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①
2017-11-27吕仙桃卢山
吕仙桃 卢山
(三明市少年体校 福建三明 365000)
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①
吕仙桃 卢山
(三明市少年体校 福建三明 365000)
文章以青少年举重训练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法,研究发现存有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基础性训练、过早的专门化训练、不重视心理训练等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为: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与重视程度;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举重兴趣;训练应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打好基础;重视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严抓技术规范与开展个性化训练。
举重训练 青少年 问题 对策
近年来举重运动的兴起,世界举重大国开始重视对举重后备人才的培养,都开始从娃娃抓起。于是举重运动员在选材与训练方面有年龄提前的态势,同时运动成绩也在不断实现新的突破。为继续保持我国竞技传统优势项目与举重强国的国际地位,当前形势下,搞好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早期的选材与训练工作,与教科研相结合,及时发现青少年举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探究对策,力争为我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举重人才打好基础。
1 存在的问题
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专家老师的指导下设置了访谈纲要与问卷调查表,笔者对通过对所抽样的开设有举重运动体校中的部分师生进行了访谈与发放问卷调查表,然后对访谈内容结果与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如下的总结、归纳与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够
举重运动需要高强度的力量训练为基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要出成绩就必须通过刻苦训练。其次,在观赏性方面,举重运动也无法与三大球相提并论。当前部分家长对举重运动的认知存有偏颇,对孩子参加举重训练的支持力度不够,特别是举重天赋青少年的部分家庭,因为家庭条件殷实而不愿意让孩子从事举重运动而受苦受累。
1.2 忽视了基础性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应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身心发育特点来有序进行安排。首先应注重基础性,在密度与强度方面,一定要合理、科学的安排,训练计划与训练内容要根据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基础,要因人而异。也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进行。走访调查得知,部分教练员为了早出成绩,在量和强度安排上已超出青少年所能承受的范围,有很多有天赋的优秀青少年,对教练员不合理的早期超负荷训练感觉身心异常疲惫。
1.3 过早的专门化训练
近年来为了训练早出成绩,部分教练员在指导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过程之中,怀有急功近利思想,过早地进行了专业化、超负荷的专业训练,而且训练方法单调乏味,结果导致了部分青少年运动员举重成绩出现了停滞不前现象、伤病过早地出现,甚至个别青少年出现了厌训心理,这些都制约了我国举重运动的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再者,青少年期间是他们的快乐学习与玩耍的年龄阶段,青少年一旦失去了兴趣,注意力分散,学训效率很难提升。
1.4 心理训练不够重视
举重运动比赛不仅是对运动技术的考验,同时对心理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俗话说的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多成年运动员在赛台上感觉心理压力之大,紧张的顺间,大脑一片混沌与空濛,茫然间不知所措,结果兵败滑铁卢。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年龄小、大赛经验缺乏,在比赛中经常会出现过于紧张的现象,从而导致比赛的失利。其实并不是因为缺乏实力,而是心理素质缺乏历练使然。为此,要注重青少年心理品质方面的训练,从小抓起,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在赛场上保持沉着自信、以顽强拼搏的意志力完成比赛的心理素质,引导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能稳定心绪,发挥出自己的日常训练水平[1]。
2 对策建议
2.1 提高认识与重视程度
举重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众人皆知,只有得到有禀赋青少年家长的大力支持后,我国举重后备力量才能得以保障,我国举重事业的才能迎来可持续的辉煌战绩。针对此现象,青少年运动学校应加大对举重运动的意义进行大力宣传,使有举重禀赋的青少年及其家长能认识到举重运动对孩子未来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刻苦锻炼、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人生远大理想。其次,为续写举坛辉煌,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需要加大对举重运动项目的重视程度,将举重运动最为本校的优势学科与重点训练项目,首先提供足够的资金予以保障。例如在教学与训练方面予以倾斜,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与训练环境,完善各种基础学训设施,配备专业师资力量、提供专业的训练场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家长之间的沟通,以此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2.2 培养举重兴趣
