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体育发展大趋势
——体育社会组织研究引论
2017-11-27陆小聪
陆小聪
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实践
社会转型与体育发展大趋势
——体育社会组织研究引论
陆小聪
在社会学语境下,人类历史就是一个社会变迁不断发生的进程,而所谓的社会转型,则是这种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的突变意义,社会从原有的运行轨道进入到一种完全崭新的发展模式。伴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发生裂变,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具有共识基础的社会运行方式。
回顾 20世纪的历史, 似乎每个国家都试图在“国家与市场”这两者之间作出一种选择,最终在国际上形成了所谓的东西方两大阵营。毫无疑问,我国在 1949 年建国以后,选择了以国家为主导的制度模式,并通过 1953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由此开启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帷幕。
事实上,早在 1952 年,体育发展就被纳入了国家的政策视野和行政轨道。同年赫尔辛基奥运会的参赛经历及其见闻,使刚建国不久的新中国在体育发展方向上发生了重大了的转折。建国之初的体育管理模式是,以团中央为主管部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实施机构,教育部、总工会等系统协同合作。其时,中国全国体育总会虽然作为体育社会组织,但在建国初期的国民体育运动的推进过程中,发挥了其重要的组织统筹功能。 1952 年 11 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成立,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最高权力机构,由此形成了以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运动训练体系及其竞赛体系,即所谓的中国体育发展的“举国体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时代。今天,我国已经从一个“整体性的社会”转变为“多元化的社会”,出现了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格局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等变化,以往的一元化社会管理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如此的结构性社会变迁。因此,国家明确提出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国家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面对多种多样的社会需求和利益关系,政府不再“无所不管”,包揽所有社会管理事务,而是走向“有限政府”,形成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管理局面。
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变的情况下,以“举国体制”为特征的、以行政部门为主导的体育发展方式并没有随之得到根本的转变。“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现象依然存在。如果用名与实的角度去分析该现象的话,无疑,诸如体育总会、单项运动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充其量仍然是一块“牌子”而已,大多是处在有其名而无其实的状况之下。这种现象不仅与我国当今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基本要求相违背,而且,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朝向社会化方面发展的可能空间。
基于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背景,以及体育的意蕴在日常社会中的重构,体育的发展方式必将面临重大的转型,而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衡量我国体育发展方式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标志。 本“体育社会组织的改革与实践”专题研究旨在从理论到经验等多个层面对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发展问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以期引起对于体育社会组织问题更为广泛而深入的思考,促进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全发展,进而推动我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2017-05-15
陆小聪 ,男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主要研究方向 :体育社会学 。 E-mail:luxiaocong@vip.sina.com 。
上海大学 社会学院,上海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