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式动作电影对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2017-11-27

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武术精神

于 野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美式动作电影对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影响*

于 野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 柳州 545006)

基于文化理解及意识形态转化视角,系统分析美国动作电影的中国武术形象如何通过自身的魅力其内涵传播获得美国文化认同,并分析中国文化深层次的契合点以及中美文化精神融合的内在动力。

武术文化;主体视域;跨文化;意识形态

美国是世界娱乐的梦工厂,在如此一个世界化的电影国度里,中国武术形象可以大展身手,这并非纯粹地归因于异域情怀的“视觉感受”,对中国武术中深藏的精神文化认知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这常常被忽视。在中美精神文化的深层次,均具有“崇义尚侠”的特点,这给两国文化的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塑造的一系列武术英雄,既展现出美国精神,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人生大舞台上,这些英雄表现出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斗志,显示了民族的精神文化及个人魅力。武术形象在电影领域深受欢迎,这跟其能够与全球观众的文化及审美心理密切结合是紧密相关的。

1 主体视野下的美国文化精神载体

在以前,美国对中国人的看法主要是依靠想象。现今中美两国交往越来越多,虽说在思想理念、文化追求方面仍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可大家依旧切身体会到文化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谈到美国的中国武术形象,应该说这一体会更为深刻。有部分人对中国文化显得不屑一顾,觉得是美国成就了中国形象,让中国形象走向了世界。实际上这一观点在一般状况下忽略了在多元文化体系里主体角度对文化选择的先天约束。我们不可以想当然地把多元文化作为各个国家文化自由交往及合理运用的台阶,而理应清楚,在进行文化交流的时候,文化主体要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所以,“武术”这一很难让中国主流思想承认的文化意识,却可以在美国受到崇拜与学习,这里面很显然具有精神文化上的吻合之处。

在美国的文化体系里面,始终有一条被称为“美国精神”的线索。这一精神的关键为个体崇拜,“渴望借助个体力量来拯救自身与地球”。将这一美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影片就是那些美国西部片。在美国西部,在没有任何帮助的情况下,英勇的开拓者们不畏艰险,开天辟地,孤独无依的开拓者,为了匡扶正义,将逃犯及歹徒击毙。在一些美国人印象里,英雄属于召之即来、呼之即去、来去自如的非正规人群。这一人群的特点类似中国武侠片的江湖侠客。美国制片者保罗希勒说“在哲学层面上,武术影片跟美国西部片大同小异,都显示出个体凭实力把控身边的情况”。中国武术影片中惩恶扬善的侠客形象跟美国电影里对个体英雄的崇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美国,武术形象毫无疑问地变成了美国精神的重要支柱。

2 东方文化精神影响下的意识形态转向

武术形象起源于中国,必然会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思想。这其中彰显的跟西方文化思想风马牛不相及的“儒、释、道”这一中华文化精髓,也可以在西方影片里显现出巨大力量。除去上面我们知道的武术形象所体现的中美文化里面共有的英雄特点外,西方文化还出现了较大的转向。

美国英雄影片里“尚力”的思想转向了“尚柔”“尚义”的东方传统文化思想层面。中国武术里的“尚义”思想,具有很浓的“仁”道意味,不重视挫败对方,而是主张借助技巧获胜,提倡在交手的时候见好即收。在李小龙拍摄的影片里,我们尚能意识到他或多或少有一点霸气。他将截拳道的“快”“狠”“准”发挥到极致,让对手自顾不暇,当场丧命。而到了成龙拍摄的影片,虽说存留了这份豪情,可更多的是内在的正派、无私、勇敢及幽默的个性特点。成龙拍摄了众多的美国影片,我们发现其中的打斗场景,往往掺杂着让人忍俊不禁的喜剧成分,打斗与暴力变为一种让人捧腹的杂技,积极阻止代替伤命。成龙影片里的戏剧化打斗,既给动作影片带来了打斗的刺激,又使影片的血腥场面得以削弱。不仅是这样,我们还可以在影片里感受到道家所提倡的“尚柔”思想的文化精髓: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个体崇拜向东方精神里的“国”“家”思想转化。在中国的影片里,这一思想体现得非常明显,故事的中心常常跟“救国救民”“尽孝忠君”“知恩图报”等密切关联,这反映出我们过去牢不可破的宗法血缘意识。此类思想意识的精髓,也逐渐渗透到美国影片里面。影片里也隐隐约约体现出“尊师重教”的思想。“长者”“师傅”,他们的位置高高在上。作为地位的尊重者,他们往往是全能化的,可以限制着事情的走向,甚至决定人物以后的命运,他们常常是年龄越高道行越深。这在中国武术影片里,属于极为推崇的文化特点。可是在西方文化里面,却不多见这样尊重长者。此类形象的塑造,均彰显了影片“家中尽孝、国内尽忠”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涵及价值观。

