荼地大力开展,中小学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正逐渐被重视,通过分析农村中小学进行体育运动的缺陷,完善体育机制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对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方式等进行改革优化,使其逐渐跟上城市学生的步伐节奏,缩小城镇农村的悬殊,统筹城乡一体化繁荣发展。

农村中小学 体育教学 改革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一切事业的基础,健康是凌驾于教育之上的核心要素。城镇教育固然可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力量,但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据调查:各大名牌高校中农村出身的学生占据份额相当可观,很多国内企业的顶尖人士也出生于农村,并且在农村接受教育。因此,对农村教育应给予足够大的重视,农村的体育教育事业更要作为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去实施。本文就近年来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以找出适合农村中小学生发展的路线,对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做出一定的改革优化。

1 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历程

体育的发展早在古代便引起许多思想家的重视。老子时期,“道”家的“自然养生体育”“天人合一”的观念便凌驾于古人的思想之上,为人们追求健康的身体奠定了思想基础。

我国在1950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暂行标准》(草案),其中把学校体育划分成了3个重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健美体格、养成运动的习惯和团结友爱的品质。

196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自此,“增强学生的体质”便成了举国上下各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目标,引起了各学校的高度重视。

19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的出现成为了学校体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自此,农村的学校体育课程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知识化、信息化、产业化、健康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在我国各高校中,农村学生所占据的数量不容小觑,但学生的总体体质状况却日渐下滑,许多优秀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猝死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如此令人发颤的状况不由地引起人们的深思。据调查,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也尚不比从前,与日本中小学生的身高、体质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已由先前的超胜日本中小学生体质逐渐变为落败于他们。

2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2.1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

中小学生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全面了解上体育课的目的,很多体育老师误认为上体育课就是给孩子们的放松课,只要学生安全,运动与不运动全凭学生的爱好,学生想运动就自由活动,学生不想运动就坐在一旁休息聊天。很少考虑要教授给学生适当的体育知识以及运动的重要性,不能做到让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

2.2 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不完整

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没有一定的完整性,不能系统地教授学生完整的体育运动方法,导致学生不能正视体育课程,自然而然地将体育课作为一节单纯的娱乐课程。无法将其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去学习新颖的知识。

2.3 农村中小学的场地器材投入过少,师资力量有限

农村经济发展相对于城镇经济落后,得到国家的帮助也有限,其体育设备不完善,很多经济落后的地区没有室内体育场馆,遇到恶劣天气时限制了学生的运动,室外运动场地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塑胶跑道的地区很大一部分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对运动产生抵触情绪,不喜欢跑步,撒谎逃课的情况时有发生。更有很多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学过程经常由其他任课老师代课,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自然不全面完整,甚至有教授错误动作的出现,导致学生学习错误动作。

2.4 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误解

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家长总体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的教育相对较少,工作时间较多,进行运动的时间相对过少,大部分农村家长自身也很少去运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判断力和意志力还未完全成熟,所学习的知识很多是来源于对家长的模仿,家长不重视运动,孩子自然也意识不到运动的重要性和兴趣。另外,很多家长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不全面,家长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多留时间去学习,减少体育课程甚至是课外活动的时间,将精力用在学习上,这种偏见使学生不能做到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进程。

2.5 农村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不健全

由于经费问题,很多中小学的场地设施不健全,达不到基本的运动条件,许多中小学没有室内体育馆,导致恶劣天气时无法进行体育活动,受天气影响极大,学校没有塑胶跑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以至于学生对沙土操场产生抵触情绪,课间集体跑操时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基本的体育运动的器材,像篮球架、足球场、网球场、排球、网球拍、乒乓球拍等运动器械没有足够的数量,学生即使有一定的积极性也因场地器材的限制无法进行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比城市中小学生失去更多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天赋爱好无法被挖掘,限制中小学生发展的可能性。

3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优化

3.1 改变体育教学观念

禁锢的思想往往是阻碍人发展的一块绊脚石,改变农村中小学生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破除体育教师以往陈旧的观念,将体育课程认真对待,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授,并且注意区分体育课与其他文化课的授课形式,多采用娱乐、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知识,并发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发现自身的爱好,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2 为农村中小学生制定详细系统的授课计划

针对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为其编制一套完整的授课方案,使其系统地学习体育学科的知识,转变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即休息课的观念,正确理解体育课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从小学习各项体育运动,广泛接触,广泛练习,从而在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发掘自身的特长与爱好,突破自身的局限。

3.3 加大农村体育器材设施的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的培训

国家应注意调整城乡之间的差距,适度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的投资,关键时刻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撑,建设符合学生们运动的体育场馆,为方便学生们在恶劣天气进行体育运动提供一定的物质保障。同时应注意,学校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定期安排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进行师资力量的培训,保证其受到优化的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4 增大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

政府应多方面出台各种政治政策,下发有关方面的文件,引起地方学校的重视,定期开展体育活动,保证活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动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自我约束的体育运动习惯。

3.5 形成学校与家庭联合培养的模式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学校与家庭共同培养的模式,首先使家长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重视,使学生在学校有老师的指导教育,回到家愿意同父母出门运动,学校与家庭结合,形成学校教育与家长引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而引导学生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既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又能增进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交流,提高幸福指数。

4 结语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大重点,农村学生虽落后于城镇,但实现国家全面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农村学校更应该受到政府的重视,提供思想上的教育指引,农村中小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师资力量的支持。加强农村体育教学,是缩小城乡体育差距的重中之重。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从根本上优化,归根结底还要求国家、学校、家庭三者的协同配合,共同协调农村学校的体育,引起国家对农村学校的重视,对农村学生进行深度教育,让农村学生城镇化,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1]杨桦,霍红,王广虎,等.新时期体育院校改革的重新定位[J].体育科学,2003(3):11-17.

[2]王则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5):17-21.

[3]夏峰.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方向重点抓好农村学校体育工作[J].中国学校体育,1996(6):3.

[4]王登峰.强健体魄健全人格:学校体育改革总体思路与路径[J].中国德育,2014(4):17-22.

[5]潘凌云,王健,樊莲香.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研究的思考:问题与对策[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5,30(1):18-22.

G807.02

A

2095-2813(2017)08(c)-011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14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运动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新农村 新一辈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