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分层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中的作用

2017-11-27曹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6期
关键词:体态身体素质分层

曹亮

(无锡市育红小学 江苏无锡 214000)

体育分层教学法在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中的作用

曹亮

(无锡市育红小学 江苏无锡 214000)

分层教学法是针对学生不同的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目的是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必须结合学生体态、体能、素质拓展能力所存在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小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小学体育 分层教学法 身体素质 作用研究

小学体育《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应以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目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如何满足不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具体要求,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够将这一问题很好地解决,文章就结合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探讨在学生身体素质全面提升中的重要作用。

1 以学生体态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

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有很多,必须要考虑到的一点则是学生体态特征差异,不同体态特征下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也会存在明显的不同。其中,以体态特征开展分层教学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形体特征差异;二是肌肉类型的差异。

1.1 体态特征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

学生体态特征无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体型偏胖;第二,体型适中;第三,体型偏瘦。结合不同体态特征开展分层教学,将体型适中的学生归为一类,开展核心力量、肢体力量的训练,并通过辅助教学器材开展垒球、跳绳等相关项目的教学,通过力量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将体型偏胖的学生划分为一类,开展速度、耐力、灵活性的训练,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将毽球、羽毛球等教学项目作为重要的内容,以提高灵活性、速度、耐力为手段,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把体型偏瘦的学生划分为一类,教学内容主要以上、下肢力量训练为主,并且开展相应的对抗类教学内容,以篮球、垒球等球类项目教学为主,适当增加徒手力量训练,增强学生自身的肌肉比例,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1.2 身体肌肉类型差异落实有侧重性的分层教学

依据学生不同肌肉类型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不同的肌肉类型不经过有针对性的身体训练,会导致肌肉耐力、爆发力的削弱,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以学生上肢、下肢肌肉线条为参考,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开展不同项目的教学活动,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将跟腱较长的学生划分为一组,开展篮球项目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启动爆发力,推动学生下肢力量的发展。再如,学生肩部三角肌线条相对明显的学生分为一组,开展投掷类项目教学活动,为学生上肢力量及肩背力量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这是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法在身体素质发展中所具备的促进作用,满足不同肌肉类型的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内在需求。

2 以体能状况实施分层教学,有益于学生体能的快速提升

通过体能状况实施分层教学,有助于学生力量、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的快速提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强烈。根据学生体能状况开展分层教学,必须依照学生体能情况、自我体能要求存在的差异来实施分层教学。

2.1 根据体能情况不同实施因材施教

学生体能状况会影响学生能否完成定量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所以通过分层教学法依据学生体能状况进行分类,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过程,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强化作用。很多学生从体型上看处于适中的状态,从肌肉类型上看也存在明显的优势,但是体能却明显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还有学生虽然体型存在偏胖或者偏瘦的状态,但是体能非常充沛,不将这些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过程,那么会导致体能较好的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受到限制,而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对此,针对体能较强的学生需要提高运动负荷,开展对抗性较高的教学内容,如足球、羽毛球、篮球等体育项目教学。体能相对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开展耐力、柔韧性素质培养较为突出的教学项目,例如健美操、武术操等教学项目,从学生体能差异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2 立足体能要求落实分层教学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普遍存在挑战体能极限的意识,这种意识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渴望。但是不同学生在体能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内心渴望的强度进行合理的分层,计算出学生能够承受的运动负荷,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在内心渴望较为强烈的学生中,普遍开展耐力素质、身体力量训练活动,其中包括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直道加速、弯道减速的变速跑,以及上肢、下肢力量徒手训练等,满足学生的体能要求。在内心渴望相对较弱的学生中,开展游戏类教学活动,可以包括篮球和足球传接球游戏等,通过游戏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体能要求。这是小学体育以学生体能状况为中心,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路径,在身体素质发展中的强化作用较为明显。

3 以素质拓展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立足身体素质拓展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状况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总体要求,开展相对应的分层教学活动、制定分层教学计划,为学生身体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产生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3.1 依据身体素质状况开展分层拓展教学

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状况,决定了学生参与拓展教学的积极性。为此,必须以拓展教学为路径,以分层教学为方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立足身体素质相对突出的学生,拓展教学活动主要以校园健身徒步走等拓展训练为主,有利于学生耐力、心肺功能的发展。而身体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拓展教学应以校园定向越野运动为主,通过设立不同的物品寻找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拓展训练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走、跑结合的运动方式,学生在体能、身体机能承受范围之内完成拓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及各项身体机能稳定提升。

3.2 结合身体素质要求制定分层拓展计划

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身体素质发展中没有相应的要求。教师不能做到充分地了解学生内在心理需求,开展统一的拓展教学项目,最终会导致学生难以承受素质拓展教学活动,丧失拓展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为此,结合分层教学法,立足学生身体承受能力、各项身体机能最大承受极限,制定出分层素质拓展教学、训练计划,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无疑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会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层面上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内在需求。

4 结语

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是结合学生不同体态、肌肉类型、身体素质拓展能力三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接受教学内容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1]王锡友,何光文.关于小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2015(17):33.

[2]代红霞.浅谈小学体育的分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9).

G8

A

2095-2813(2017)06(a)-011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13

猜你喜欢

体态身体素质分层
以父之名
SET悬吊训练对中青年女性圆肩体态的疗效观察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雨林的分层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有趣的分层
随、律、衡:体态律动教学的三个核心原则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