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奇》对励志人生和美国梦的诠释*

2017-11-27许晓峰高岩松王金福

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洛奇拳击手苏联

许晓峰 高岩松 王金福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 河北 唐山 063009)

《洛奇》对励志人生和美国梦的诠释*

许晓峰 高岩松 王金福

(华北理工大学体育部, 河北 唐山 063009)

社会由文化所组成,并与体育密切结合,因此体育得以反映社会文化。此外,电影是社会文化的展示窗口,具有史料的功能。文章对《洛奇》系列电影进行分析,此主题电影总共拍了六集,为体育电影之最,《洛奇》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由此可见。除了刻画小人物奋斗向上外,《洛奇》也与美国历史、社会时空背景有着密切配合,环环相扣的结果,造就了其电影界的经典地位。在观赏《洛奇》的热血激情之余,也可以是理解当时社会、硏究社会现象、追溯历史的好素材。

拳击电影;洛奇;体育文化

《洛奇》的励志形象30年前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刷新票房纪录、创造荧屏英雄人物的形象,并荣获10项奥斯卡提名,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城美术馆因《洛奇》成为观光圣地,且剧中洛奇晨跑时最后冲上70多阶《洛奇阶梯》后高举双手的胜利姿势,成为旅客必模仿的动作。去年,《洛奇:勇者无惧》再度唤起老一辈影迷最初的感动。相对的,《洛奇》虽不是现今年轻世代的荧屏英雄,但由传播技术,我们同样可重温《洛奇》来体会当年热潮,也可理解模仿现象背后意义,并探讨该片历久弥新的原因。

1 拳击主题电影研究简评

社会由文化所建构,并透过体育密切结合。文化与体育的关系可由体育被社会所赋予的价值。以美国为例,体育文化反映了大部分存在于美国社会习俗中的文化内涵。传播科技也促使体育成为大众文化之一,进而影响社会。

1894年4月23日,当爱迪生让百老汇的人们目睹他的新发明:放映机。在影片中放映出不同的片段,两位表演雨伞舞的演员、海浪拍打海滩的影像以及一段喜剧式的拳击赛,于是电影从此诞生。1908年出现了史上第一部以拳击为主的电影,体育正式成为电影的主题之一。电影也利用体育生动的情结来当作实质的电影类型之一。这可从好莱坞至今拍摄上千部体育电影得到证实。

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电影已是人们依赖的休闲娱乐。电影除了带给我们信息外,还直接或间接的启发我们。这第八艺术已成为社会与文化的展示橱窗,所以看电影时我们有亲身体会社会脉动的感受。因此,既然电影是大众娱乐的材料,自然也是探索一般人生活思想的社会史料,因为电影有汇聚社会记忆的作用,也能反映社会的集体取向。所以从体育电影中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价值观等。例如,观赏好莱坞体育电影就可以学习美国的基本价值观。

拳击电影一直是美国好莱坞的主流,《洛奇》、《百万宝贝》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奖,足以证明拳击运动在美国社会的重要性。一些学者讨论女性形象在拳击电影中的表达。例如,Boyle、Millington[1]和Vertinsky[2]批判性地讨论《百万宝贝》中的女拳击手形象,Heywood和 Dworkin[3]对《女生出拳》进行了全面的影评。Boyle等人4成功地利用 Bell Hooks在重建“为爸爸而做”[5]的概念时关于父权制的女性主义质问,并认为不管女子拳击被描述为“滋养以男性为中心的方法论——拳击是男性的独占领域。”6此外,关于两个主演 Maggie(Hilary Swank)和 Eddie(Morgan Freeman)的描述——用以重新定位白人男性父权制。通过主演 Frankie(Clint Eastwood),该电影创作女拳击手Maggie和黑人健身房管理人Eddie。Frankie的立场和影响保证Maggie和Eddie的主从关系并防止电影关于一个女拳击手本身的可能性。正如Woodward总结的一样:尽管电影是在女子拳击手的层面上,同时是故事的主角,但是女性的力量通常被忽略且次于男子。Maggie是探索表示男性气概的Frankie生活和问题的工具[7]。

Boyle等人[8]认为这样的代表性不能算作女子拳击手和她们拳击生活经验的实际存在[9]。相反,Heywood和Dworkin[10]认为电影《女生出拳》展现了女性运动员偶像的魅力,并表明这代表女性拳击手代表的新的可能性。他们认为男性此前理解的实际如刻苦训练、挥拳猛击和参加比赛等由Diana Guzman采用。这样,她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拳击手。通过这个故事说明拳击训练——跑步、跳跃和对打的严格,她也为拳击比赛做出适当准备,不论多少挣扎,她都能‘获得周围人的尊重’。[11]这种接受和实现的过程巧妙地符合好莱坞电影类型,尤其是拳击类型电影。同时趋向于说明特定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并讲述“白手起家的人”的故事、自我价值实现或美国梦。