3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中美文化精神融合

在中国的儒家思想文化里,尽善尽美的典型人格当属“君子”,具备“仁”“义”“礼”“智”“信”等良好的道德传统,属于儒家思想里比较正统的人格典范,彰显着自古以来备受爱戴的儒雅男子特点。但在西方社会,这种形象却被认为是“性无能”“没有阳刚气质 ”等。而“剑客”这一类男性,却得到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认可,这跟其文化选取的先天喜好、约束以及背景不无关系。在文化形成、播散及接受的历程里,接受者借助自己的文化认知去结构“外来文化”,并按照自身习惯来编码与解码。所以,从这种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武术形象所蕴含的中美文化思想,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借商品及艺术的双层特点来衡量,电影首先属于文化艺术,它“跟别的艺术有着相同的目的——体现人类的思想及情感,并借助感官刺激来探索灵魂”,且电影属于大众艺术,是供大家娱乐的。首先,美国影片制作要靠多方通力合作。所以,我们不可以想当然地把影片里的武术形象看作是美国对中国的一种向往。投资方及制片方的态度,导演的执导水平,演员对人物的认知程度等,每一个步骤都或许制约着影片的价值导向。其次,美国影片属于用来娱乐的文化产品。其商业特点要符合市场规律,市场不需要自然难以受欢迎。美国“既借助东方韵味来吊起观众的胃口,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另外也借助这些华人在原来国家的身份、地位、声誉等得到华人影视圈的支持,从而积极地占据中国及别的亚洲国家的票房”。“借助东方文化及题材的有机融合,来摄制符合中国观众审美趣味及欣赏水平的电影”。所以,影片既要符合美国观众的欣赏口味,也要高度重视前景广阔的中国市场及世界票房。

中美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也使得中国武术不断接受中美文化思想的影响。当下媒体及交通极为便利,国际间的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这有力地推动了各国间的交流与沟通。文化思想的交融,西方观众对东方情怀的渴求,还有两国日益密切的联系交往,使得武术形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进了美国观众的视野,逐渐被他们认可。冯友兰在《原儒墨》一书里如是说,“儒家源自儒,墨家源自侠”,在中国武术影片里,彰显出墨家“侠义”的思想内涵,其主旨为“兼爱”,倡导博爱、平等,不主张儒家提倡的社会等级思想。所有的侠义行为也属于“博爱”内容,均渴望求得人世的“平等”与“自由”。这恰恰跟美国的思想价值观不谋而合。这一思想文化上的吻合,使得美国观众更乐于欣赏中国的侠形象,这轻而易举地就成了美国思想体系的载体。

4 结语

美国属于各民族思想交流的平台这一地位,使得中国武术形象一定会交融中美思想文化。西方思想延续到现在,其生命力还是极为强大的,根源就在于它逐渐吸纳各民族文化的精华,从而使自身得到了更新与变化。美国文化又跟欧洲文化有很大的区别,它属于流行文化的源头。正是基于文化的这些特征,使得它如同一个大熔炉,将各种文化加以熔化吸收。“一种文化吸收其它的文化,往往借助自身文化框架及眼光加以展开,一般不会照抄照搬,通常是取精华弃糟粕”。美国影片的武术形象,建立在最初的“中国因素”前提下,借助多元化及全球化的不断交流融合,从而使其价值不断增加,属于一种长久不衰的新生事物。

[1]郝胜兰,季水河.好莱坞中国功夫文化与中美文化精神融合[J].求索,2013,02:101-105.

[2]孟涛,蔡仲林.传播历程与文化线索: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历史探骊[J].体育科学,2013,10:78-88.

[3]温立红.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建构[J].东南传播,2015,05:38-42.

[4]周小娟.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电影的文化融合[J].电影文学,2015,05:35-37.

[5]李吉远.国家形象视域下中国武术跨文化传播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3:58-65.

[6]苏宏元,李骐.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解析好莱坞的“中国风”[J].电影文学,2009,12:4-6.

The Impact of American Action Movies on Chinese Kung Fu Culture’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YU Ye

( Gu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6, Guangxi, China)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 项目号:KY2016LX157。

于野(1980-),广西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武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