兴趣是指对刺激源所产生的具有趋向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在思想、意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向与集中作用。体育心理学学者熊亚兵将兴趣分为递进式上升的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级。众所周知,青少年具有兴趣广泛、自制力弱、兴趣容易转移的心理特征。刚从事举重训练时兴趣浓厚,但训练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感觉苦累,甚至初始的兴趣发生了迁移。为此在兴趣的初始阶段要培养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有趣”,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激励为主,力争每一位青少年都慢慢适应、都能感觉在个人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让他们收获一种成功后的快乐情感体验。其次,为巩固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兴趣,要科学设置训练计划,为打好基础,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经常变化不同的训练方法,力争让每堂训练课都充满了“乐趣”,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玩中学、玩中练。最后,为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乐趣”转化成为“志趣”,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学习个人心中的榜样,迎难而上、为国争光,他们的兴趣就具有一定的朝向性与责任感,且持久而稳定,并成为个人前进的动力,在训练中就能蔑视困难、奋力拼搏。久之,举重运动就固化为个人心中的一种“志趣”[2]。
2.3 遵循成长规律、打好基础
举重运动项目需要爆发力。爆发力需要高强度的训练来提升绝对力量为重要基础。众人皆知,体育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举重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需要一个过程。对青少年来说,不能急功近利,而是应遵循成长规律、夯实基础,全面系统地进行基础性训练。例如:在8~13岁年龄阶段要重点训练青少年的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提升的敏感期通常是在13~14岁,而力量素质从13~16岁时发展的较快。总之,要抓住青少年运动生涯中的敏感期,科学系统地安排训练训练内容,从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性等方面全面展开、大肌肉群与小肌肉群也要均衡发展,为青少年今后个人的举重生涯打下坚实的运动基础。倘若不遵循青少年的成长规律,错过基础训练的最佳时期或不科学地进行全方位的训练,就会影响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今后成绩发挥的稳定性,就会制约其个人的大好发展前景[3]。
2.4 重视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根本性保证。实践中发现,有个别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教练的指导与培养下,刻苦训练多年,日常成绩突出且较为稳定,可一进入大形比赛的正规场景之后,由于平时处于封闭与半封闭的训练状态,没见过大场面,自信心不足,心理一紧张,失常发挥,甚至出现了运动损伤。由此可见,加强对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非常重要。首先要晓之以理,将心理训练与日常的基础性训练相结合,达到“平时像比赛、比赛像平时”的常态化水平。这样以来,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比赛环境中就不会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因为日常心理训练经历的多,心态也就理性和平了。此外要动之以情,多给运动员创设一些紧张的情境,例如:多看国际举重大赛视频、看我国举重健儿如何稳定发挥、为国争光的影像资料;或在日常训练过程中就模拟比赛在第一、二次失利甚至落后情况下,如何树立自信心、稳定发挥等,指导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环境中怎样释放心理重负,如何将心理压力转化为比赛时的“洪荒之力”,从而战胜对手,展现个人风采。
2.5 严抓技术规范
规范的技术动作具有节时、省力、高效等特点。规范的技术动作一旦形成,就非常有利于运动员在正规比赛中发挥出正常水平。为此,技术规范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在日常学训中,可通过讲解和示范,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技术动作慢放和回放,使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期间,举重教练员的语言应朴素简洁、形象到位,技术动作要领、主动肌肉群的发力等要表述清晰,加深对技术动作的记忆。例如:在用轻量级举重练习时,要使初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技术的要求上,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紧张心理,改正错误动作,使动作逐渐连贯、一步到位。随着据对力量的增长与技术动作的熟练,举重重量可适当增加,但不能偏大,因为技术动作没能固化,形成动作的动力定型,倘若急于求成,片面地追求眼前成绩,可能会出现多余的动作,甚至破坏原有的基础,例如抓举训练时重量的大幅度增加,会使青少年控制不好举起时的角度,不是靠前就是靠后,失败几率就会增加,原有正确的技术感觉就会破坏,为此,要不断反思与总结经验,严抓技术规范,不断改正和提高动作质量,使动作趋于巩固与运用自如阶段。逐步形成动力定型。
2.6 针对个性差异,开展个性化训练
青少年举重运动员出身于不同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体育基础教育也不同,他们之间所体现出的个性特征迥乎各异:有的力量好;有点协调性与平衡感;有的则具有听话、特别能吃苦;有的身体条件好等。为此,在基础性训练方面可以同步进行,但也有练习密度与强度方面应有区别,在专项训练方面,要因材施教,尊重运动员的个性发展以及生长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训练,不能进行采用齐步走的训练模式,否则将影响成才率,个性化训练课根据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发育特点与个性心理特征,制定训练计划,设置训练内容,针对不同的队员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控制好量与度,分层施教,保证青少年举重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黄梓进.对举重训练科学性及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的思考[J].广东科技,2013,8(16):238-239.
[2]熊亚兵.青少年武术启蒙训练兴趣培养方法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65-66.
[3]王莉.把握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规律促进举重训练的科学性[J].科教导刊,2010(1):122-123.
G884
A
2095-2813(2017)10(a)-002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8.027
吕仙桃(1981,2—),女,汉族,三明大田人,本科,举重教练员,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举重训练。