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有效途径①

2017-11-27戴玉马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新课标

戴玉马

(泾县第二中学 安徽宣城 242500)

浅谈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有效途径①

戴玉马

(泾县第二中学 安徽宣城 242500)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尊重个体差异,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高效体育课堂,让每一学生在体育课堂散发出无限的活力,是所有体育教师永恒的追求目标。该文从认真备好课,静心磨课、将生活元素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教法上体现当代新课程理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四个途径来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新课标 高效体育课堂 有效途径

《新标准》强调体育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教材可根据地域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健康体育生活习惯,形成不畏艰难和勇于挑战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注重体育教学有效评价的多元化。新课改实施多年来,对体育教学起到了积极推动。

所谓高效体育课堂,就是体育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当代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完成既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课堂所获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体育教师就需遵循《新课标》的教学新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实现高效体育课堂,从以下几点来实现: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渠道,让学生真实的热爱生活,健康的生活。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质的兴奋,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体育运动中去。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和热情,学生对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总是热情高涨。在教法选择上运用当代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让学生能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中,体育课不是让学生纯粹的技能学习,在学习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习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在体育教法中有让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有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因为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兴趣的培养与健康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泾县二中、稼祥中学,千亩园体育教师22人(男18、女4人),学生500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新课改有关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访谈法:跟有多年教学经验老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为本次论文提供论证依据。

问卷调查法:向城关三所中学体育教师发放问卷22份(在微信发放),回收22份,回收率100%。向城关三所中学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9份,回收率96%。

2 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我县100%的体育教师的教学都是以大纲开展教学活动,以传统的形式课前认真备好课,但只有7%体育教师再静心磨课,多数体育教师不会把教学过程再构思一边,以发现不足,加以修改。90%的体育教师课堂上缺乏生活元素的语言引导课堂没有真实感,社会感,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法上73%的体育教师能运用现代新课程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选择尽量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学习氛围。82%的体育教师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通过跟学生交流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95.6%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有约60%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上体育课时装病不参加练习,甚至会出现逃课的现象,这值得我们体育教师认真的反思。有39.6%的学生因体育教师的语言风格影响不想上体育课,93%的学生希望体育课有自主练习合作探究的机会,所有的学生讨厌教师全程控制教学过程(讲解练习为主),所有的学生希望教学内容的融入生活元素。主要问题出现我们体育教师的自身引起的,教师的语言呆板,缺少幽默风趣,过于严肃。学生普遍认为理想的体育课堂应该是,教师是语言幽默风趣,不要过于严肃。教师讲授动作要领示范后,要求学生练习,不能跟学生共同参与练习,学生对技能学习遇到迷茫时,学生渴求得到帮助,教师不能及时反馈,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教学的内容选择融入生活元素,教法上有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有自主练习的时间,教师能共同参与练习,当学生在技能学习遇到迷茫时,及时指导。

3 讨论与分析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尊重个体差异,对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不断优化,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课堂散发出无限的活力,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所有体育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体育教师从认真备好课 , 静心磨课、将生活元素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教法上体现当代新课程理念、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四个途径来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3.1 认真备好课 ,静心磨课

做好学情分析,灵活地运用教材,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案. 但写出一篇优秀的体育教案但不一定能上出一堂精彩的体育课, 静心磨课是备课后在脑中设想教学整个过程,像重温影片一样,在脑中重现一遍,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等认真考虑,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通过静心磨课对备课进行适当的修改、完善。是打造高效体育课堂的有力保障。

3.2 教学内容选择贴近生活化

体育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化让我们摆脱功利的束缚,不在受升学的压力,体育教学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体育教师留意生活中可用的教学素材,融入体育课堂,丰富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体育课堂增加与学生相适应的实用健身体育、现代生活体育、休闲体育,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满足学生内在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元素贴近生活化,师生能更好的参与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对教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认识。生活中人人平等,体育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化,在课堂上就易做到师生平等,有利课堂师生共同合作,师生发自内心的平等交流,利于生活化方向发展。

3.3 教法要体现当代新课程理念

美国ERCK中学的校训:“让我看,我会忘记。让我听,我记不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校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体验、探究的重要性。

新课标明确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当代新课改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通过讨论高效的完成技能学习,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探究等方式来实现熟练、巩固、提高和创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适应时代要求。

教学目标的实现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教师要实现体育课堂的民主、和谐。不仅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练习中去,体育课堂的合作、探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教师也要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多发展、多联系的眼光、看教材、看学生、看兴趣、看情感。丰富教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艺术性。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灌输式教学变成引导式教学过程,通过学在练习中自主尝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喜悦,感受到体育课堂学习乐趣,让学生成为体育课上真正的主人。

3.4 评价的多元化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合作等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教师进行搜集诊断分析。当学生在学习遇到瓶颈时,教师要及时反馈,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学习少走弯路,提高体育课堂效率。

3.4.1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弊端

(1)评价的单一性: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是教师一人独大,对学生进行评价且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缺少学生之间互评、缺少学生给教师的评价、缺少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更没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指出自己的不足。几乎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没有学生之间互评,学生给教师教学评价,没有教师对自己进行评价。

(2)传统评价层次低:只对技能的掌握的好坏、测试的达标进行评价。没有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思维、学生的意志品质方面进行鼓励性肯定性评价。如投掷项目,有的学生天生瘦小,力量差,但练习非常积极,技能掌握的也较好,但测试就是不能达标,这时体育教师不能对学生主动性、自觉性进行鼓励性肯定性评价,学生会产生失落的心理,对积极性是一种打击。

3.4.2 新课程理念下,评价要多元化

(1) 体育教师的评价用语要准确精炼。教师的评价不能脱离课堂实际,且教师的评价的语言不能太随意、拖邋,很多教师的每一句话的末尾都带有“嗯”“啊”,一节课里出现几十个“嗯”“啊”,不够精炼,不能激发学生情感迸发和投入,甚至在完成技术动作出现错误时,评价用语繁杂且没有启发性。

(2) 教师的评价要有激励性。评价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激励性评价是对学生最大的肯定,否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如在快速跑教学中,有的学生天生的肌肉类型好,上课不认真练习,动作不规范,跑的也非常快,而有的学生红肌成分多,耐力好,在快速跑的教学中,练习认真,动作规范,但后者怎么也跑不赢前者,如果这时体育教师不能认真练习的学生给予肯定性的评价,给练习认真的学生激励性评价,学生就会失去自信。评价是一种沟通的艺术,体育教师营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在宽松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评价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3)让学生学会自评。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会知道自己学习的优缺点,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总结,自我反思,从而达到体育教学评价的优化,实现有效评价的目的。

4 结语

在新课标新课改下,追求高效的体育课堂是体育教学永恒的主题,更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并非一朝一夕的易事,需要体育教师长期不懈坚持和探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我们体育教师要深入的琢磨教法,多思巧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善于反思总结,只要体育教师处处留心,做教学的“有心人”,每位体育教师都会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路,开辟出属于自己、学生向往去处的一片乐土。

[1]孙杰远,叶蓓蓓.有效教学研究的理论、方法、技能与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包佶.体育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16.

[3]王凤涛.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56.

[4]智永强.论高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J].学周刊,2016,22

[5]乔佳男,李睿恒.生活元素融入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6):125-126.

G807

A

2095-2813(2017)6(a)-0147-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47

戴玉马(1979-),男,汉,安徽宣城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