这篇文章分析了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某些方面。通过考虑女性的女权工作、性别和景象,他讨论了在我们思考《女生出拳》时 Mulvey[12]关于男性关注的创举多么复杂难懂。早期女权电影理论倾向于采用精神分析各个方面,Mulvey认为女性代表符合男性幻想。女权主义者趋于把电影行业理解为复制男女间的不平等关系。男性主导电影制作并因情色而在荧屏上为男性电影角色和男性电影观众制作女性角色。然而,女权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揭露了制作、表现和观众间关系的复杂程度。例如,Gammon和Marshment对男性主演和男性观众规范提出了质疑,并探索这种主导性是如何被颠覆的,更多形象和故事取决于关于文化定义地‘男性’和‘女性’元素表演的特定含义,这种表演可能会改变定义本身的界限[13]。

最后,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发展,关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观点,如性别关系和父权制取决于个人动因的观点,个人主义甚嚣尘上,建立在跨国公司如耐克及其恪守的座右铭“Just Do It”(想做就做)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上,在当代好莱坞电影类型中更明显。此外,诸如电影《搏击俱乐部》(1999年)中存在的个人主义思潮,以及《女生出拳》包含了一个关于女性奋斗成为拳击手的相似故事。以下选择奥斯卡最佳影片《洛奇》做深入的案例分析。

2 以《洛奇》为中心的考察

2.1 剧情梗概

洛奇(Rocky Balboa)是一位费城拳击俱乐部的拳击手,靠讨债和比赛奖金过活,生活浑浑噩噩、毫无未来。剧中职业世界重量级拳王,规划一场在费城举行的独立建国 200周年纪念拳赛。碰巧地,预定对手严重受伤。在无排名接近拳手可选的情况下,阿波罗灵机一动,决定给费城当地男孩一个机会,他选了洛奇。对于阿波罗而言,拳赛只是一场秀,但却是洛奇起死回生、扬名立万的天赐良机。洛奇鼓起勇气、全力以赴,将一切赌在拳赛里。最后,靠着坚强的意志与阿波罗周旋完15回合却没被击倒,成为津津乐道的传奇。

2.2 政治宣传和媒体传播

无声电影以来,在婴儿能坐之后就几乎跟电视、电影开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电影的影响与宣传力量是广泛深远,围绕在我们的四周,每个画面都可能在我们的浅意识留下某些暗示,或宣传效果。1936年夏季奥运,纳粹奥运会即是政治宣传与体育结合最著名的例子。希特勒政府拨款资助柏林奥运,修建柏林奥运场,并在体育场周边画上赞扬亚利安人优越以及英雄形象的画像,强化亚利安人优于犹太人种的论调,此次奥运也是第一次在电视上转播,更达到了深远传播的效果,里芬斯塔尔拍摄记录柏林奥运的《奥林匹亚》电影这部电影是否应与其较早拍摄的纳粹党集会的纪录电影《德意志的胜利》一样归类为纳粹宣传影片有许多争议讨论。这部影片获得1938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

冷战时期的电影作品尤其特殊,是一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结合,背后还加入了许多爱国的动机,以洛奇第四集为例,电影中明显的分着正义、邪恶;个人、集体;共产、资本;此战役为洛奇系列电影中最为激烈的比赛之一,两方的拉锯战,苏联从政治局到总理都到了现场观战,从前两局苏联方占上风,到第三局洛奇开始渐渐反击,观众从全体帮苏联选手加油渐渐的有人转向帮洛奇,一直到了十六局苏联选手中倒下,洛奇此时说:人是可以改变的,此时,苏联总理起身为洛奇鼓掌,赞许洛奇赢得比赛作为本片的结束。

有国外学者研究指出洛奇四的电影过于公式化,过度的强调了个人的力量,虽然是为数不多的体育电影中,创造出以实际比赛现场声音为音效的先例,但也是标准的理想主义的美国电影。本片使用了多种的对比手法与符号,是自由民主的、家庭和谐、男主外女主内,而且民族融合,苏联代表着共产、科技、婚姻体育都是由政治控制的。另外,运用了电影的手法与拍摄的角度来显示美国优于苏联。白种人优于黑人的暗示手法来宣传电影,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对电影产生民族意识的支持意愿进而愿意走进戏院观赏这部影片。本片虽是美国与苏联的对抗,但拍摄地点却未在俄罗斯取景,而苏联选手也只是找外型类似斯拉夫裔的演员演出,与实际事实并不相干。

