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发展研究
2017-11-27吴芳
吴芳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发展研究
吴芳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采取文献资料类比的研究方法,研究和探述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内容,描绘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具体的内涵特征,明确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思路,构建大学体育文化发展的框架,锁定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从而摸索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规律,为繁荣和发展大学体育文化奠定了基础。该文主要以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现象,阐述大学文化内涵建设的具体内容,从社会教育和文化范畴的理念思想出发,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构成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看法。
大学教育 体育文化 内涵建设 研究探讨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高等院校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体育教育教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引入了健康教育机制,使体育与健康成为体育教育教学有机的两个方面,极大地丰富了高等院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使大学体育文化内涵建设创新了方式、内容和发展思路,逐渐克服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以及体育能力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尽管目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还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提高的体育训练、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文化氛围需求,可是,从总的发展形势上来看,总算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1 大学体育文化与学生文化素质的关系
1.1 体育文化的教育性培养学生体育品德和体育精神
大学体育文化是多年逐渐演化和不断完善形成的意识产物,具有很强的规范、指导、传承和借鉴作用,对学生来说,是潜移默化的自觉行为,是与德育、智育、劳动观念共同发展的教育发展理念。不同的体育运动和体育项目,文化氛围环境也不相同,均有其特有的思想规则,只要参加体育活动,就要受该项运动规则的约束和限制。参与者在规则的允许范围内享受自由,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违反了规则,就要受到处罚。所以,参加运动或者训练或者比赛的每个人,都应该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公平竞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体会到什么是可做的,什么是不可做的,什么将会受到支持和奖励;什么将会受到批评和惩罚。这样的文化氛围,就会加深学生对社会规范的认识和对社会约束力的理解,成为合格的有道德、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
1.2 体育文化的娱乐性满足学生体育休闲和体育健身的享受需求
大学生是个爱学习的群体,在用心学习的时候,大脑皮层负责读、写、记忆、理解的这些中枢就处于兴奋状态,时间稍长,这些中枢就会出现疲劳,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这时候,应该利用课外的时间,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做做操、游游泳等,在休闲和运动的过程中让运动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就会加深学习中枢的抑制,使之得到充分的休息。例如,游泳是一项具有审美价值和无穷魅力的体育运动。它是在水中的全身运动,能使肌肉均衡发展,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游泳可以提高人体的协调性,改善人体形态,经常游泳,会呈“流线型”健美身材,有条件的地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登登山、游游泳、散散步,心理的紧张、疲倦会消失殆尽。尤其是夏天,游泳的休闲效果非常显著,在水中运动的热量散失速度,比在相同温度的空气里热量散失的速度快20倍,运动效果显著,能防止多种“文明病”的产生,经常游泳的人,体内产热和体温调节中枢的性能远远超过不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可提高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防止感冒等疾病发生。游泳的伤害性很小,是能满足各类人群的休闲体育项目,健身效果显著。
1.3 体育文化的健身功能增强学生拼搏的基础能力
受大学体育文化的熏陶,学生们就热爱体育运动,注重选择自己较为适宜的项目经常地去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机能,发展运动能力,还可以增进心理健康,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还能在公共场合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是体育运动能很好地控制体重,保持健美身形。经常地参加适合自己的有益的体育活动,能增进健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7个h的学习效果能大于8个h的学习效果;经常性地锻炼,不仅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而且在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平。
2 构建高校体育文化形态和内涵的思路和理念
2.1 整体提升文化环境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完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树立大健康理念。在课程设置、课外活动、体育比赛运动等方面,创新体育文化内涵,构建体育文化氛围和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创新体育文化思想。学校从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活动等方面,树立开放发展的体育思想,体育不仅是运动项目,还是健康、健美、休闲的具体形式,发展体育要有多元化思考。二是提高体育文化觉悟。学院的教研机构和体育教师,通过体育教学计划的完善,课程设置和科内课外的教学活动的关系处理,加强素质教育理念,提高体育教学觉悟。三是增加投入,丰富体育内容,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在原有操场的基础上,建设高档体育馆、健身房、游泳池等,为体育项目的全面发展创造环境。
2.2 科学遵循文化规律
文化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好的精神积累和道德规范。体育文化也是一样,有什么样的体育项目、有什么样的组织方式、遵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等等,都是长期的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不断创新的结果。例如,自从走、跑、跳、投这些人类生存基本技能嬗变为竞技、休闲方式后,人类对运动创新的欲望再也没有停止过,从而产生了“田径”“球类”“马拉松”“奥运会”等新名词和文化现象的体育载体,不断展现人类克服困难挑战自身极限的意志之美,以实现“更快、更高、更强”的不懈追求。因此,大学的体育文化在塑造建设创新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体育文化规律,朝着勇敢顽强、挑战自身极限、塑造完美自我的方向发展。
2.3 注重开展文化活动
创新体育运动模式,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是丰富和发展体育文化的基础,从一般的早操、课间操和课余活动,及春季、冬季运动会等常规的体育运动出发,发展健美操、交际舞、广场舞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拘一种形式,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学生喜欢,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活动,学校就大张旗鼓地支持发展,并创造条件,使活动更丰富多彩。只有这样校园体育文化才有较强的渗透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传承和借鉴。
2.4 全面弘扬文化精神
顽强拼搏、公平竞争、健康快乐等体育文化精神是延续不断、前后传递的体育薪火。大学生无论是锻炼身体,还是积累知识,都是在文化精神的熏陶下构建理想的自己,而“理想的自己”必须具备的基础是健康,因此,在如饥似渴地吸取新知识的时候,要受校园体育文化的滋养,更加努力地追求健康,才能打造健康的身心。
3 结语
大学的体育文化是由体育设施、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校园体育精神,其主要内涵就是校园体育理念的构置和体育精神的影响,表现在教育性、品德性和社会性等诸多方面,因此,体育文化内涵的构置要遵从社会需求、校园文化的繁荣、学生素质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发展规律,以创新精神引领体育文化建设,以繁荣体育活动发展文化内容。
[1]黄荣.如何加强高校体育与体育文化相结合的教学——评《大学体育教程》[J].中国教育学刊,2015(4):128.
[2]叶燎昆,杨雪芹.大学体育文化结构创新与功能拓展研究[J].学术探索,2013(4):152-156.
[3]朱妍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6-48.
G807
A
2095-2813(2017)06(a)-013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