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研究①

2017-11-27刘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教体体教运动队

刘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 030031)

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研究①

刘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体育系 山西太原 030031)

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现有的教体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对其重要性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从博弈角度对教体结合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运动队进行了调查并从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运动队的项目布局、招生、竞赛、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等方面,对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山西省教体结合模式面临的一些困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山西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提供建议。

山西省 高校 教体结合 模式

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的探索,已进行了将近有20年,该省高校积极探索建设高水平运动队,不但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而且也丰富了高校的体育文化活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和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山西高校中涌现出了很多教体结合模式下取得优异成绩的案例,像山西大学游泳队、晋中学院毽球队、太原理工大男子篮球队,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而且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培养了高水平人才.因此,对山西省教体结合模式的研究也是有必要的。在总结全国教体结合模式出现的问题基础上结和该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山西省棒球队这种新模式的成功与困境,为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提供一个理论的参考和依据,更好地完善山西省高校教体结合模式,同时为职能部门制定方针以及对我国高校教体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山西省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8所高校(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的运动队及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省棒球队和晋中学院毽球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以“高校、教体结合、模式”为关键词,查找到关于教体结合模式各方面研究的学术文献100余篇,同时收集并阅读了大量有关教体结合模式的论文、专著,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对山西省高校运动队具有教体结合模式的高校体育主管领导和运动队教练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运动队教体结合的实施情况及对教体结合模式的意见并深入学校训练队进行了实地调研,为论文的撰写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山西省实施教体结合的10所高校的20支运动队发放教练员问卷30份,收回24份,回收率80%。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达到100%。运动员问卷250份,收回221份,回收率88.4%。其中有效问卷215份,问卷有效率为97%。

2 研究成果与分析

2.1. 教育系统独立运行的教体结合模式

在8所山西省实施教体结合的高校中,主要招生项目为田径、篮球和健美操,其中有5所开展田径项目,4所开展篮球项目,3所开展健美操,其他项目山西省只有一两所高校开展。教育系统独立运行的教体结合模式的考生都必须进行高考报名,但在录取时根据体育成绩和运动等级的不同,文化课成绩又有不同的优惠策略,入学后高水平运动员所学的专业大部分都是学校给选定的。

在训练方面,教育系统独立运行的教体结合模式主要采取尽量招收一级或以上高水平的运动员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聘请高水平专职教练员来提高运动成绩。主要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来进行运动训练,没有利用到体育系统的训练资源。而且由于教育系统自身赛事水平的低下和赛事的缺少,导致运动训练的系统性不强,即时性突出,也导致高校的体育竞赛体制无法满足运动员的发展。

2.2 联合培养现役运动员模式

联合培养现役运动员模式以体育系统与高校合作培养,依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共同发布的高校运动训练和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办法进行招生培养。这种模式以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为代表。通过统计,联合培养现役运动员模式的高校有4所(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晋中学院),涉及到的运动项目有14项,分别是田径、篮球、健美操、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摔跤、武术套路、散打、网球、游泳、毽球。

2.3 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

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以高校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普通高考招生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由于是特色项目所以在全国开展较少,山西省各只有一所学校开展。依靠项目优势为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进行比赛。对于发展学校竞技体育运动,形成一条龙培养体系,以此来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有积极的意义。其中晋中学院毽球队主要为山西省参加教育系统的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而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棒球队为山西省参加体育系统的全国运动会,这种模式也可以叫做“省队校办模式”。

在招生上,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属于学校自主办业余运动队。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的队员大都从本学校中对此项目有兴趣的同学中选拔队员,队员的来源比较广泛。像晋中学院这样有条件的学校还取得了毽球项目单招的资格,在队员的招生上逐渐趋向于更高水平。

在学习方面,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的运动员都是来自学校各个系的普通学生,都是对这个项目有极大热情和潜力的学生自愿参加到运动队中,上课学习都在自己所属的专业,不同的班级,训练时才聚集在一起。在拓宽学生的“出口”,解决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优势。

在训练方面,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由于运动员大都属于业余选手,一般通过聘请专职教练,延长训练时间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进行训练,比赛集训期每天的训练时间加起来可以达到6个小时以上,接近与专业队的训练时间。但由于本省体育系统也没有开展此项目,所以在训练方面无法得到体育系统的帮助,完全靠自己本学校的培养。另外,由于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是特色项目,学校在经费投入上也比较单一,可以得到学校直接支持,使运动队的到快速发展。