2.3 体育电影与时代叙事

本文所分析的《洛奇》,于1980年拍摄,恰巧介于冷战接近尾声当时,片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与社会的时代背景,虚构与真实的结合缔造了洛奇系列电影最高的票房收入。电影一开始以美国、苏联两国国旗为底之拳击手套揭开序幕,直接点出拍摄的时代背景为冷战接近尾声时期,两大集团互相抗衡的情势。从美国1950年的共和党议员麦卡锡说起,他担任参议员期间,利用舆论与政党的力量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因此政府与艺术产业间产生了密不可分关系,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麦卡锡主义,麦卡锡主义似乎成功的利用的政治与媒体阻挡了社会主义思潮对美国的入侵,但在今天看来,麦卡锡主义不也是另一种变相的破坏了美国的自由形象。

在不造成更多的伤亡与战争的前提下,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从加州州长到总统之路,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改变为在社会上和经济上的坚定保守派,而对苏联却采取了外交、军事和经济上的强硬的态度,因而被称为鹰派。同时产生了较提倡和平与保守的鸽派一词,而本片在与资本主义对抗背景下拍摄而成,剧情融入某些当时现实所发生的政治情况作为内容。

2.4 洛奇电影中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在本片中,运用了许多对比的手法表现美国与苏联的对立,美国代表自由与个人、苏联代表共产与集体;体育项目无论在虚构的电影中或是真实世界,都成为主要竞争的项目之一,而洛奇四则以此为主轴贯穿全片。

本片中两次拳击比赛的第一战,由洛奇的好友阿波罗与苏联代表伊凡交手,虽是友谊赛,赛前的记者会苏联代表一再强调他们只是运动员,饰演伊凡的演员也非俄罗斯裔。现实中的拳击赛,片中采用友谊赛的比赛方式,但较瘦小的主角洛奇赢得比赛却反而能制造较大的反差效果,而一般的拳击比赛数赢的奖金差距并不会相差过多,片中打斗的部分都很逼真,真实的拳击比赛进行,为了剧情的需要,洛奇为了爱国心与为朋友复仇的正义感而不惜没有奖金而进行比赛。第一战友谊赛的地点选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全场观众都挥舞着美国的国旗,片中塑造了美国自大的帝国主义思想。此时,片中用这些符号与画面来显示美国是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此外观众与选手阿波罗都不断的对苏联代表叫嚣,而苏联选手此时才开口说了他从影片开始为止的第一句话:You will lose。而在这场比赛中,短短两回合就结束了这场比赛,苏联选手击倒了阿波罗。无论是哪个国家都有种族上的歧视,虽是美国这个民族大熔炉,但也还是存在着不少的种族纷争,不同的区域就会产生不同的纷争,更何况是不同肤色的人种。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其疆域领土内居住着超过180个民族的人民。这场比赛就显示了苏维埃人优于黑人的刻板印象,而洛奇系列电影正是围绕在黑人与白人的种族问题上。

美国虽然一直强调族群融合但又一直在黑白种族议题上做文章,来凸显种族并没有歧视,更显得这个民族大熔炉的梦想要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

2.5 体育电影中的禁药问题

此时的剧情带到了当时体育选手的训练方式,苏联的选手强调他们以科学的方式训练选手,并开放记者参观拍摄选手的训练情形,另外特别强调他们并没有使用非法的药物使使选手增强体育表现,但却在画面中出现针头。东德运动员是在国家力量的帮助下获得如此多的金牌,东德藉此在国际体育地位上的提升。

影片中不断用对比跳接的方式,来对照美国与苏联选手训练方式上的不同,不断的提醒观众美国是崇尚自然的训练方式,而苏联则是运用科学仪器做数据分析,与专业的体育仪器作为训练选手的工具。反观影片中的主角洛奇,则是采取雪地训练的方式,人在凉爽的环境下体育会感到舒适,适度的低温可以提升身体体育后的散热效果,但过度的寒冷会造成身体压力或疲劳的产生,反而影响体育的表现,片中一味只是为了强调美国是采用自然的训练方式要与苏联对比,证明科学与自然并进,互补才是最好的做法。拳击比赛不再只是体育的竞争,洛奇代表着美国荣誉、自然训练与友情、正义的一方,在一番拉锯战之后,洛奇击败了伊凡,象征邪恶是不能打败正义的,也显示了美国自大的思想是如何在传播媒体中表现的例子。

