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体育课堂培养特殊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①
2017-11-27梁慧敏
梁慧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黔南 558000)
刍议体育课堂培养特殊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①
梁慧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黔南 558000)
特殊学生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无法正常参与普通体育课程,针对特殊学生,从参与体育课程的形式着手,以培养健全人格的视角探讨特殊学生体育课程参与方式,提供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其健全人格的策略,如:体育课程中针对特殊学生角色定位进行适当偏移,辅助教师变为课堂副组织者;教师设置多元课程组织方式,实现角色互换;增加自评、互评阶段,注重学生课程情感体验等一系列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等方面完善特殊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特殊学生 体育课堂 健全人格
Abstract: Special students are unable to participate in general PE class because of their own restrictions. For special students,starting from the ways of participating in PE class 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sound personality to discuss the way of participat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so as to provide th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their sound personality in PE class.For example:the role orientation of special students should be shifted appropriately to help teachers become deputy organizers of the class;The teacher sets up the multi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ways, Teachers set multiple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mode,and make role reversal; Increase the self and mutual evaluation stage,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emotional experience and a series of courses, training all-round and multilevel aspects of perfecting their sound personality.
Key Words: Special students; PE class; Sound personality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课程之一,针对普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参与体育运动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但在普通学校校园里也存在着四肢不健全(如:手臂残疾、腿脚不灵便等导致活动受限的)、身体其他残疾而无法参与正常体育运动的学生,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学校并没有为这些特殊学生安排特殊体育课,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上往往出现以下几种特殊情况:其一,直接请假不上体育课;其二,全程课程参与,但始终坐在角落做一名观望者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这类学生缺少了与集体同学沟通的良好契机,无法更好地融入集体,从而给此类学生带来心灵创伤,挫伤自尊心,学生心理自卑,无法更好地融入集体环境,损害学生心理健康。对于这类情况,很多体育教师表示也很无奈,那么,对于安排在普通学校的特殊学生,应如何组织体育教学,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程,应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塑造健全人格。
2 研究述评
随着体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传统的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体育教育对塑造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另外,在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等全方面的健康健全”。在此,健康包含了诸多方面,更加注重身心及人格全面发展,把学生健康延伸至体育课堂中,帮助特殊群体的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显然成为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1]。
高校学生年龄阶段处于青少年与成年之间,因此其具备两者性格,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期,具有可变性、可塑性的特征。其情绪多变、认知水平欠缺、自尊自信心强,但抗挫折能力差,所以青少年阶段的特殊学生更应该注重人格的正确引导;成年人具有自主性、自立性,高校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的过渡期,兼具两种特性。另外,特殊学生在身体上的缺陷导致心理不自信,室外的体育课程又能更好地组织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积极组织特殊学生参与正常体育教学,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参与体育运动,促使特殊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行为的参与可帮助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传统的体育课堂以技能传授走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单纯技能传授更迭为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等多方面。但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在体育课堂助其完善心理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改善道德健康,对塑造健全人格意义重大。
在体育课程中,增设新颖教学组织方式,提升特殊学生参与度,增强特殊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角色扮演深入参与,寻找与集体的契合度,脱离自我中心思想,与集体相容,增强集体凝聚力,改善人际关系[2],帮助学生走向社会。学生参与活动中分散不良情绪,缓解焦虑,活动体验中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人际交往能力[3]。
3 研究对象
为研究的需要,文中选取特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特殊学生指:普通高校中身体有残疾,主要是上肢不健全、腿或脚不灵便、无法参与正常体育活动的学生。
4 概念界定
人格,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各项相对较为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4]。一定条件下,人格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但在生活环境、受教育水平等综合环境影响下,又具有可变性。
健全人格,原属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众多学者对其定义暂无定论。在教育学家看来,健全人格就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美劳”和谐均衡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健全人格是一个过程,就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强调转化过程的适应性;伦理学和法律学中则从独立人格上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5]。
本文界定的健全人格即:在体育课程的影响下,帮助特殊学生适当提升身体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促进道德健康,帮助学生重塑自信,完善学生人格。
5 针对特殊群体,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下重心转移
在素质教育的课程理念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实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动技能培养,更注重活动的参与度、体育兴趣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人际关系的构建,对特殊群体的学生课程侧重点可做出适当转移,促进特殊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5.1 特殊群体角色完美转变,变身课堂副组织者
针对特殊群体的学生,身体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人格自信,此类学生多表现为心理自卑、自尊受挫。改变此类现象必须从帮助此类学生树立自信开始。
在课余时间,此类学生主动与体育老师沟通教学内容,理解并掌握组织形式和教授内容。课程实施过程中,体育老师扮演“引导者”,分发小部分组织程序或语言讲解任务给此类学生,此类学生以简要的语言表达教学内容,教师在身侧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提前了解了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实施的过程中扮演“副组织者”的角色。
此类学生由“体育课程旁观者”变为“体育课堂副组织者”,角色的转变满足学生自尊心,在课堂中获得了话语权,帮助特殊学生完善自尊心。
5.2 设置多元体育课程组织手段,课堂多种角色互换
大学前两个学期,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一般来讲,前期公共体育课程既定教学大纲,实施过程则靠体育教师全程把控。既定的教学内容要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需要从常态出发又要高于常态,即常规内容使用非常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体育老师利用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丰富体育课程,创造多元组织形式。
加入游戏、竞赛、新仪器引用等多元化的组织方式,在组织形式变换过程中,特殊群体的学生可以用语言表达变换组织方式的形式,让自己成为课程的参与者;注重特殊学生的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游戏的设置可以多设置仲裁的角色,此类学生扮演相应角色,确立其课堂地位,由被动观望到主动参与,树立课堂主人翁意识,准确定位,帮助其建立人格自信。
5.3 课堂增加自评与互评阶段,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注重学生的本体感受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课程的实施,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者,对其参加后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才能更好地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互评、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互评、师生互评阶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进行质量评价。
首先,教师肯定特殊学生的课堂表现,特殊学生表达课程参与感受,学生对其表现可以提出改善意见,帮助特殊学生建立话语权,防止他们变成“体育课堂最安静的人”,用语言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受,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勇敢表达自己,真正从内心建立自信,完善健全人格。
6 建议
对特殊学生来说,运动技术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在全面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体育的教育转为对特殊学生的精神教育、心理教育,帮助此类学生建立人格自信,保证话语权,树立自尊心,更好地促进此类学生社会化,帮助其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完善健全人格的培养。
[1]张丹丹.青少年人格发展现状及相应的教育方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55-56.
[2]梁兵.体育教学中角色扮演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8.
[3]刘志军.体育教学中运动角色扮演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92-94.
[4]王翔朴,王营通,李珏声.卫生学大辞典[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5]葛明贵.健全人格的内涵及其教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469-473.
G807
A
2095-2813(2017)08(c)-007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4.079
梁慧敏(1992—),女,汉族,河南南乐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