在竞赛方面,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参赛也主要是教育系统的单项体育赛事,像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毽球项目和全国大学生棒球联赛。作为特色运动队,山西省内仅此一家,这些队伍一般参加的都是全国级别的比赛,像毽球队有时还参加世界级别的比赛。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棒球队作还为山西省队参加全运会,这些高级别的比赛对于这些队伍的快速成长将是非常有利。

目前教体结合出现的模式都是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合作中的不断尝试,在每个时期教体结合模式都发挥了其特定的作用。像招收退役运动员的模式,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联合培养现役运动员,由于受金牌至上思想的驱使,学训矛盾得不到解决,高校的“一条龙”培养模式,缺乏生源,竞争激烈开展困难。体育系统的“一条龙”培养模式,由于比赛任务,成绩的压力,学习很难落实到实处。还有部分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发展起来的教体结合模式,像省队校办模式,由于项目的特殊性也很难向其他项目进行推广。教体结合模式出现的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体制,经济等多方面。总体而言由于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结合的条件还不够,所以所有的教体结合模式探索目前都是不完全的模式,都存在缺陷,因此还不适合向全国推广。但不可忽视这些模式在推进教体结合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现有“教体结合”模式都存在问题,难以推广。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体教结合模式的发展在促进我国体育系统自身转变的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拓宽了对外交流的渠道;提高了主体的综合素质;改变社会对体育的认识与评价;拓宽“出口”,缓减了就业压力;提高训练效率,缓减了学训矛盾。

(2)根据重复博弈论,体教结合在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的反复博弈中发展。其趋势是从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各自独自发展体教结合模式的纳什均衡状态,向体育与教育完全融合,培养既有高文化又有高竞技水平的高素质体育人才的帕累托最优方向发展。

(3)山西省高校体教结合模式呈现出3种,教育系统独立进行的体教结合模式在学习方面占有优势,拓宽了运动员的“出口”;联合培养现役运动员模式在训练方面占有优势,与体育系统的紧密合作,提高了运动员的训练效率;组建特色项目运动队模式在竞赛上有优势,可以参加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双重比赛。

(4)山西省高校体教结合模式调查中发现以下问题,体育与教育主次分明,学训矛盾问题依然突出;与传统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体教结合优势并未显现;缺乏可持续的经费保障;生源渠道狭窄,招生困难;现有“体教结合”模式都存在问题,难以推广。

3.2 建议

(1)山西高校实施体教结合应该明确目前体教结合所处的阶段,以高校独自发展体教结合模式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为主,不断尝试与体育系统合作来提高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3种模式在不断克服体教结合模式出现问题的同时,高校应当积极借鉴其他模式的优势,不断改进自己的模式。

(2)山西省高校体教结合目前在体育系统占上风,经济水平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应该在吸取以前体教结合模式出现的问题基础上,积极尝试各种体教结合形式,扩展竞技体育项目的数量。尤其以体育系统开展较弱或还未开展的项目积极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比赛。目前应该抓准时机,根据全运会积分规则的改变,响应体育系统出台的各项政策大力发展集体球类项目。选择突出项目重点发展竞技体育,形成教育系统的“一条龙”培养模式,打造山西体育的特色项目并逐步与体育系统进行合作。

[1]易清.高校实施“体教结合”的问题审视与发展构想[D].湖南农业大学,2015.

[2]汪春园.宁波市体教结合模式的运行现状和问题审视[D].宁波大学,2013.

[3]袁源.开封市实施“体教结合”培养竞技后备人才的调查分析[D].河南大学,2013.

[4]简丹妮.重庆市长寿区青少年运动员“体教结合”现状的调研[D].成都体育学院,2013.

G807

A

2095-2813(2017)08(c)-010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100

刘波(1979,11—),男,汉族,山西太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教体体教运动队
湘西州举行教体工作务虚会议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荥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曾厚宏 慰问教体系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岳阳县:歌唱教体事业,献礼70周年
上饶县教体系统积极 投身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党建工作在优秀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