2.6 好莱坞电影与“美国梦”

“美国梦”指美国有丰富的机会可让人获得成就与成功,而成功属于愿意尝试的人;人只要能利用机会并努力不懈,也能得到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社会地位。如清晨跑遍费城铁路、河畔、市场等,营造出一步一个脚印的务实艰苦的感触,这是“美国梦”的缩影,现已成为旅客游费城美术馆必模仿的经典画面。《洛奇》完整诠释掌握机会、努力踏实、坚持到底的“美国梦”实现条件,所以获得广大的反响。而选择黑人扮演拳王角色,除了黑人长久于拳击界的优秀成绩及该成绩造成早期美国电影界对黑人形象的塑造外,也顺势营造白人 V.S.黑人的高难度的气氛,“美国梦”的实现才更得以震撼人心。此外,《洛奇》上映正值70年代防止种族与性别歧视体育之际,因此再掀起黑白种族的社会话题。《洛奇》系列电影在冷战的时代背景下,透过拳击手的对决,表面上表现了体育上的交锋,1991年冷战结束至今经过20多年,在回头去看这部影片,还是可以从影片中看到许多当时两大强权对立,如何在片中塑造英雄形象来达到宣传与缔造票房的目的,造就一部爱国、政治与体育完美结合的电影——《洛奇》。社会由文化所组成,并与体育密切结合,因此体育反映社会文化。此外,电影是社会文化的展示窗口,具有史料的功能,因此在观赏《洛奇》的热血激情之余,也可以是理解当时社会、硏究社会现象、追溯历史的好素材。

[1]Giroux, H. Breaking in to the Movies. Film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London: Blackwell, 2002.

[2]Boyle, E., B. Millington, and P. Vertinsky.‘Representing the Female Pugilist: Narratives of Race,Gender and Disability in Million Dollar Baby’.Sociology of Sport Journal 23, no. 2 2006:99-116.

[3]Bradshaw, P. Girlfight, Reviews. The Guardian,Friday 20 April 2001. http://film.guardian.co.uk.2006,09.

[4]Butler, J. Bodies that Matter. On the Discursive Limits of Sex. London: Routledge, 1993.

[5]Casper, M. ‘Knockout Women. A Review of Karyn Kusama’s Girlfight’. Journal of Sport and Social Issues 25, 2001:104.

[6]Caudwell, J. ‘Tipping the Velvet: Straight[forward]Voyeurism? Problematising the Viewing of Lesbianism’.In Leisure, Media and Visual Culture, edited by E.Kennedy and A. Thornton, 227–252. Eastbourne: LSA(publication number 83), 2004.

[7]Chaudhuri, S. Feminist Film Theorists. Laura Mulvey,Kaja Silverman, Teressa de Lauretis, Barbara Creed.London: Routledge, 2006.

[8]黄璐.运动电影崛起的社会实在意义[J].浙江体育科学,2009,31(1):12-15.

[9]Douglas, M. Purity and Danger. An Analysis of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6.

[10]Dworkin, S., and L. Wachs. ‘The Morality/Manhood Paradox. Masculinity, Sport and the Media’. In Masculinities, Gender Relations, and Sport, edited by J. McKay, M. Messner, and D. Sabo, 47-66. London: Sage,2000.

[11]French, P. ‘Girlfight. Reviews.’ The Observer,Sunday 22 April 2001. http://film.guardian.co.uk 2006,09..

[12]Gammon, L. ‘Watching the Detectives. The Enigma of the Female Gaze’. In The Female Gaze. Women s Viewers of Popular Culture, edited by L. Gammon and M.Marshment. London: The Women’s Press, 1994.

[13]Gammon, L., and M. Marshment. The Female Gaze.Women as Viewers of Popular Culture. London:The Women’s Press, 1994.

[14]黄璐,兰健,刘颖等.论美国励志体育电影风行的意识形态性[J].体育科学研究,2007,11(3):17-20.

[15]黄璐.“中国梦”视域下的“足球梦”:一个评论回应[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32(3):60-64.

The Interpretation of Lodge to the Motivational Life and American Dream

XU Xiaofeng, etal.

(North China of Institute Technology, Tangshan 063009, Hebei, China)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603040303)。

许晓峰(1979-),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洛奇拳击手苏联
从来没有赢过的拳击手
拳击手的秘诀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小鹰洛奇
劫匪的大数据分析
苏联1991年解体前的最后时光
雾在做迷藏
大侦探柯南
拳击手的衣服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