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动机分析①
2017-11-27杜文娟
杜文娟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的动机分析①
杜文娟
(成都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成都 610059)
作为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无论是必修的运动项目课,还是选修的健身活动,都不能就通过课堂教学能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大量的课余训练,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与健康理念,懂得健康的意义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健康是人的一生中不该失却的财富,参与锻炼是每个学生的权利,要在锻炼中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在乐趣中培养爱好运动的兴趣,由兴趣形成积极锻炼的习惯,才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才能有担负社会重任的能力。积极地发现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动机,才能正确的因材施教,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该文就是对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心理动机进行研究和探讨。
大学教育 体育教学 课余训练 心理动机 研究探讨
1 高校学生课外体育训练或活动动机现状的分析
从现行的高校体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必修的体育项目和选修的健身活动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一,很少数学生把参与课外的体育活动作为必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继续巩固和选修科目有机的练习,也就是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训练或活动的过程中,没有主观的、自我的学习动机,只是简单的娱乐或为参加比赛的训练。第二,一般的课外体育训练和活动的组织者,不考虑体育教学的同步练习和技能培养,只是作为知识课程学习之外的脑力劳动和体力活动的调整,从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角度来看,其动机不是课堂教学或专项体育项目学习的延伸。第三,课余体育活动大多数属于娱乐活动类的集体活动,单向存在专项技能自我巩固的很少,有的学校或班级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千篇一律而且重复性很强。第四、处于健美瘦身的心理需求,女生参加的健美操之类的活动较多,男生则侧重于球类运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跟体育课程的学习巩固无关。
2 健身休闲动机促使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近几年,在校园、社区的街头公园以及多数的居民家庭和农村广场,健身器材越来越多,体育与健美、运动与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例如:广场舞风靡一时,络绎不衰,适应了人们健美、减肥的心理需求。同时,在去参加广场舞的过程中,穿梭街道公园、林荫小路,犹如旅游,休闲散心,悠然自乐。高等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所在,是开放的文化载体,健美、休闲的从众心理同样也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交际舞,到校园的健身广场散步,或者组织同伴去登山,组织自行车赛等,其参与活动和组织活动的基本动机都是休闲和健身,有的为了排解不良情绪,注重休闲,因为良好的情绪,如欢乐、愉快、高兴、喜悦等,使人精力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动作协调,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心健康。拥有良好的情绪,就会心情舒畅、平静、祥和、心理开朗,既增强机体的活力,提高免疫力,又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免疫力,有助于人的健康。因此,当有愤怒、烦躁或者与人产生矛盾、发生争执的时候,心理就不畅快,就可以到处走走或者到运动场对着墙疯狂的踢一阵足球,或者对着沙袋猛打一通;也可以跳入游泳池,来一个50 m冲刺,通过运动,尽可能消耗体能,达到精疲力竭,在能量的消耗过程中,不良情绪也被释放、发泄、疏导了。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的就是为了获得健美的身材,课下多多健美操,有的就是消耗能量减肥,总之,健美和休闲意识是多数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或训练的主要动机,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和掌握这个心理规律,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把学生朴素的健美、休闲动机意识,进行科学的规范。
3 社会交际交往动机促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多数发生在户外人群较为密集的集散地,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有更多机会结交朋友,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不是进入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事业中需要别人帮助、支持和理解的时候很多,因此,要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交际能力,具备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在课余时间,爱好打篮球的大学生可以把伙伴们集合到篮球场;爱好游泳的同学可以集体结伴去游泳等。在组织活动,参与活动中,需要指挥、需要引导、需要服从等,在简单的语言交流中,可以结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或者是不同系的,或者是不同班级的;由于共同的爱好,素不相识的人能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走在一起;大家一起参加活动,分享活动的乐趣。为了结交新朋友或者把体育锻炼的技能教给朋友等都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动机,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频繁的接触,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相互鼓励、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健身场地、运动场和游泳池等地方,是结识新朋友的场所,为学生创造了了解他人、尊重他人以及被别人理解、尊重和支持的机会,大家可以在尽情的欢乐中释放热情,获得友谊。在大学校园,学生人际交往在课余时间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又是常见的课余活动,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就相当于一种与他人交往的手段,这将极大地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增强较高的人际亲和度。课余体育运动与音乐、美术、摄影、游戏一样,会促使你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更多的本领,也会使学生主动帮助技能不如自己的同学朋友,在与他人切磋技艺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在与他人交谈活动经验的时候,把体育活动变成了熟练的社交活动。通过运动技能的合作与配合,相互之间建立了情感,增进了了解意识。
4 心理放松想法促使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
在现代社会的大学校园,大学生们都有手机,都热衷于网上的生活和活动,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传递,大学生们普遍产生就业迷茫、学习迷茫或者压抑、悲观等消极状态,在互联网的自娱自乐和苟且得安的过程中,学生们处于长期自我封闭心理活动之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交流,从而产生隔阂、精神空虚和多种心理障碍。因此,多数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长,或者网络游戏造成的不注意休息、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等,引起了慢性疲劳、情绪不稳、植物神经紊乱等,形成了性格不开朗、心胸狭窄、敏感多虑、胆怯多疑、急躁慌乱、多愁善感、自信心不足、自制力较差等不健康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学生会选择一些户外的体育活动,来放松身心疲劳,常见的有池塘边的散步,运动场上的载歌载舞,与同伴一起去登山等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发现学生的心理动机,把握机会,最大限度地组织集体课外体育活动,使学生得到尽情的放松,精神得到振奋,使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排遣和放松,有助于学生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稳定情绪。一般组织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尽量做到最大的娱乐性心理放松。
5 结语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不同的,每种动机都有每种活动的收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掌握和利用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动机,组织有益的针对性较强的课外体育活动,一来有利于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巩固和发展,二来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1]汪华锋.高校课余体育训练教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212-213.
[2]刘强,邹延宁,杨欢.高校体育教育中大学生体育训练营的应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8):156,158.
[3]林强.体育干预对大学生体质健康行为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5(9):74-75,112.
G807
A
2095-2813(2017)06(a)-004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043
杜文娟(1969—),女,陕西西安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训练,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