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2017-11-27刘振宇
刘振宇
(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上海 201800)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刘振宇
(上海市嘉定区疁城实验学校 上海 201800)
兴趣是个体学习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个体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要求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体验到快乐学习,从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该文就初中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的成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创设趣味性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体育教学 兴趣 主动性 策略
当前,随着对学生健康问题的普遍关注和“健康第一”口号的提出,体育课程改革均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体育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运动技能,更是为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体育兴趣特点的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1 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的成因
1.1 课堂教育模式单一、教学步骤枯燥乏味
传统体育教育模式有利于知识、技能的传授,但缺乏对学生学习主体的发挥和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解动作技能要领和方法并示范,然后组织安排学生按照教师的固定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单纯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可能会达到预期效果,但长期下去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身顺心违”,对体育课的兴趣会越来越淡化。
1.2 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个体差异的局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静态活动时间不断增加,青少年超重肥胖问题日趋严重[1]。超重肥胖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落后于其他同学,自信心受到打击。目前中国家庭又以独生子女居多,没有足够吃苦耐劳的经历,家长对其娇生惯养,以致受挫折能力与心理素质较差。由于身体素质欠佳和心理素质不够强,不能完成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学习任务,从而产生了“怕”的心理,恐惧于同学的取笑、老师的斥责,从而设法躲避体育课,最终也就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2]。
1.3 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吸引力
在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规定性的指标和考试内容,让学生被动地练习授课内容。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简单的掌握运动技能,更应该体现寓教于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游戏化、情景化、创造化,但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将竞技体育项目转接到课堂上,忽视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和趣味比赛,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和反感。
2 培养学生体育课堂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的策略
2.1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是快乐的,学校应该实行“快乐体育”方针[3]。课堂上传授运动技能是必要的,但应该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有自己喜欢的运动以充实课堂内容。这样教学内容才会得到很好地收效,学生也不会对课堂感到枯燥了,在这其中还可能发掘学生潜能。例如:在上课整队时,教师并没有及时地吹哨集合,而是让学生保持下课课间10min自由活动的兴趣,自由地选择利用呼啦圈、短绳之类的轻器械进行转、拉、跳进行热身活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活动兴趣延续到课堂上,又能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和新鲜感。又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技术动作过程中,教师利用跳高架把橡皮筋的两端固定住,从低到高摆成有角度的斜线,学生自主选择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进行行进间前上方向摆臂和前脚蹬地协调跳跃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很好地巩固立定跳远的起跳方向,还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带动了课堂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兴趣出发,进一步提高主动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2.2 关注个体差异与评价需求,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作为教师,碰到好学生自然是喜爱至极,如果遇到掌握体育技能较差的学生,在多次引导和帮助无果后,就有可能失去耐心。这样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自卑、胆怯,做事会畏畏缩缩,就更谈不上兴趣了。如果学生的表现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但用赏识、鼓励的评价手段去激励,多看到学生的进步,长期下去,他的兴趣便会越来越浓厚。如有肥胖的学生在练习耐力跑有抵触情绪时,教师应首先站在他们的角度,试图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进行耐力跑练习前,教师应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其摆正心态,循序渐进。在他们跑的过程中,应多鼓励。在跑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其单独进行表扬。因此,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让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坚持不放弃,不抛弃的原则,充分注意到学生在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且根据这种差异性提出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原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找回自信[4]。
2.3 运用多变、新颖的体育教学方法使课堂“活”起来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纸上谈兵。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更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2.3.1 分层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阶梯项目,让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能使较低水平的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又能使较高水平的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可完成的目标,而不要做出硬性规定,否则将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缺乏课堂学习的源动力,更重要的是将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双杠——支撑摆动分腿坐的练习中,有的学生由于缺乏手臂力量或是自身体重等原因,连跳起支撑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求这类学生只要完成跳起支撑并能保持一定的时间就算成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最终能完成何种程度的动作也算是有所收获。因此,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不应该把统一的硬性教学目标强加给于他们,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建立了足够的自信心,兴趣才会逐渐地油然而生。
2.3.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快对体育技能的掌握,提高对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5]。在进行垫上运动—前滚翻时,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经常有接触,但由于教学目标和要求不一致,动作要领没能很完整地掌握。因此,教师在传授前滚翻技术动作时,整堂课都是讲解—示范—练习—评价—再练习。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学生的动作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和规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对教学的不耐烦和消极。其实,在学习前滚翻技术动作的同时,应强调其对自身的保护作用,教师可以模拟相应的摔倒场景来练习前滚翻技术动作。另外,在情景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把所学的自由发挥,甚至可以把所学的自由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还学以致用。
2.3.3 将多媒体引入体育教学中
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形成的一种较新颖的视听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需要时适当的通过播放一系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短片,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积极的课堂学习情绪。让学生能直观地掌握动作技能的同时,还能了解和欣赏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老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而在多媒体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也是有效教学的保证[6]。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只有保持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学习,从而养成终身运动健身的好习惯。因此,从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主动性。
[1]杨漾,陈佩杰,吴艳强.等.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50-1352.
[2]方中进,徐瑾.对初中学生体育兴趣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03(3):65.
[3]白碧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快乐体育[J].思想战线,2013(S2):353-355.
[4]王占杰.试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S1):322.
[5]马攀,陈清华.初中体育课趣味性与学生积极性提升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9):79-80.
[6]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4(11):79.
G807.4
A
2095-2813(2017)08(a)-000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